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遊戲軟體》

《電子遊戲軟體》

《電子遊戲軟體》始創於1994年6月,是中國第一本正式電視遊戲雜誌。2012年2月27日宣布停刊。

基本信息

歷史

早期

《GAME集中營》《GAME集中營》

《電子遊戲軟體》誕生於前導軟體的前身“先鋒卡通”。在製作遊戲漢化的過程中,公司覺得應該開辦一個專門介紹遊戲的雜誌,於是就衍生出《GAME集中營》,當時的編輯是薰風、田松、龍哥和老D。薰風本名劉文雨,曾是北京社會科學研究院哲學所的成員。
封面是“龍之戰士”海報的《GAME集中營》第一輯推出於1993年夏。1994年5月,獲得正式刊號的《電子遊戲軟體》創刊。《電軟》第二期出版後,編輯部從先鋒卡通公司獨立出來。
雜誌的發展過程中,除了引入了大量編輯外,更將當時小有名氣的《電玩迷》主編葉偉和張弦吸收進來。動畫出身的Akira(徐燕明)、特工黃(黃昌星)、剛上大學的雪鷹(吳嘉懿)也在這時加入。

第一次停刊事件

1995年7月《電子遊戲軟體》被“上級部門”停刊處分。可能的原因有:
《GAME集中營》這個名稱令人反感
只注重娛樂性,單純介紹外國的遊戲軟硬體產品的文章占內容比重過大
封面太花哨
過於缺乏嚴謹和嚴肅性
卷首社評

1995年10月,《電子遊戲軟體》復刊,副刊名改為《GAME風景線》,主編改由葉宗林擔任。

發展

97合訂本97合訂本

《電軟》的增刊等書籍,在停刊事件後開始湧現。1996年春,雜誌社搬遷到新辦公地點,而且和一些外國媒體建立了一定的合作關係。但這時早期元老King因不明原因離去。不久,獲得資金支持的King創辦了《電子遊戲與電腦遊戲》與《電軟》抗衡。隨著《電電》的壯大,《電軟》的地位受到威脅。這時《電軟》推出介紹格鬥遊戲(尤以KOF系列)操作方式的《格鬥天書》副刊與之抗衡。
1998年,《電軟》推出綜合動畫、漫畫、遊戲內容的增刊《MAGIC地帶》,對應《電電》推出增刊《夢幻總動員》。
2000年初,兩家雜誌主導的市場,出現了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遊戲機實用技術》 ,採用彩頁並有豐富內容的《遊戲機》,幾個月內就搶去不少市場份額。 《電子遊戲與電腦遊戲》則因投資方原因大量編輯離開,開始走下坡路。

2000年起收歸次時代傳媒旗下。

與《遊戲機》的對陣

面對有強大支持的《遊戲機實用技術》,2002年《電軟》請回了特工黃主辦《電玩新勢力》電玩主題光碟雜誌,和Akira開辦《動感新勢力》動漫主題光碟雜誌。2003年,兩家公司以降價促銷,贈送光碟(《電軟》是直接合併《電玩新勢力》)的方式展開競爭。

結束

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依賴遊戲廣告的紙質媒體雜誌日漸式微,無論是廣告來源還是讀者皆被奪去。電軟的內容也隨著編輯的離開而開始偏離讀者喜好。
2010年6月13日,據遊動社獨家新聞,包括雜誌主編“風林”在內的幾位高層管理人員和資深編輯已正式從雜誌社集體辭職,《電子遊戲軟體》有可能就此退出市場。但後來《電子遊戲軟體》仍正常發售。
2012年2月27日,電子遊戲軟體在其新浪微博上宣布停刊(後刪除),最後一期為319期。被刪除微博表示,319期將不會有特別內容。

衍生書刊

《95典藏本》《95典藏本》

除了早期的《94典藏本》和《秘技寶典》外,《電軟》後來又出版了《95典藏本》、《96格鬥天書》、《世嘉專輯》、《3D格鬥天書》、《遊戲批評》、《大牆讀本(隨刊贈送)》、《都市流行·酷》、《MAGIC地帶》、《三棲人》、《菜鳥通》、《動感新勢力》、《口袋迷》、《SoCool》、《IPSP》等。此外《電軟》常贈送VCD、DVD(《電擊收藏》)、音樂CD等媒介的音像製品。

編輯介紹

邱兆龍:筆名“龍哥”。《電子遊戲軟體》開朝元老之一,2000年離開電軟。也許現在的讀者只知道“龍哥熱線”,但在當年龍哥之於電軟就像山內之於任天堂。對於我們這些處世未深的少年而言,龍哥是真正的前輩、長者、戰友。毫不誇張的講,龍哥撐起了名為“電軟”的大旗,並且在最困難的時期咬牙堅持,維持和光大著“電子遊戲軟體”老大的地位。儘管龍哥離開電軟已多年,“龍哥熱線”也物是人非。但於情於禮,每一位電軟的新老讀者都應記住並紀念這個電軟最負名望的編輯。

劉文雨:筆名“薰風”。《電子遊戲軟體》開朝元老之一,當時的主編,95年電軟復刊後任常務副主編。客觀的講,薰風是電軟的奠基人,也是十年電軟的真正幕後工作者。從創刊到停刊再到復刊至今,薰風締造著電軟乃至中國遊戲雜誌的神話。在電軟的豐碑里,他的名字應該是第一排,甚至是第一個。
田松:《電子遊戲軟體》開朝元老之一,最早參與電軟前身《GAME集中營》的編輯工作,電軟創刊後就離開了。

劉儒德:筆名“老D”,《電子遊戲軟體》開朝元老之一,95年離開電軟。在電軟眾多遊戲高手中,老D並不十分出眾,但他之所以在當時受大家喜愛,並至今被無數老讀者懷念。除了他踏實的工作作風,主要是由他主持的“電刑室手記”受到了無數讀者的好評。許多元老編輯的個性、形象都在這個小品類的欄目中得到體現。由XYM設計的小編形象更為無數老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一如“老D”這個名字。
關於“無類”的筆名,比較正確的講法是此名開始歸一人所用,但隨日此人離開後多人用過這個名字。因此造成了電軟史上唯一一個個性不統一、脾氣怪異、甚至性別都無法確定的編輯。

索冰:筆名“阿King”,《電子遊戲軟體》早期編輯之一,94年5月加入電軟,96年離開,主持編輯《電子遊戲與電腦遊戲》。作為電軟的早期編輯,阿King為電軟的發展壯大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儘管在這裡沒有將他列為開朝元老,實際上阿King於電軟創刊起就加入了,所以也是實際意義上的“元老”。而在當時,他更是和龍哥並稱電軟雙璧。是那時少有的幾個不用查閱資料就能回答功略問題的編輯之一。年青、奔放、衝動,這大致就是阿King的性格了。也因如此,導致了他離開電軟。
關於阿King的“叛離”,以小生之見,這只是理念上的不同而已。楊威利和萊因哈特因“權利到底應集中多人之手還是一人之手”搭上了千萬、甚至是自己的命,而阿King想要做的、薰風所堅持的,無非是“雜誌是走中庸之路還是大唱個性”,甚至從本質出發,兩人都是出於對電軟、對中國遊戲雜誌的愛!只不過發生在這個特殊的時間和行業,而越發引人注意。儘管此事已遠去多年,但小生還是多嘴一句:阿King“叛離”一說,實在無稽。

蕭騰:筆名“ShadowPhoenix”(簡稱S.P),《電子遊戲軟體》早期編輯之一,94年7月加入電軟,2001年離開。頭腦靈活,勤勞踏實。可以講是眾多小編中的模範,但S.P對電軟真正的貢獻,卻是97年他與龍哥的苦撐。那年電軟的早期編輯陸續離職,導致了當時只剩S.P和龍哥兩名編輯的窘境,再加上阿King的《電子遊戲與電腦遊戲》咄咄相逼。電軟陷入了最困難期,但S.P和龍哥硬是撐了下來,支撐著這面“老大”的旗幟。因此,大家在記住“龍哥”這個名字的同時,也請記住“ShadowPhoenix”,這個電軟史上最偉大的忍者。

黃昌星:筆名“特工黃”,《電子遊戲軟體》早期編輯之一,95年加入電軟,97年離開,2002年重返後主持開辦了《電玩新勢力》。和龍哥、阿King一樣,特工黃也是名玩家型的編輯,大部分老讀者都不會忘記阿King的一句“恐怖的特工黃”。這位軟硬體都精通的人物填補了老D離開後的空缺,一直兢兢業業地締造電軟神話。97年回到了家鄉發展,02重返北京,和萊因總帥一起開辦了《電玩新勢力》,成為電軟手中的王牌欄目。

汪寅:筆名“軟體動物”,《電子遊戲軟體》早期編輯之一,95年10月加入電軟,97年離開。儘管加入較晚,但軟體動物的名號在遊戲界特別是電腦遊戲界卻早已打響。即使在電軟初期,他也是電軟的重要撰稿人,因此他的名字也早已被大多數讀者所熟知。

徐燕明:曾用筆名“XYM”,用到現在的就是“Akira”。同樣身為電軟的早期編輯,Akira所主要負責的是動漫方面的介紹,電軟沿用至今的欄目“三棲人”就是由他開創,而電軟早期深得人心的小編形象也是Akira的傑作。在“阿King事件”後,他也轉投了《電子遊戲與電腦遊戲》,為該雜誌的發展貢獻青春。直到98年底重返電軟與S.P一起主持編寫增刊《MAGIC地帶》,完成以後就再次離開。隨後於2002年末再次回到北京開辦了《動感新勢力》。身為僅存的幾位老編,Akira似乎隱藏起了過去的種種,一心一意地當個不厚道的歐吉桑。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