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人永遠是年輕》[紅色歌曲]

《革命人永遠是年輕》[紅色歌曲]
《革命人永遠是年輕》[紅色歌曲]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歌曲《革命人永遠是年輕》,是由李劫夫作詞,李劫夫、中藝作曲,是歌劇《星星之火》第二幕“穿過密密的黑松林”中的唱段。

基本資料

歌曲名:《革命人永遠是年輕》

作詞:李劫夫

作曲:李劫夫 中藝

曾經演唱:程志

這首歌是歌劇《星星之火》第二幕“穿過密密的黑松林”中的唱段。

歌詞

《革命人永遠是年輕》譜《革命人永遠是年輕》譜

革命人永遠是年輕
它好比大松樹冬夏常青
它不怕風吹雨打
它不怕天寒地凍
它不搖也不動
永遠挺立在山巔
革命人永遠是年輕
它好比大松樹冬夏常青
它不怕風吹雨打
它不怕天寒地凍
它不搖也不動
永遠挺立在山巔
革命人永遠是年輕
它好比大松樹冬夏常青
永遠挺立在山巔
革命人永遠是年輕
它好比大松樹冬夏常青
它不怕風吹雨打
它不怕天寒地凍
它不搖也不動
永遠挺立在山巔
革命人永遠是年輕
它好比大松樹冬夏常青
它不怕風吹雨打
它不怕天寒地凍
它不搖也不動
永遠挺立在山巔
在山巔

創作背景

上世紀50年代,新中國如一輪初生的太陽升起在世界的東方,中華民族開始了重新崛起的歷史篇章。天安門上一聲洪亮的“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令所有身在這個時代的人們豪情滿懷,青春迸發,一首《革命人永遠是年輕》成了當時人們最真實的寫照。

歌曲評價

“革命人永遠是年輕,它好比大松樹冬夏常青。它不怕風吹雨打,它不怕天寒地凍,它不搖,也不動,永遠挺立在山巔”……
寥寥幾句歌詞,正是對那時中國人精氣神的寫照。一位詩人說得好:激情好似天上的太陽,每天給人的感覺都是新的。唱著這支歌,中國人開始了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征程。
有激情的人每天都是迎著初升的太陽,豪情滿懷地投入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具有昂揚激情的人,既不會因為有了難度就不進取———“望洋興嘆”,“望而卻步”,也不會進了一步就會停止———“小富即安,小進則滿”,而是總在那裡不斷地破舊,不斷地立新,不斷地進取,不斷地有所作為。

影響

新中國成立六十年來,一首《革命人永遠是年輕》伴隨著一代又一代年輕人成長為祖國的建設棟樑,這首歌的曲調優美歡快,充滿青春的朝氣,激勵著人們不斷地進取,每當唱起這首歌,都會勾起很多人的青春記憶,臉上就會浮現出喜悅的笑容。而借用這首歌名為一些人物報導做標題則是很常見的現象,用來報導和讚揚那些一生為祖國奉獻的優秀人物,一些有關五十年代的影視劇中也常常響起這首歌的鏇律,作為經典,它的魅力影響到幾代人,並且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並將永遠流傳下去。

李劫夫相關資料

李劫夫李劫夫

李劫夫,是中國著名歌曲作曲家,音樂教育家。吉林農安人。原名雲龍。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他早在1942年抗日戰爭時期寫作的《歌唱二小放牛郎》就是首流偉久遠的敘事歌曲。李劫夫的另一首代表作《我們走在大路上》(1963年作)豪邁有力,朝氣蓬勃,成為反映中國60年代初期人民思想風貌的代表作品之一。他為毛澤東詩詞譜曲的《蝶戀花——答李淑一》是一首有高度藝術價值的歌曲,深沉、委婉、曠達、激情,既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又表現了無產階段革命空的情懷,是毛澤東詩詞曲中難得一好作品。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李劫夫創作的歌曲傳唱甚廣,如《我們走在大路上》、《革命人永遠是年輕》、《沁園春·雪》等。 

演唱程志資料

程志程志

程志湖北紅安人,我國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解放軍總政歌舞團一級演員。
生於1946年。1962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65年進入總政歌舞團,1983年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歌劇系,師從著名聲樂教育家學沈湘教授。他以堅實的基本功,嫺熟的技巧,純凈的嗓音,火熱的情感,灑脫的氣質以及他那雄糾糾的男子漢氣概而蜚聲當今歌壇。 程志多次以中國藝術家的身份到世界各地演出訪問,先後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香港等地舉行了個人演唱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