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韻鏡》

《韻鏡》

《韻鏡》是現存最早的兩部等韻書之一(另一部為《七音略》)。作者不詳。

《韻鏡》

正文

現存最早的兩部等韻書之一(另一部為《七音略》)。作者不詳。南宋張麟之《韻鏡序》說該書原名叫《指微韻鏡》。南宋鄭樵《通志·七音略序》說:“臣初得《七音韻鑒》,一唱而三嘆!”張麟之《韻鏡序作》又說:“舊以翼祖諱‘敬’,故為《韻鑒》。今遷祧廟,復從本名。”從這裡看來,這部書的祖本可能叫《韻鏡》,前頭也許有“七音”一類字樣。此書本名犯了宋太祖趙匡胤祖父趙敬的諱,所以改字。趙匡胤一即位就追上高祖以下尊號。看來成書可能在五代。但是不可能比敦煌出的署名南梁漢比丘守溫的三十字母卷子更早,因為《韻鏡》里已經用三十六字母了。
《韻鏡》於宋代流入日本,清末黎庶昌(1837~1897)又從日本得到一個本子,後頭有日本人宣賢作的跋,署享祿元年(1528)。實際上卻是永祿七年(1564)翻刻本。黎庶昌刻入《古逸叢書》,這才重新流行。
全書共分43個圖。每個圖前頭有“內(外)轉第××開(合)”字樣(見圖)。韻目用 206韻, 說明當時音系離《廣韻》和它的派生體系不遠,可以歸併, 不用刪改。只有蒸登職德放在全書最後。推測它的原因,可能是因為職德韻在閩南、客家兩種方言裡收【t】,客家方言蒸登也收【n】,跟正統《切韻》音和粵方言收【嬜】、【k】的不同。所以提出來放在最後。

《韻鏡》《韻鏡》
見(等韻)。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