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一代》

《飄一代》

《飄一代》中的主人公是具有一定專業知識和技能,到異地城市尋找工作,謀求發展的年輕人群體。這些人生活、工作常變動不定,故稱飄一代,也稱“飄族”。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飄的一代,我們的現在……我們要飄起來……
Now,Coneon,Letsflytogether!
從現在飄起來,從現在飄起來
Itsreallyagoodidea!
你飄不飄,你飄不飄
你想怎么飄就怎么飄
·《窗里窗外》林青霞唯一自傳>>·《超好看》南派三叔主編65折熱賣>>

內容簡介

《飄一代》分為兩個部分,我們把它分別命名為“上午”和“下午”。上午陽光初照,我們講述的多是一些概念性的東西,而在下午的河水裡,積蓄了熱量之後我們以超過90度的姿勢解剖一個個案例性態度、影像及其與飄一代內在精神的聯繫。上午是理性的,下午我們回歸於感性,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當我們靜下心來,發現每一代人在他們青春年少時,都有獨立、樂觀、不畏成見、願意嘗試新事物的因子,那是人的生命中最真實、生動和堅韌的部分,多年以後依然恍如昨日
試想,在一個疲倦的午後,你匆匆路過一個路口,驀然被空中飄來的一段歌聲擊中,那是你曾經聽過或者正想聽到的曲目,或許沒有痕跡,或許痕跡太多,你的感慨就在那刻開始聚焦。飄一代或許也能給你這樣一種感覺,他們與眾不同,他們的心態永遠年輕,他們可以賣紅薯,也可以加盟麥當勞;更重要的是:他們選擇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於是我們就有了觀賞和喝彩的必要。

目錄

序:每一代人都有飄一代
飄一代·上午vagrancyGeneratiIln·Morning
飄一代的前生今世
序曲
飄一代學者
飄一代畫家
飄一代藝人
飄一代心態
序曲
70年代人的兩種飄狀態
80年代人的三種飄視點
解構飄一代
保衛飄一代
批判飄一代
新飄一代
序曲
新飄一代VS新成長模式
新飄一代VS商業生活方式
新飄一代VS就業
新飄一代VS房子
新飄一代VS愛情主張
新飄一代VS節日表情
新飄一代VS80後18要素
新飄一代VS極客時代
新飄一代VS80後新秀
飄一代·下午VagrancyGeneration·Aflernoon
飄一代性態度
序曲
談性就是談生活
飄者性態度告白
校園保險套文化
十二星座性態度
對愛滋病的態度
對李銀河性觀點的態度
香港特區青年人的性態度
台灣地區青少年的性態度
飄一代影像維生素
電影就是維生素
電影10+2
電視劇10+1
其他
飄一代人物表情
人物表情之一@@@像棉花糖一樣的日子
人物表情之二@@@飄是一種快感
人物表情之三@@@我並不在意我曾經是黃牛
跋:像候鳥一樣飛翔
·查看全部>>

前言

什麼是飄一代?
一向以詞典編纂見長的商務印書館於2002年年底出版了《新華新詞語詞典》,歸納了20世紀90年代以來進人社會生活的2200條新詞及相關詞語約4000條,甚至連“包二奶”、“泡妞”等詞語也涵括在內。
其中它對“飄一代”作了解釋:具有一定專業知識和技能,到異地城市尋找工作,謀求發展的年輕人群體。這些人生活、工作常變動不定,故稱瓢一代。也稱“飄族”。
與洶湧而來的舶來詞(如“白領”、“小資”、“中產”)相比,“飄一代”這個名詞直接提煉於我們的生活,生動而具有生命力。只要我們追溯根源,就會發現飄一代的內涵博大精深。
18世紀中後期,以編纂《百科全書》而得名的百科全書派在法國的啟蒙運動中,是一面色彩鮮艷的旗幟。今天看來,他們之中的狄德羅、伏爾泰、愛爾維修、盧梭等人,是“飄一代”:伏爾泰除大量著述外,還懂經濟,靠買彩票、炒股發了財;盧梭十幾歲就離家流浪,生活、工作變動不定,等等…”
l934年,美國人馬爾科姆·考利寫就《流放者歸來》,這是一部記錄20世紀20年代美國文學青年心路歷程的作品。那一批年輕人無疑也是飄一代,考利寫道,那一代美國文學青年“蒼白、貧血、敏感而又營養不良,常常不得不為了填飽飢腸轆轆的肚子到餐館打工”。他們眼中的象牙塔是法國巴黎。買一張從舊金山到法國馬賽的三等艙船票只需l8美元,於是許多美國青年千方百計到巴黎朝聖,被後世稱為文學大師的斯坦因、亨利·米勒、海明威、龐德、辛克萊等人都在這個漂移的隊伍中。

精彩書摘

電影就是維生素
在1895年啟用笨重的活動電影機拍攝世界上第一部電影《工廠大門》的法國佬路易·盧米埃爾,他絕對想像不到,在僅僅100年之後,人人都可以拍電影了,輕巧的DV甚至像手套一樣塞進衣兜里。
而在盧米埃爾之後10年的l905年,中國的第一位導演任景泰拍攝了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他也一定沒有想到,100年之後,另一部光鮮的《定軍山》清水出芙蓉,引發一堆人屁顛屁顛地叫喚。
當我們把喬治·薩杜爾和烏利希·格雷戈爾分別編著的《世界電影史》翻得稀爛時,電視也同時在我們的生活中像一隻狐狸開始假裝瘋魔。鏡像開始成為我們生活中的第三隻眼,既風流也風騷,惹得男女老少心神不定。翻未覆去的幾部主旋律電影,已經訓練出泱泱的“編劇”大軍,即使一個大字不識的農民老伯也會開始倒背諸如《鐵道游擊隊》的台詞,有點文化的人部成了那個時代的“悶騷”群。終於,高高在上的中央電視台按捺不住了,一部來自美國NBC電視台的《大西洋底來的人》在1980年飄洋過海來到這片新大陸,儘管當時電視機比今天的“悍馬”還要稀少,但人們很快熟悉了那個異國的科幻故事。《加里森敢死隊》、《神探亨特》、《成長的煩惱》、《超人》、《阿信》、《血疑》、《魂斷藍橋》、《音樂之聲》、《米老鼠唐老鴨》、《藍精靈》、《變形金剛》等等形同一個巨大的沙漏來填補人們視覺的溝壑。愛說“上帝才知道”的美國人教會了小屁孩義正詞嚴地宣稱“你可以保持沉默,但你所說的每一句話都可能作為呈堂證供。”即使老大不小的人被女朋友甩了,也沒有《加里森敢死隊》的停播讓自己傷心欲絕。
當國外和港台地區的影視劇飄到我們眼前時,每個人都無法抗拒時間帶來的變化,而電影和電視劇卻為留住時間提供了可能。每一代人都有一些隱埋在記憶深處的爆米花,這或許和電影有關,或許和電視有關,但總有那么一些東西是在多年以後依然讓我們怦然心動的,如同露天電影之於60年代生人、《射鵰英雄傳》、《上海灘》之於70年代生人一般,電影成為一代人回憶的載體,並可以在集體記憶中得到認同。新舊飄一代也正處於這個社會文化的母體之中,他們大多把自己的童年或少年交付給這段歲月。
走過錄像帶的“奢華”時期,滿街開始響起小田和正的《突如其來的愛情故事》,那無疑正是《東京愛情故事》熱播的季節,VCD開始進入我們的視野。歐美、日本、韓國和中國港台的影視劇開始破堤般泛濫,大家的笑容跳人那一張張光碟的光澤中。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和娛樂方式的多元化,使大家不再把電視作為惟一的飯後消遣,在一個睡到自然醒的周末,買或租一張VCD來享受影像里的恩愛情仇,想看到哪幾就可以看到哪兒,沒有等待,沒有牽掛。
·查看全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