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良緣紅樓夢》

《金玉良緣紅樓夢》

由李翰祥導演的《金玉良緣紅樓夢》( 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獲得第15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美術設計,第24屆亞洲影展最佳服裝、最佳美術設計。林青霞具有的中性氣質,再有天生的貴氣,可謂賈寶玉的唯一人選,如寶似玉,千百年來就出了這一個,可謂“天上掉下寶哥哥”。再有古裝大師李翰祥,真是永遠不會再有的絕配,而林青霞也敢於奉獻出她的反串、古裝的第一次,甚至空前絕後的光頭造型。

基本信息

影片簡介:

《金玉良緣紅樓夢》《金玉良緣紅樓夢》

李翰祥將曹雪芹筆下的《紅樓夢》那段至死不渝的愛情悲劇,重新編排活現銀幕,而林青霞反串演活風流公子賈寶玉,更是形神俱備俊朗迷人。榮獲第十五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美術設計獎及第二十四屆亞洲影展最佳服裝及最佳美術設計獎的《金玉良緣紅樓夢》,內容描述京中望族賈府中,表兄妹賈寶玉與林黛玉(張艾嘉)彼此相戀,可惜為賈母所不容,更使計瞞騙寶玉,娶了金陵薛家女兒寶釵(米雪)。黛玉因以為寶玉移情別戀而悽然病逝,寶玉得悉被騙,與愛人永訣後亦肝腸寸斷,遁入空門以求解脫。

基本信息

影片名:《金玉良緣紅樓夢》
英文名:TheDreamoftheRedChamber
影片類型:古典名著/愛情/黃梅戲 
導演:李翰祥
編劇:李翰祥
原著:曹雪芹
監製:邵逸夫
美術:陳景森
服裝:張曼菱、李燕萍
髮型:彭雁聯
化妝:吳緒清
道具:黎沃
配樂:王福齡
出品公司:邵氏電影公司(香港)ShawBrothers
上映日期:1977年10月26日—11月10日
日數:16
香港票房(港元):2089886

演員詳表

林青霞飾賈寶玉(林青霞生平首次反串)賈寶玉---林青霞林黛玉---張艾嘉
張艾嘉飾林黛玉
狄波拉飾紫鵑
米 雪飾薛寶釵
胡 錦飾王熙鳳
王 萊飾賈母
岳 華飾賈政
歐陽莎菲飾王夫人
妞 妞飾蔣玉菡(琪官)
尤翠玲飾晴雯
祝 菁飾襲人
惠英紅飾麝月
劉慧玲飾鴛鴦
姜 南飾焦大
田 青飾賈赦
辛樹華飾忠順王府家人
谷 峰飾作法道士
詹 森飾作法道士
沈 勞飾聖旨宣讀者
呂 紅飾周媽媽(周瑞家的)
徐愛心飾傻大姐
林 靜飾薛姨媽
王清河飾聖旨宣讀者隨從之一

所獲獎項

第十五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美術設計(陳景森)
【亞洲影展】最佳服裝及最佳美術設計獎

金玉良緣

為何稱薛寶釵和賈寶玉的婚姻為金玉良緣?這要和賈薛兩府的內囊說起。在當時上層統治集團中,“金錢”是鞏固“權勢”的後盾,“權勢”是捍衛“金錢”的前茅,缺一就難以確保自己的家族利益。“賈元春才選鳳藻宮”,給賈府帶來“權勢”的同時,使得賈府內囊虧空,這對於賈府是個大威脅。薛府本來是家私百萬,又取了個“非常富貴”的兒媳,內囊越發殷實了,但門庭卻越發蕭條了,所以權勢是薛府的主要奮鬥目標,賈府需要利用薛府的“金錢”來鞏固“權勢”,薛府需利用賈府的“權勢”來捍衛“金錢”,賈薛二府結親,已不是一般的門當戶對的問題,而是彼此相依為命的問題了。正是由於這種家世利益的需要,賈母之流才異口同聲的贊成金玉良緣!
《紅樓夢》中所說的"金玉良緣"的象徵是薛寶釵的“金鎖”和賈寶玉的“通靈寶玉”。用來借指姻緣前世注定的說法。
現在的“金玉良緣”作為成語套用。原指符合封建秩序的姻緣。後泛指美好的姻緣。
一說到金玉良緣,大家不免想到寶玉和寶釵,其實我一直納悶,金和玉這兩種東西在大富人家是平常之物,怎么會和婚姻聯繫一齊?可知這玉和玉原本指來歷不尋常的金和玉。於是薛夫人一到賈府就認真的說,這金是和尚給的,日後有玉的才可正配。
可巧賈府的寶玉正有一塊來歷奇怪的玉,於是在賈府的人心裡,就有了金玉良緣的說法,雖然沒有明指,但一直造成了寶黛兩人之間的陰影。
但是,慢著,只怕這還是賈府的人自作多情,一廂情願的想法,自己認為自己的兒子孫子是寶形容詞,就自然而然的認為別人都當他是寶玉,這是天下父母的常見心理。
其實,薛家母女一開始並沒有看上寶玉,否則,哪有帶著女兒住到別人家,還開口閉口說什麼有寶的才是正配,劍頭正指寶玉,這豈不是太自掉身價,好像自己的女兒嫁不出去,送貨上門還買一贈一似的。
據我最近看出的一點點門道,薛寶母女的心裡,一開始選中的的是萬歲爺。何以見得?
難道萬歲爺手裡的傳國玉之玉和氏璧來歷不奇異,價值不高嗎?隨便從哪個角度說,都強過寶形容詞的世外仙玉,那何是地位,是權力,是尊榮的象徵。於是薛家母女可以坦然而得意的宣布,我們的金可是有寶才可正配怕。
在書中,寶釵說是去選什麼公主的侍讀,可是實事上卻沒有這樣一個選舉,卻是暗寫了別一個選舉,就是選妃,結晶是賈元春才選鳳藻宮,注意到才選兩字沒有,說明宮裡確實是在選人,並且考的是才,只是選的目的並不是選什麼侍讀,而是選妃。再聯想到薛寶釵領到元春常賜的東西時的失落感,結果不言而喻。她是參加而失敗的人。瑣則,如果她是直指賈寶玉的話,要避嫌怎么會不分早晚的到怡紅院坐著?這時候倒不避嫌了嗎。上次上調侃了金玉良緣一番,不過這次我倒真的有所發現了,大家都認為金玉良緣有可能也指寶玉和湘雲,理由就是金(麒麟)對不起,打不出這兩個字。就是說湘雲不也有金嗎?還為寶玉得了張道士的金麒麟寫了一大篇文字,於是有人認為所謂金玉良緣有可能是他們。

劇情:

《金玉良緣紅樓夢》《金玉良緣紅樓夢》

林青霞、張艾嘉分飾賈寶玉和林黛玉。內容描述京中望族之子賈寶玉與表妹林黛玉相戀,可惜為賈母所不容。後黛玉因以為寶玉移情別戀而……
《紅樓夢》的故事大家在熟悉不過。講述了寶黛悽美的愛情故事。林黛玉自小父母雙亡。寄居於賈家,從小與賈寶玉耳鬢廝磨,心意暗通。薛寶釵同是賈家的親戚,因為哥哥的官司案子夜寄居賈家。薛寶釵識大體,謙虛隱忍,不想林黛玉待人真性情,且愛使小性。黛玉自小身子不牢靠,自帶一段風流態度。這些都使得賈家的長輩把焦點轉移到薛寶釵身上,認為薛寶釵才是賈寶玉的上上之選。為了促進這一段情緣,王熙鳳相處了偷梁換柱的計策。面片寶玉娶的是黛玉,實則黛玉已經病重。在寶玉迷迷糊糊的時候將寶釵娶進了門,而此時黛玉也含恨而終。得知真相的寶玉傷心失瘋,最終遁入空門,尋求解脫。

幕後製作

影片為《紅樓夢》台灣電影版。李翰祥將曹雪芹筆下的《紅樓夢》那段至死不渝的愛情悲劇,重新編排再現銀幕,而林青霞反串演活的風流公子賈寶玉,更是形神俱備俊朗迷人。最後的結局雖然已為所有人所知曉,但是林青霞所飾演的賈寶玉心神俱斷的悲哀還是震懾了每一個人。本片榮獲第十五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美術設計獎、第二十四屆亞洲影展最佳服裝及最佳美術設計獎。

評《金玉良緣紅樓夢》

根據名著改編影視作品向來容易遭人非議,而把磚塊式的經典名著壓縮到兩小時不到,更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紅樓夢》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人盡皆知,不用在此囉嗦。而八十年代王扶林導演的電視劇版也已經成為了中國電視劇的經典之作,演職人員的敬業精神,認真態度,藝術造詣,無不令人羨慕欽佩。再想到最近的新版電視劇《紅樓夢》的風風雨雨,不禁令人感嘆斯時不常,斯人不再。我們在通往所謂現代化的路上丟掉的,也許是最為執著而堅韌的純真精神,並且一旦丟失,便再也找不回了。
還是讓我們來看看李翰祥的《金玉良緣紅樓夢》吧。
港人對於中國古典典籍,在我看來總是隔靴搔癢的,電影界尤甚。香港的娛樂精神的過於發達妨礙了對經典的沉靜思想與考量。於是幾乎所有經典在此都遭受了令人預想不到的肢解,《西遊記》被捏造成了一隻猴子與若干女子(女妖?)的愛情糾葛,《三國演義》被降低到了“什麼都略懂一點,生活更多彩一些”的《讀者》和美國卡耐基的水平上,其他的還有,《金瓶梅》咱們就別提了。《紅樓夢》在大導演李翰祥手裡也難逃荼毒厄運,最終還是被完美地變成了瓊瑤式的煽情言情片的超級升級版。
李翰祥的荼毒招數是被人玩熟了的增減法。凡一百多萬字的《紅樓夢》被壓縮成不到兩個小時,縮水成分有多大,我們盡可以想像。不但情節大幅度遭到砍伐,就連許多重要的人物,諸如史湘雲“原應嘆息”等等,也被攝影師的鏡頭禁止在了大觀園之外。就是有幸出現在熒幕上的人物也被大大簡化,除了狄波拉飾演的雪雁有血有肉外,其他本來性格豐滿的人物如晴雯襲人等全成了陪襯,連風流窈窕的蔣玉菡也抽象成了寶玉挨打的一個理由而已。所有這些刪減修改,無非是為了突出寶玉黛玉寶釵三人的愛情糾葛,寶玉愛黛玉,黛玉也愛寶玉,偏偏有個不知趣的寶姐姐廁身其間,而賈府的掌權者又相信金玉良緣。這樣,一個典型瓊瑤式的愛情故事模式就順理成章地建立了起來,並順帶給這段故事定了悲劇的調子。編劇要做的事情就是稍讀紅樓,再加點編故事的技巧,反正有《紅樓夢》打底,也不會差到哪裡去。電影於是集中精力於寶黛二人的感情變化,兼及寶釵。寶黛初見,共讀西廂,寶玉挨打,黛玉葬花,雪雁試情,及至“薛寶釵出閨成大禮”“苦絳珠魂歸離恨天”等等,一一呈現,節奏稍快,似有趕場之意,然不失前後相通的連貫性。然而原本人物豐富的心靈被淺化,賈寶玉對人生悲涼性的思考被“我天下萬物無所求,只求與妹妹同生共死結同歡”的哭天搶地所代替,林黛玉的風華絕代被披頭散髮的狼狽苦相玷污,原著借悲喜之情、聚散之跡表達的“誰解其中味”的悲痛被一片陷在愛情中不能自拔的無聊情緒全面占領。寶黛二人成了只知自己有愛,別無他求的千古情種,生也為愛,死也為愛,愛情成了他們生活的中心,成了他們的一切。失去了愛也就等於失去了生命,所以黛玉沒有活過寶玉寶釵的新婚之夜。愛情像洪水一樣,淹沒了一切。在李翰祥的紅樓上,我們一覽無餘的,全是愛情的洪水。但是,因為有小說《紅樓夢》的底子,李翰祥的紅樓又有高出一般瓊瑤劇的高明之處,俊男(?)靚女不用提,就是場景設定也是十分考究的,如果不跟曹雪芹替書中人填的詩詞相比,電影中的唱詞頗可一觀。然而電卻是越往後看就越失望,電影在把小說慢慢改編成純粹的言情劇的同時,也失去了一開始的清新,最後就出現了黛玉臨死前的淚流滿面與憔悴不堪,還有寶玉知道黛玉死訊後兩場神經質似的哭天搶地,斷送了他們愛情的超然性,那種心與心在寒世的難得相知相暖再也無緣得見。導演最後讓寶玉順著小說的思路出了家,試圖讓電影的主題與小說的宏旨取得某種隱秘的聯繫,然而前無鋪墊,此時寶玉經受永失吾愛和家破人散的雙重災難,雖然有可能看破紅塵,然而終有輕率之意。遠不如小說呼吸而領會到遍布華林的悲涼之霧的寶玉的看破更讓人動容。電影中主題與內容的脫節在這一點上表現得尤為明顯。
還有點廢話沒講完。港片大多喧噪不已,這部也不例外,從頭到尾,演員幾乎都沒有安靜下來過,仿佛是在拍一部現代港產電視劇。就連寶黛共讀西廂一段也充滿著佻盪之氣。張艾嘉式的黛玉傷感明顯是裝出來的,而相比之下,陳曉旭的黛玉之悲就是帶著靈魂與血淚的休戚與共、兩位一體。米雪浪費了,狄波拉倒是搶了張艾嘉的戲,三言兩語讓我們看到了雪雁的堅毅、果敢、情深義重!林青霞還是讓她去扮東方不敗去吧。最後一句廢話,年輕真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