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出健康的一生》

《養出健康的一生》

《養出健康的一生》是安勝鋼所著,一本於2008年9月1日在天津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書籍。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介紹傳統養生與健康的生活保健書。全書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介紹傳統養生理論,如傳統養生學的九大特徵、中醫學八大運動特徵、傳統養生謀略等;中篇介紹傳統養生的方法,如傳統運動養生技法、四季養生法、性生活養生法、飲饌服食養生法等;下篇介紹傳統養生育人與保健。

作者簡介

安勝鋼,1992年畢業於天津體育學院。現任天津理工大學體育部教研室副主任。教學理念是:崇尚體育與養生的結合,在體育中立健康快樂養生之道,在養生中揚更快、更高、更強體育精神,成為養生與體育結合的傳播者。

圖書目錄

上篇傳統養生理論
第一章傳統養生教育概述
第一節“養生”文化內涵與傳統養生十大必要因素
一、“養生”的文化內涵
二、傳統養生十大必要因素
第二節歷史長河中的傳統養生濃縮為四個階段
一、傳統養生首先從以物論理,親自實踐中開始
二、把傳統養生上升到自然、社會、文化氛圍中發展
三、把傳統養生實踐看成是醫療保健的重要內容
四、體育者,養生之道也
第二章傳統養生教育的九大特徵
一、人是大自然的主人,應該珍惜、熱愛生命的特徵
二、主張人與自然、社會和諧統一,重視人的主觀能動作用的特徵
三、太平盛世多長壽,重視道德、稟賦養生作用的特徵
四、主張肉體生命與精神生命和諧統一,強調呵護精神生命的特徵
五、動態與靜態運動的結合,能動能靜所以長生的特徵
六、練與養相兼,養生以不傷、不過為本的特徵
七、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氣補,養壽為先,祛病為急的特徵
八、循序漸進,持之以恆,養生促生活,生活促養生的特徵
九、睿智養生,注重心法的特徵
第三章傳統養生教育與中醫學
第一節中醫學八大運動特徵
一、人與自然、社會和諧統一的運動特徵
二、陰陽和諧的運動特徵
三、五行均衡的運動特徵
四、臟腑同步的運動特徵
五、經絡循環的運動特徵
六、內外致病因素影響健康的運動特徵
七、精、氣、神合一維持與促進生命的運動特徵
八、預防人體失衡與因時、因地、因人養生的運動特徵
第二節傳統養生學謀略
一、防病養生謀略
二、冬病夏調養生謀略
三、發忸解表養生謀略
四、生物鐘養生謀略
五、宣肺通竅養生謀略
六、強抱發汗養生謀略
七、五行相勝養生謀略
八、拳擊開閉養生謀略
九、圍魏救趙養生謀略
十、音樂養生謀略
第三節抗衰老與長壽
一、傳統養生文化對抗衰老的認識
二、人類衰老的五種新學說
中篇傳統養生方法
第四章傳統運動養生技法
第一節傳統運動養生技法源於自然、融於自然
一、傳統養生技法源於自然
二、傳統養生技法融於自然
第二節傳統運動養生類型
第三節傳統仿生運動養生
一、傳統仿生運動技法的文化品位
二、傳統仿生運動技法的分類
三、傳統仿生運動技法的功能
四、傳統仿生運動仿形、仿生的技法
第四節傳統站立運動養生
一、傳統站立運動養生的人文內涵
二、傳統站立運動養生的生理作用
三、傳統站立運動養生的六種體式
四、傳統站立運動——“八段錦”養生法
第五節傳統行走運動養生
一、傳統行走運動養生的人文內涵
二、傳統行走運動養生的生理作用
三、傳統行走養生體育技法的分類
四、常用六種步行鍛鍊法
第六節傳統坐立運動養生
一、傳統坐立運動養生的人文內涵-
二、傳統坐立運動養生的生理作用
三、傳統坐立運動養生的技法
第七節傳統臥位運動養生
一、傳統臥位運動養生的人文內涵
二、傳統臥位運動養生的生理作用
三、傳統臥位運動養生的技法
第八節傳統跪位運動養生
一、傳統跪位運動養生的人文內涵
二、傳統跪位運動養生的生理作用
三、傳統跪位運動養生的技法
四、坐臥跪運動練習及注意事項
第九節傳統圓道運動養生
一、傳統圓道運動養生的人文內涵
二、傳統圓道運動養生技法的功能
三、傳統圓道運動養生技法的分類
四、圓道運動的訓練及注意事項
第十節傳統四末(手、腳)運動養生
一、傳統四末運動養生的人文內涵
二、傳統四末運動養生的功能
三、傳統四運動養生的技法
四、四末運動的習練及注意事項
第十一節傳統反向(逆相)運動養生
一、傳統反向(逆相)運動養生的人文內涵
二、傳統反向(逆相)運動養生的功能
三、傳統反向(逆相)運動養生的技法
四、傳統反向運動養生功的習練及注意事項
第十二節傳統諧振動(盪)運動養生
一、傳統諧振動(盪)運動養生的人文內涵
二、傳統諧振動(盪)運動養生的生理功能
三、傳統諧振動(盪)運動養生的技法
第十三節傳統“開七竅”運動養生
一、傳統“開七竅”運動養生的人文內涵
二、傳統“開七竅”運動養生的方法與作用
三、傳統“開七竅”運動養生的技法
第十四節傳統親近自然運動養生
一、傳統親近自然運動養生的人文內涵
二、傳統親近自然運動養生的功用
三、傳統親近自然養生的技法
第十五節傳統呼吸(吐納)運動養生
一、傳統呼吸(吐納)運動養生的人文內涵
二、傳統呼吸(吐納)運動養生的功能
三、傳統呼吸(吐納)運動養生的技法
四、呼吸運動的訓練及注意事項
第十六節傳統意識運動養生
一、傳統意識運動養生的人文內涵
二、傳統意識運動養生的功能
三、傳統意識運動養生的技法
四、傳統意識(念)運動養生的訓練及注意事項
第十七節校園內運動養生法
一、傳統大雁仿生功
二、益氣養肺功
三、視力保健運指功
第五章傳統運動養生之道
第一節傳統養生心法之道
一、傳統養生之道首先從面帶微笑開始
二、傳統兩眼平視的養生之道
第二節傳統養生身法之道
一、為何以松靜站立作為開始健身姿勢
二、自然的養生之道
三、養生呼吸的功夫是自上而下
四、形體養生運動的功夫是自下而上
第六章傳統四季養生法
第一節春季養生法
一、春季的時間劃分
二、春季的養生
三、春季的保健
四、春季的食物保養
第二節夏季養生法
一、夏季的時間劃分
二、初夏氣候養生及保健的特點
三、盛夏氣候及養生特點
四、暑夏氣候及養生特點
第三節秋季養生法
一、秋季的時間劃分
二、秋季的保養
第四節冬季養生法
一、冬季的時間劃分
二、冬季的養生
三、冬季的保健
四、冬季的飲食
第七章傳統性生活(房中術)養生法
第一節傳統房中術(性生活)的養生文化內涵
第二節傳統房中術(性生活)的養生意義
一、生存的需要
二、防病、治病的需要
三、優生、優育的需要
第三節傳統養生學對性生理、性心理的研究
一、傳統養生對性生理的研究
二、傳統養生學對性心理的研究
第四節關於各個年齡階段的性養生
一、未婚青少年的性養生教育
二、新婚夫婦的性養生教育
三、中年夫婦的性養生教育
四、老年夫婦的性養生教育
附1:強腰健足坐式八段性養生法
附2:強腰健腎拍打功
第八章飲饌服食養生法
第一節傳統養生對“飲饌服食”法的認識與研究
一、謹和五味
二、飲食有節
三、雜食長生
四、細嚼延年
第二節常用食物的性能與作用
一、穀米類食物
二、豆類食物
三、奶類主要為人體提供蛋白質、維生素A、鈣和熱能
四、肉類食品的營養價值
五、魚蝦類食品的營養價值
六、蛋類營養價值
七、蔬菜類的營養價值
八、水果類
第三節生病選擇吃水果
一、根據病症選擇吃水果
二、根據水果的性質進行選擇
第四節傳統養生隨遇而安、隨遇而食的原則
第九章傳統養生健腦抗衰老法
第一節傳統養生經典對抗衰老的認識
一、傳統養生對心、腦的認識
二、傳統養生對心(腦)的養護所在
第二節如何體現傳統養生健腦抗衰老的思想
一、健腦抗衰老從樹立以人(己)為本的精神開始
二、努力創造“心”任物觀察、接受、感知外部事物的條件
三、健腦抗衰老要養成“面帶微笑”的生活態度
四、健腦抗衰老進食原則
五、健腦抗衰老要有一顆平常心,走養生人生活之路
六、健腦抗衰老運動養生原則是“能動能靜,所以長生”
七、“養生體育處方”與健腦抗衰老運動養生原則
八、健腦抗衰老必須樹立《黃帝內經》預防為主的養生思想
第三節孫思邈養生健腦抗衰老的思想
一、抗衰之道
二、五莫八勿
第十章適當體力勞動養生法
第一節傳統養生對體力勞動的認識
第二節參加適當體力勞動從轉變觀念開始
一、首先轉變勞動不是運動的觀念
二、轉變“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的觀念
三、轉變體力勞動容易損害健康的觀念
四、轉變掙錢的是勞動,不掙錢的不是勞動的觀念
五、轉變只知道重的活是勞動,輕的活不是勞動的觀念
第三節選擇參加適當的體力勞動
一、增強自覺性
二、合理的搭配
三、參加體力勞動適量的原則
四、處理好體力勞動與養生運動、體育運動之間的關係
第四節乾好自己愛幹的事情是最好的養生
第十一章中藥養生法
第一節益氣補脾抗衰老益壽的中藥
一、人參
二、黨參
三、黃芪
四、山藥
五、白朮
六、茯苓
第二節滋陰補血抗衰老益壽的中藥
一、地黃
二、何首烏
三、阿膠
四、麥冬
五、石斛
六、黃精
七、當歸
八、白芍
九、枸杞子
第三節助陽補腎抗衰老益壽的中藥
一、鹿茸
二、巴戟天
三、淫羊霍
四、補骨脂
五、肉蓯蓉
六、杜仲
七、續斷
八、冬蟲夏草
第四節其他類抗衰老益壽的中藥
一、牛膝
二、丹參
三、遠志
四、三七
五、吳茱萸
六、茵陳蒿
七、澤瀉
八、蒼朮
九、厚朴
十、香附
十一、菖蒲
第十二章辨臟腑體系層次養生法
第一節傳統養生對證候及體質的認識
一、傳統養生對臟腑證候的認識
二、傳統養生對體質的認識
第二節傳統養生辨心與小腸證候及養生法則
一、主體處方
二、辨虛實
第三節傳統養生辨肺與大腸證候及養生法則
一、主體處方
二、辨虛實
第四節傳統養生辨脾與胃的證候及養生法則
一、主體處方
二、辨虛實
第五節傳統養生辨肝與膽的證候及養生法則
一、主體處方
二、辨虛實
第六節傳統養生辨腎與膀胱證候及養生法則
一、主體處方
二、辨虛實
第十三章生活起居養生法
第一節起居有常。安臥有方
一、起居有常
二、安臥有方
第二節居處與衣著宜忌
一、居處適宜
二、衣著合體
下篇傳統養生育人與保健
第十四章傳統養生育人
第一節傳統養生教育的內涵
一、傳統養生中素質教育的內涵
二、傳統養生中的終身體育教育內涵
三、傳統養生中的健康體育教育內涵
四、傳統養生教學體悟
第二節傳統養生教育的原則
一、講究人文教育的原則
二、先傳道,後授業的原則
三、以人為本,回歸自然的原則
四、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原則
五、提高生活質量,養成良好行為的原則
六、圓美、補充體育教學的不足的原則
第三節發現傳統養生體育教育
一、發現養生教育的優勢
二、對傳統養生體育教育的實踐
三、養生體育教育
第四節傳統養生教育以提高學習、生活質量為重點
一、傳授“因時養生”生物鐘的道理,提高學生學習質量
二、從站、行、坐、臥的意識與行為人手,提高學生生活質量
第五節《體育之研究》與傳統養生教育
一、《體育之研究》是傳統養生體育教育的經典
二、用“養生”的人文內涵剖析體育的功能與動機
三、《體育之研究》所構築的學校養生體育教學模式
四、從復原“六段運動”分析《體育之研究》
五、從《體育之研究》發現民族傳統體育學學科建設
六、《體育之研究》與其他經典的比較
第六節從《體育之研究》人文特徵談毛澤東養生體育思想
一、《體育之研究》的人文特徵
二、《體育之研究》與中國特色身體教育模式
三、《<體育之研究>教程》
第七節《六段運動》何以“馬步站立”為開始姿勢
一、以“馬步站立姿勢”作為研究起點
二、“馬步站立”是傳統養生站立文化的一部分
三、馬步站立的體式
第八節傳統養生教育與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改革
一、從對東西方體育文化的認識與了解開始
二、從對目前學校體育教學的情況來看
三、養生體育教育的實踐
四、體悟
第九節傳統養生教育心理問卷的設計
一、設計問卷
二、問卷內容
三、調查結果
第十節傳統養生教育教學大綱
一、關於傳統養生教育教學大綱的制定
二、關於傳統養生教育教學的進度
第十一節傳統養生教育教學試卷
第十二節傳統養生教育師資培訓
一、傳統養生教育師資培訓目的
二、培訓內容
三、學時
四、結業要求
五、培訓原則
六、培訓改變以往單純以傳授技法為主的教學模式,轉變了從人文教育入手
七、傳統養生健康教育論文要突出人文特徵,教育人生活
第十五章傳統養生健康保健
第一節傳統養生健康處方的制定
一、傳統養生健康處方制定的原則
二、傳統養生健康處方的種類
三、關於運動強度的把握
四、傳統養生健康諮詢服務處方的格式
五、傳統養生防病祛病治療處方內容及格式
第二節常見病症的傳統養生五寶處方
一、糖尿病
二、高血壓
三、慢性前列腺炎
四、感冒
五、失眠
六、咳嗽
七、大便秘結
八、更年期綜合徵
九、疲勞
十、減肥
第三節介紹傳統養生足底推拿療法
一、傳統養生足底推拿療法的來源
二、傳統養生足底推拿療法的主要功能
三、傳統養生足底推拿療法的主要反射區
四、傳統養生足底推拿療法基本手法
五、傳統養生足底推拿療法適應證與禁忌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