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阿靳泰》

《金色阿靳泰》

這裡有古樸的草原風情。哈薩克族是當地主體民族,至今仍保存著世人已不多見的季節性遊牧方式。每年春天,皚皚白雪尚未化盡,勤勞淳樸的哈薩克人便離開居住了半年的“冬窩子”,奔向大山深處的夏牧場,與曰月相伴,逐水草而居,盡得天地之精華。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阿勒泰,因山得名,蒙古語為“金山”之意。
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貫穿阿爾泰山的“千里岩畫長廊”至今仍釋放著遠古文明的信息;“草原絲綢之路”給這裡留下一部文明交匯、碰撞的傳奇史和眾多的文化遺產,“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曾駐足於此,踏上西征的行程。
這裡有豐富的礦產資源。阿爾泰山“七十二道溝,溝溝有黃金”,清朝就開始了黃金的規模開採;我國製造核子彈、氫彈、衛星所用的鋰、鈹、鉭、鈮、銫等稀有金屬主要來自阿勒泰,被譽為“地質聖坑”的可可托海3號礦,訴說著阿勒泰礦業的輝煌歷史;全國第二大銅礦--阿舍勒銅礦等一批礦山企業的崛起,昭示著阿勒泰礦業發展的燦爛前景。

目錄

綜合篇
“金山銀水”阿勒泰 夏中春
親切關懷 夏中春於俠
守望疆土——五六十年代支邊青年採訪記 張立群
東風送暖情誼長——江蘇援疆幹部在阿勒泰 李德新
丹心一片留金山——中央和國家機關幹部阿勒泰地區
援疆工作紀實 阿勒泰援疆幹部事跡宣傳組
尋找經濟成長的拐點——阿勒泰地區經濟發展路徑選擇及前瞻 王安圻
改革發展篇
遼闊草原牧民的家——阿勒泰畜牧業50年發展變化綜述 劉新海
天賜喀納斯——追尋阿勒泰旅遊業發展的軌跡 李德華樊曉麗
礦業:鑄造西部的金銅時代 於俠
水的奔騰沒終點——阿勒泰水的開發 戴新強
銀水濤聲漁歌晚 鄭新湘
大漠金山變坦途 王安圻倪天慧
咬定青山不放鬆——阿勒泰地區就業再就業工作紀實 楊效國
金山與世界同呼吸 潘華峰黃天翔
社會事業篇
阿勒泰教育:乘風揚帆正遠航 劉宏斌
病樹前頭萬木春——地區衛生事業發展50年回眸 梁遂斌張立群
誰持彩練當空舞 李培勇
金山的榮耀 哈德別克·哈汗
風雪中的阿勒泰人 哈德別克·哈汗
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阿勒泰地區維護民族團結紀實 辛世福
更立潮頭競風流——阿勒泰地區發展前景展望 史發強

精彩書摘

親切關懷
夏中春於俠
九月的阿勒泰,層林盡染、碩果纍纍。2005年9月28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書記羅乾一行在中央政治局委員、自治區黨委書記王樂泉等自治區和地區領導的陪同下,來到巴里巴蓋鄉巴勒旺塔斯村,走訪定居在這裡的哈薩克族牧民。
改變了逐水草而居的傳統遊牧生活後,哈特朗和他的鄉親們成為草原上首批種植哈密瓜的哈薩克人。走進寬敞明亮的平房,羅乾問起哈特朗一家的生活生產情況。
拉完家常,羅乾走到院子裡,向三戶農牧民家庭贈送了生活用品。農牧民按照哈薩克族的傳統禮節,向羅乾等贈送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衣服、花帽和民族樂器冬不拉。羅乾告訴牧民們,他是帶著胡錦濤總書記和黨中央的重託來看望大家的,黨中央、國務院非常重視改善農牧民的生活,希望農牧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過得更好。
這是為慶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50周年,羅乾率領中央代表團一分團專程慰問阿勒泰地區幹部民眾的一個場景。
阿勒泰這片位於祖國最西北角的邊遠土地,這裡的每一次跨越、每一個轉折都傾注和凝結了各級領導的殷切期望和親切關懷。
新中國與自治區成立之初百業待興。1956年10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剛剛一周年,自治區第一黨委書記王恩茂就來到阿勒泰檢查指導工作。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