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段運動

六段運動

指毛澤東青年時期自創的一種體操。又叫“毛氏六段操”。


1917年4月1日毛澤東在《新青年》第三卷第二號發表了《體育之研究》這篇論文,論文第八部分既是“六段運動”。
毛澤東從小酷愛學習,同時也很重視鍛鍊身體,磨練意志。在第一師範求學時,他根據自己實踐,融合各種運動之長,包括手、足、頭部、軀幹、拳擊和跳躍等動作,創造了獨特的“六段運動”,共6段27節。他每天早起、睡前各做一次“六段運動”,課間也做上幾段,以振奮精神。
“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

附:
第八 運動一得之商榷
愚既粗涉各種運動,以其皆系外鑠而無當於一己之心得。乃提摯各種運動之長,自成一種運動,得此運動之益,頗為不少。凡分六段:手部也,足部也,軀幹部也,頭部也,打擊運動也,調和運動也。段之中有節,凡二十有七節。以其為六段,因名之曰六段運動。茲述於後,世之君子,幸教正焉。
“六段運動”示意圖

一、手部運動,坐勢。
1.握拳向前屈伸。左右參,三次(左右參者,左動右息,右動左息,相參互也)。
2.握拳屈時前側後半圓形運動。左右參,三次。
3.握拳向前面下方屈伸。左右並,三次(左右並者,並動不相參互)。
4.手仰向外拿。左右參,三次。
5.手復向外拿。左右參,三次。
6.伸指屈時前刺。左右參,三次。
二、足部運動,坐勢。
“六段運動”示意圖(1-9)

1.手握拳左右垂。足就原位一前屈,一後斜伸。左右參,三次。
2.手握拳前平。足一側伸,一前屈。伸者可易位,屈者惟趾立。臀跟相接。左右參,三次。
3.手握拳左右垂。足一支一揭。左右參,三次。
4.手握拳左右垂。足一支一前踢。左右參,三次。
5.手握拳左右垂。足一前屈,一後伸。屈者在原位,伸者易位,兩足略在直線上。左右參,三次。
6.手釋拳。全身一起一蹲,蹲時臀跟略接,三次。
三、軀幹部運動,立勢。
1.身向前後屈。三次(手握拳,下同)。
2.手一上伸,一下垂。繃張左右胸肋,左右各一次。
3.手一側垂,一前斜垂。繃張左右背肋,左右各一次。
4.足丁字勢。手左右橫盪。扭捩腰脅。左右各一次。
四、頭部運動,坐勢。
“六段運動”示意圖(10-18)

1.頭前後屈。三次。
2.頭左右轉。三次。
3.用手按摩額部、頰部、鼻部、唇部、喉部、耳部、後頸部。
4.自由運動。頭大體位置不動,用意使皮膚及下顎運動。五次。
五、打擊運動,不定勢(打擊運動者,以拳遍擊身體各處,使血液奔注,筋肉堅實,為此運動之主)。
1.手部。右手擊左手,左手擊右手。
(1)前膊。上面、下面、左面、右面。
(2)後膊。上面、下面、左面、右面。
2.肩部。
3.胸部。
4.脅部。
5.背部。
6.腹部。
7.臀部。
8.腿部。上腿、下腿。
六、調和運動,不定勢。
“六段運動”示意圖(19-29)

1.跳舞。十餘次。
2.深呼吸。三次。
(原載1917年4月1日《新青年》第三卷第二號《體育之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