《首富長青》

講述四川新津的劉永行、劉永好兩兄弟的發家史。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封面封面

書名:《首富長青——劉永行劉永好兄弟中國式創富

作者:張小平
ISBN:978-7-5117-0333-0
定價:38.00
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0年6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簡介

20世紀80年代初,劉永好四兄弟在四川老家開始創業旅程,他們用拼湊起的1000元錢,從養雞、養鵪鶉做起,在三十年間打造出中國最知名的民營企業——希望集團。四兄弟的成功是中國式“白手起家”的典型,他們的創業與改革開放幾乎同步,也因此見證了中國民營經濟發展各個時期的起伏跌宕,而他們一路走來,三十年屹立不倒、蓬勃長青,的確稱得上一個難得的奇蹟。
本書全面地展現了劉氏四兄弟近三十年創業及發展歷程,展現了他們歷經的艱辛苦難、悲欣榮辱及他們身上體現出的百折不回、開拓進取的精神;同時本書嘗試去探討一個民營企業如何實現產權明晰、如何尋找第二主業、家族企業如何傳承及民營企業該如何承擔社會責任等問題。

前言

在中國,首富無疑是一個荊棘編成的花冠,是榮譽,也是危險。“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 《桃花扇》中這齣名段可謂是中國很多富豪的真實寫照。盛極必衰、榮大則辱,是古今中外的一條“定律”,而努力做到“知止常止,則終身不恥;知足常足,則終身不辱”,也是無數鮮活案例給我們的啟示。
“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從牟其中,到周正毅,再到正在接受審判的黃光裕,這些民營企業家抒寫了各自時代的神話,而最終紛紛落馬、落得身敗名裂。當然,這其中有社會背景、體制缺陷等等種種因素在裡面,然而他們自身欲望的膨脹、企業家精神的缺失,以及對大局勢的無視,也是他們失敗的關鍵原因。
而反觀劉永行、劉永好兄弟,相似的成長經歷和奮鬥經歷,他們為何會根深葉茂、蓬勃長青?古人言“自古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正是因為他們能夠從事業的長遠著眼,與黨和政府保持一致,從不鑽政策空子,始終在危難時刻能讓家族生意避開政策調控的鋒芒,遠離官場的潛規則,把最大的精力放在實業創新。
改革三十年,人們見慣了太多一夜暴富、權力尋租,不正常的財富積累扭曲了人們對財富的認識,使人們狂熱的投身於一輪又一輪的財富泡沫之中,因此我們有必要去倡揚一種真正的創富觀,只有通過勤奮踏實的創新活動,才能實現來之不易的基業長青。

書評

中國企業家的非野蠻生長

文/李俊麗
連續三年榮登財富榜單首富的黃光裕近日一審宣判被判刑14年、罰款6億,一時間關於中國民營企業發展初期的“原罪”問題再次成為新聞的焦點和社會輿論的熱點。對中國民營企業家來說,財富積累初期的“原罪”問題始終是一個難以邁過去的坎。
不可否認,這與當時的整個經濟政治體制和社會環境息息相關。在當時的整個大背景下,制度和環境的現狀是不可改變的,民營企業必須充分把握各種機會甚至利用制度與規則的漏洞才能艱難生長,這就是萬通集團主席馮侖所描述的“野蠻生長”方式。但是這並非唯一的選擇,更不是正確的選擇,也不能成為原罪的藉口。近段時間貪腐高官紛紛落馬,緊接著就牽連到諸多民營企業家,富豪們鋃鐺入獄,中國政壇目前已對此保持高壓態勢。《劉永行劉永好首富長青》一書通過描述劉氏兄弟家族企業的發展興旺,揭示了一條不同於黃光裕等沒落富豪的中國式基業長青之路。
劉永行兄弟的創業歷程,幾乎成為改革開放鼓勵民營經濟政策最好和最鮮活的註腳。劉永行兄弟從一開始就堅持“只走前門、不走後門”的選擇,避開了“原罪”的陷阱。1988年開辦飼料廠時因不行賄而征地不成,被迫放棄鵪鶉飼養場,殺掉10萬隻價值數百萬、每年數十萬純利的種鵪鶉。
劉永行兄弟企業發展過程中,始終以農牧業為主業,打通農業產業鏈上下游,完善現代農業體系,不斷向世界級農牧業企業方向發展。在做好主業的基礎上,劉氏兄弟才逐步向金融、地產、零售等高端產業發展。企業擴張過程中,他們堅持實業發展的道路,立足於企業發展之本,以不謀取暴利為目的,更不謀取不正當利益。在當時股票市場莊家橫行與暴利的時代,儘管手握10億重金,卻堅決不參與股票投機炒作。
躋身中國首富,又榮獲了全國工商聯副主席等諸多殊榮,劉永好兄弟深知:財富越多,榮譽越大,責任也就越大。因此劉氏兄弟積極投入光彩事業,倡導成立國家光彩事業推動委員會。旗下乳業企業作為食品企業堅持安全第一、質量第一、責任第一、奶源第一的原則,在“三聚氰胺”事件中崛起,並以產品質量贏得消費者的巨大信任。“5.12”四川大地震後,作為家鄉企業,他們更是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熱忱投入災區救援和災後重建工作。劉氏兄弟始終堅持實業發展與社會責任相結合的理念,為其家族贏得了財富長青樹的美譽。
在中國經濟政治體制改革不斷深化、政治環境日益改善的今天與可期盼的民主社會的未來,《劉永行劉永好首富長青》一書是對未來商業環境轉型的非常有益的探索,劉氏兄弟的財富人生是民營企業“非野蠻生長”方式的代表。這種方式的核心就是始終堅守商業道德倫理,堅持創新與實務,追求陽光下的財富,肩負企業社會責任。可以說,非野蠻生長是中國未來商業經濟實現健康公正的一種理想方式,也是劉氏兄弟家族基業長青的根本秘訣所在。

基業長青—不僅是總結,也是開始

文/王 培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是老祖宗給我們描繪的一幅眾生相。你我皆凡人,所以當屬這眾生之列,“利”也就對你我有種莫名的誘惑。
何為“利”?也許你我覺得好的都算是吧。它會經過一系列的複雜變化最終為個體所支配,這時候我們就給它換個名字,叫“財富”。
好了,以上是一個財富故事的所有要素,那劉氏兄弟又是如何演繹的呢?來聽聽張小平在新書《劉永行劉永好首富長青》里怎么說?
陽光總是給人一種明朗、純淨的感覺,這也許是許多人對首富的的一種寄望,而這也正是本書的核心。財富對於大眾來說總是有一種神秘感,當處在社會的轉型階段,貧富差距懸殊,這種神秘感被打上了罪惡的“黑色”標籤。誠然,太多的首富因為瘋狂、無序、血腥、欺騙而由巔峰墜落,但也確實存在劉氏兄弟這樣的“陽光首富”。
首富都有極其相似的經歷,他們都經歷過磨練和機遇面前的抉擇,但隨後的差別卻造就了不同的財富故事,造就了各異的首富結局。書中從劉氏兄弟的童年講起。逆運賦予了他們一種信念、一種力量、一種雄視任何艱難困苦的毅力和勇氣,能擔大任的人總是從吃苦開始的。如同中國第一代的財富精英一樣,改革開放給了他們改變的機會,劉氏兄弟也有幸趕上這個“企業家時代”。
所謂原罪更多是時代的原罪,在法律和規範不完善甚至缺失下環境下,道德成為了唯一的準繩。書中沒有俗套的去評判原罪的是與非,畢竟人非聖賢,況且那是一個是非對錯模糊的時代,而是從堅守“只走前門,絕不行賄”這一準則,使劉氏兄弟從創業之初就站在了道德的高地。這種堅守起初是看似愚蠢的甚至是一種自殺性的行為,但也從一開始就給劉氏兄弟打上了一個“綠”色的標籤。
劉氏兄弟完美的完成了家族企業現代化嬗變,使大家各自走上了自己感興趣的發展領域,進而分頭搶占市場空白。從劉氏兄弟拒絕在飼料領域賺取超額利潤,到劉永行不在股票二級市場上賺良心過不去的錢,再到劉永好對於資本市場的“爆米花理論”,劉氏兄弟展現了一種理性的、積極的財富觀。區別於對數字的單純追求以及欲望的膨脹,劉氏兄弟更注重財富所帶來的社會價值和歷史意義。
前行之路無坦途,劉氏兄弟也不能置身世外,雖經歷了挫折與困境,但從選擇自律前行的“窄門”那天起,劉氏兄弟的路也越走越寬廣。基業長青,這不僅是總結,也是開始。

劉永行兄弟:中國富豪長青的標桿?

文/葉雷
作為一名企業家,登上財富榜的首位,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呢?這得看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企業家了?如果這名企業家是“野蠻生長”起來的,登上富豪榜可能就是一件壞事兒,這在中國的例子真不少,比如吳英、劉根山、顧雛軍、周正毅、顧雛軍、黃光裕等等。有人更是將胡潤發布的富豪榜戲稱為“殺豬榜”;如果這名企業家是“文明成長”起來的,如比爾•蓋茨、賈伯斯等,他們登上富榜不僅是對企業家自身價值的認可,更是對社會價值觀的有力導引。
中國人強調“蓋棺定論”,我不敢肯定四川新津的劉永行、劉永好、劉永美(陳新育)、劉永言四兄弟一定是文明成長起來的企業家,一定不會出事,但至少到目前,劉氏兄弟還在健康穩健地發展,也許正如劉永好說的那樣,“我的每一桶金都是陽光的”。
30年來,劉氏兄弟不僅是各類財富榜上的常客,曾經登上首富的寶座,而且企業發展一直順風順水。這其中究竟有什麼樣的秘密呢?能給我們一些什麼樣的啟示呢?
成功的經驗雖大抵相似,但終究只是大抵相似,背後一定有各自的不同。期待一本書道盡劉氏兄弟的所有成功秘訣,是不現實的。也許特有的成功秘訣一直深埋在劉氏兄弟的潛意識裡,可能連他們自己也不一定說得清楚。但通過《劉永行劉永好首富長青:希望集團三十年》的記述,也許可以嗅出劉氏兄弟基業長青特有密碼的一二。
幾年前,我在網上偶爾撞進張小平的部落格,看見“耕種文字”這個名稱,還以為他是一位小說家抑或散文家,正在電腦前碼字賺稿費,或者在書房深思準備成為當代曹雪芹。一路看下去,才知道他是一名非常專注研究中國富豪群體的財經作家,曾經出版有《首富真相——黃光裕家族的財富路徑》、《首富隆起——揭底中國頂尖財智階層的生存怪圈》、《性格企業家》等著作。讀張小平的《劉永行劉永好首富長青:希望集團三十年》,真有說不出的歡喜。全靠他,讓我對劉氏兄弟動亂年代的艱難成長、改革開放後踏上創業之路、企業全國擴展和現代化嬗變、挫折困境中的逆勢成長、家族企業的未來可能等等,有了一個全面的了解,對劉氏兄弟沉澱出的經營之道和企業家精神有了更完整的認知,對企業家歷史地位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有一段時間,新聞媒體對“中華老字號”的報導比較多,說1600多家“中華老字號”現在只有10%還在“苟延殘喘”。我曾經非常不理解,這些企業擁有曾經的“基業長青”秘訣,擁有無與倫比的品牌資源,為什麼復興起來就那么難呢?有分析家說,原因在於這些老店經營內容傳統陳舊,家族傳承經營方式固化老化僵化。讀《首富長青》這本書,1995年,劉氏兄弟為了避免被利益之爭衝垮血緣關係的堅固堤岸,“親兄弟,明算賬”,明晰產權,各自走上自己感興趣的發展領域。劉永言致力於電子產品的研究和中央空調的開發,掌管“大陸希望”;陳新育孜孜不忘農業,掌舵“華西希望”;劉永好與劉永行以長江為界,分別掌管“新希望”和“東方希望”。
美國摩根家族有一條傳用至今的經營秘訣,就是每年都要召集合伙人、會計師及律師進行例行的持股評估。之所以要這樣,J.P.摩根是這樣說的:“一旦將來有人對其他合伙人主張他所持的股份應具有更大的價值時,那么與此人解除合夥關係,將會與離婚一樣麻煩。”
或者是基於歷史的,或者是基於血緣的,糾纏不清的產權問題,才是“中華老字號”困死耗垮的原因所在,才是家族企業短命的根源。
有人把中國富豪榜上的罪犯富豪問題歸因到制度,這種分析有一定的道理,但卻無法為後來者指明正確的道路。劉氏兄弟之所以基業長青,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順應大勢,一步一步都配合著政府的政策節奏,處理好了政商關係,從不鑽政策空子,讓政府處於被動。劉氏兄弟辭職創業,是得到了四川省副省長批示的;成立私營企業集團,是得到國家工商局批准的;成立民營銀行,是經國務院批准的……
有人說,如果摩根在中國,他顯然無法起步,或者即使起步,他應該會很快鋃鐺入獄;今天正在監獄裡等待死刑的吳英,約等於當年美國的摩根,悲就悲在吳英生錯了地方。比照劉氏兄弟,我們很快就發現了這種看法的荒謬之處,吳英真正的悲劇是因為她沒有弄清楚自己究竟生在何處?
俗話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其實,這只是一個習慣了的藉口,也是一個非常可怕的藉口。張小平在《劉永行劉永好首富長青:希望集團三十年》中,透露了這樣一個細節: 1988年,當時的劉永行、劉永好四兄弟準備從養鵪鶉轉型到生產飼料,因此極需要一塊土地來蓋新廠房。他們的發展計畫受到了當時的縣委和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但就是卡在了當地的縣國土局手上。為什麼了?因為那個縣國土局領導曾經提出過索賄的要求,但被劉永行、劉永好兄弟拒絕了。在索賄沒有得逞之後,那位領導惱羞成怒,堅決不給劉永行、劉永好兄弟建廠房的土地。劉永行、劉永好兄弟一氣之下,只得忍痛割愛,殺掉了當時價值幾百萬的鵪鶉,騰出地方來蓋廠房。
由這個細節,張小平提醒中國的民營企業家,企業家就是企業家,絕不是江湖豪客。江湖豪客可以“身不由己”,但企業家必須走向“窄門”。《聖經:新約馬太福音》告誡人們:“你們要進窄門。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如果劉氏兄弟當時沒有走“窄門”,估計早已被判“行賄罪”而成階下囚了。劉氏兄弟走“窄門”,還體現在很多方面,比如,劉氏兄弟從創業開始就不斷捐款在學校設立獎學金,劉永行一直不抽菸不跳舞,劉永好總是只坐飛機經濟艙,只穿幾十塊錢一件的衣服等。看到這裡,也許你就會明白,那些進入監獄的“企業家”,正是自己走向“寬門”的,其實他們並不是真正的企業家,只能算是江湖豪客。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劉永行劉永好首富長青:希望集團三十年》的真正價值,不在於羅列了多少經驗式的教條,而在於作者把劉氏兄弟的做人與企業經營還原成了一點一滴的平凡。每一個人都可以在這些平凡的點滴中,去尋找自己需要的東西,去珍藏自己發現的東西。在看完這本書之後,我突然發現擺脫富豪榜一幅幅白骨(自殺)、一幅幅手銬(收監)、一張張機票(逃匿)的宿命並不難,只要堅持走“窄門”就可以了。
成功可以複製。相比對劉氏兄弟基業永續的期待,誰會是下一個劉氏兄弟?這也許更值得我們期待。每一位企業家都成為劉氏兄弟,這是我們最大期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