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來:更為簡單有效的商業思維》

《重來:更為簡單有效的商業思維》

《重來:更為簡單有效的商業思維》,作者賈森•弗里德(Jason Fried) (作者), 大衛•漢森(David Heinemeier,由中信出版社於2010年出版。你不必成為工作狂,你不必大量招兵買馬,你不必把時間浪費在案頭工作和會議上,你甚至不必擁有一間辦公室。所有這些都僅僅是藉口!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00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第1版(2010年11月8日)
外文書名:rework
平裝:248頁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開本:16
ISBN:9787508623610
條形碼:9787508623610
商品尺寸:22.8x17.2x2cm
商品重量:499g
品牌:中信出版社
ASIN:B0048EKQS0

內容簡介

《重來:更為簡單有效的商業思維》簡介:大多數的企業管理的書籍都會告訴你:制定商業計畫、分析競爭形勢、尋找投資人等等。如果你要找的是那樣的書,那么把《重來:更為簡單有效的商業思維》放回書架吧。《重來:更為簡單有效的商業思維》呈現的是一種更好、更簡單的經商成功之道。讀完《重來:更為簡單有效的商業思維》,你就會明白為什麼計畫實際上百害而無一益,為什麼你不需要外界投資人,為什麼將競爭視而不見反倒會發展得更好。事實是你所需要的比你想像的少得多。你不必成為工作狂,你不必大量招兵買馬,你不必把時間浪費在案頭工作和會議上,你甚至不必擁有一間辦公室。所有這些都僅僅是藉口!
不管是作為中堅力量的企業家、小企業主,還是深陷令人不快的工作中的職場中人、被炒魷魚的受害者,抑或是想要“脫貧”的藝術家,都能在《重來:更為簡單有效的商業思維》的一頁頁中找到彌足珍貴的指引。《重來:更為簡單有效的商業思維》英文名:rework。

編輯推薦

《重來:更為簡單有效的商業思維》編輯推薦:登頂美國和英國管理類圖書榜單,暢銷全球;新書一出即盤踞亞馬遜暢銷書榜前10位;管理界權威、專家傾力推薦閱讀;引起《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快公司》、800-CEO-READ等重量級媒介熱議;全書配有100餘張插圖,演繹“新生代創業哲學”!〈br〉《重來:更為簡單有效的商業思維》,不為傳統管理思想所囿,挑戰彼得•德魯克、麥可v波特、加里•哈默爾等管理大師的管理思維。《重來:更為簡單有效的商業思維》,特立獨行、高效、個性、人性、自由意識……〈br〉《重來:更為簡單有效的商業思維》,任何一個思想開放、兼容並包的創業者和管理者不容忽視的“新生代”管理理念。

媒體推薦

“本書是典型的37signals的風格,辛辣、簡潔、機智、直接、靠譜……多讀幾次,能讓你勇氣倍增,起而行之,去乾一番大事業。”
——謝家華,美國網上鞋店執行長
“本書的精彩之處就在於它能讓人反思過去習以為常的每一件事,包括戰略、客戶以及工作方式。”
——威廉•C•泰勒,美國著名商業雜誌《快公司》創刊編輯,《商業怪傑》的作者之一
“對我來說,本書帶來了一個新的挑戰:我必須努力克制住把每一頁書都撕下來貼在牆上的強烈衝動……令人驚羨、震撼有力、靈感四射——這些形容詞看起來像一個忠實冬粉在狂拍馬屁,但《重來》真的很有用。讀完這本書,迎接你的將是醍醐灌頂和動力十足的新鮮感受。”
——凱西•西拉,“深入淺出”系列暢銷書的創始人之一,javaranch網站創始人
“深受啟發……我們一直要求用更少的資源去做更多的事情,本書的作者則向我們展示了如何做更少的事情,卻創造更多的價值。”
——斯科特•羅森伯格,Salon網站創始人之一,《夢斷代碼》以及《無所不言》的作者
“把神聖不可侵犯的教條都留在象牙塔里吧,讓37signals中那些不走尋常路的智慧火花和寶貴經驗告訴你,如何在21世紀取得商業成功。讓MBA的行話和諮詢演講見鬼去吧,我們要的是實用、可操作的建議,那才是酷玩意兒!”
——索爾•卡普蘭,商業創新工廠(BIF)主要推動者
“置此書於不顧者,後果自負。”
——賽斯•高汀,《紫牛》作者
“閱讀本書就像享受一次動人的私人約會,仿佛是身臨其境與作者共坐對飲,本書不但睿智、精簡,還真正做到了腳踏實地,絕對有別於那些不切實際的所謂‘哲學思想’。這本書激起了我挑戰現狀的欲望。”
——佩內洛普•特倫克,《公然野心家:成功新規則》的作者
“本書認為,一個組織就像軟體中的一部分,可編輯、可擴展、可共享、可容錯,對任何測試版都充滿信心,可再造。許多作者都以‘產品越簡單、越傻瓜越好’作為寫作信條,而《重來》則批判地繼承了這個信條,既做到了智慧的簡練,又沒有流於平凡。”
——約翰•梅達,《簡單法則》的作者
“本書就像它的作者一樣,反應敏捷、打破常規、振奮人心。這本書不僅是創業者必讀的一本書,更是所有的職場中人都應該學習的一本佳作。”
——傑西卡•利文斯頓,美國著名投資公司YCombinator的合伙人,《創業者》的作者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賈森•弗里德(JasonFried)(丹麥)大衛•漢森(avidHeinemeierHansson)譯者:李瑜偲
賈森•弗里德(JasonFried),37signals的合夥創立人,倡導軟體極簡主義,相信簡約之美,尊重簡單和坦誠做事,並把這些思想運用到創業過程和產品開發之中,擁有一大批IT冬粉。
大衛•漢森(avidHeinemeierHansson),出生於丹麥,人稱DHH,編制並創建了網路開發框架RubyonRails,此框架讓無數程式設計師受益,被稱為是程式設計師的“基本開發環境”。大衛和賈森一起創立了37signals。

目錄

引言篇INTRODUCTION
開局篇FIRST
新的現實007
缷負篇TAKEDOWNS
忘了“現實世界”011
哪來的從錯誤中學習013
計畫即瞎猜016
何必壯大?019
工作狂022
受夠了“企業家”025
行動篇GO
在宇宙中留下你的足跡029
撓自己的癢處031
著手做點什麼034
“沒時間”不是藉口036
畫沙為界,立場明確038
不可能的宗旨041
萬不得已不籌資044
你的需求沒有想像的那么多047
要成就事業,不能只是創業049
破釜沉舟051
輕裝上陣054
進階篇PROGRESS
條件受限是好事057
與其做個半成品,不如做好半個產品060
從核心出發062
不要過早關注細節064
作出決定就是取得進展066
當好博物館長069
在問題上少投入點精力072
關注不變因素074
音樂就在你的指尖流淌076
賣掉副產品079
立馬就上線082
效率篇PRODUCTIVITY
贊同的錯覺087
退出的理由090
打岔是效率的敵人093
會議有毒096
剛剛好就是真的好099
速戰速決101
不要逞英雄103
該睡覺時就睡覺105
預估的都是垃圾107
羅列問題,不得解決110
決策宜小不宜大113
對手篇COMPETITORS
拒絕照搬117
將你的產品去商品化119
向對手挑戰122
給競爭力做減法125
誰管他們在做什麼?128
進化篇EVOLUTION
養成對客戶說“不”的習慣131
不要攀客戶的高枝134
頭腦發熱不等於當務之急136
家用便利就是好138
不必逐字記下客戶需求140
推廣篇PROMOTION
甘於低微143
培養自己的擁躉146
普及知識,贏得競爭148
效仿大廚150
轉到幕後看看152
沒人喜歡塑膠花154
媒體發布就是垃圾郵件156
別惦記大牌媒體158
藥販子最精明160
市場行銷不是一個部門的事162
一夜成名只是傳說164
招聘篇HIRING
親力親為167
受不了時再招人169
放棄牛人171
雞尾酒會上的陌生人173
可笑的求職簡歷175
多年的無關經驗177
常規教育不值一提179
人人都得幹活182
聘用獨當一面的經理人184
招聘筆桿子186
高手遍布世界各地188
試用期必不可少190
救災篇DAMAGECONTROL
主動掌控負面新聞193
速度改變一切196
如何道歉198
讓每個人都上前線201
深深深呼吸204
文化篇CULTURE
文化不是由誰創造的207
決策都是臨時性的209
跳過搖滾明星211
員工不止13歲213
5點準時放人215
不要聽風就是雨217
發出你的心聲219
需要避開的辭彙222
越快越好是毒藥225
總結篇CONCLUSION
靈感稍縱即逝229
謝謝閱讀230
附錄RESOURCES
有關37signals232
37signals的產品233
致謝ACKNOWLEDGMENTS

序言

引言篇
我們今天要就企業的創建、運營、發展(或停滯)發表一些全新的觀點。
本書的觀點基於實戰打拚的經驗,而不是乏味的學術理論。在長達10年的時間裡,我們的企業經歷過兩次經濟衰退、一次經濟泡沫破裂、數次商業模式轉變,總有人反覆預言我們前途不妙——可我們始終保持盈利。
我們刻意把自己做成一家小公司,只為小企業和小團隊開發軟體,幫助他們更輕鬆地完成工作。目前全球有超過300萬人在使用我們的產品。
1999年,我們從一個“三人組”的網路設計諮詢公司起家。到2004年,由於對該行業使用的項目管理軟體感到十分不爽,於是我們創造了自己的產品:Basecamp。當我們把線上工具秀給客戶和同事們看時,他們眾口一詞:“我們的業務也要用這個!”5年後,Basecamp每年能為公司帶來數百萬美元的利潤。
現在,我們公司還出售其他的線上工具。Highrise就是我們開發的一款聯繫人管理軟體以及簡單的客戶關係管理(CRM)系統。如今有數萬家小企業用它來跟蹤潛在客戶、現有交易以及管理上千萬份聯繫人名單。有超過50萬人已經註冊使用我們的Backpack軟體,這是一款局域網兼知識共享工具。運用我們的企業即時聊天工具Campfire,人們已經傳送了上億條信息。我們還研發了一個計算機編程框架——RubyonRails,讓Web20世界很大一部分變得更強大。
有些人認為我們是一家網際網路公司,這樣的說法讓我們迴避不及。網際網路公司素來以瘋狂招聘、大把燒錢、華麗落敗而廣為人知,我們卻不這樣。我們公司很小(本書出版時止,僅有16名員工)、開支甚少、盈利頗豐。
很多人說我們只是僥倖存活,根本沒有能力完成我們在做的東西,並勸誡其他人不要搭理我們的建議。甚至有人說我們不負責任、魯莽行事以及——呼!——不專業。
這些批評家們無法理解一家公司怎么居然會在拒絕成長、唾棄會議、沒有預算、踢開董事會、不用廣告、遠離銷售人員和“現實世界”的情況下,依然紅紅火火。對他們來說,這是問題,對我們來說則不是。他們說你得跟財富500強企業做生意。拉倒吧!我們都把產品賣給財富500萬強企業了。
他們覺得你不可能讓員工分散在兩個大洲的8座城市裡老死不相往來地工作。他們宣稱,沒有財務規劃和5年計畫,企業就不可能成功。一派胡言。
他們斷言你需要一個公關公司,在諸如《時代》、《商業周刊》、《快公司》、《紐約時報》、《金融時報》、《芝加哥論壇報》、《大西洋月報》、《企業家》以及《連線》這樣的媒體上大力宣傳。大錯特錯!他們說商業秘訣不能共享,技術機密不能曝光,否則就經受不住市場競爭。一錯再錯!
他們說,你無法和擁有龐大的市場廣告預算的大公司一較高下;他們說,產品線不如競爭對手豐富,就不可能取勝;他們說,你不能在經營過程中走一步看一步。但我們恰恰就是這么做的。
他們還說了很多,我們只能說他們是錯的,我們的例子就是活生生的證據。我們寫作此書的目的,就是為了證明他們是錯的。
首先我們要把企業層層拆解、一直分析到骨子裡,讓大家明白為什麼要趁現在趕緊扔掉那些傳統的企業運營觀念。然後我們會重建一個新的理論,人們可以從中了解到如何開始運作企業、為什麼人們需要的資源比想像的要少、何時投放新產品、如何透露訊息、什麼時候該雇用什麼人以及如何掌控全局。
現在,讓我們開始吧。

文摘

計畫即瞎猜Planningisguessing
除非你是個預言家,否則那些所謂長期商業計畫就是痴人說夢。你不能掌控的因素太多了:市場環境、競爭對手、客戶群體、經濟狀況,等等。撰寫計畫會讓人感覺自己把握住了某些東西,但實際上這都是完全不可控的。
為什麼我們不直截了當地按照計畫的本質來稱呼它呢?管它叫“猜想”吧。現在我們就開始把你的商業計畫稱為“商業猜想”,把財務計畫叫做“財務猜想”,把戰略計畫命名為“戰略猜想”。現在咱們就可以不用為這些玩意兒操那么多心了。在這方面操心只能是得不償失。
當你把猜想變成計畫,就等於是走進了危險地帶。做計畫就是在用過去推動未來,等於給你戴上了眼罩。“這就是我們要做的,嗯,因為我們說過要這么做的。”問題是:計畫和即興發揮不會合拍。
你必須能夠即興發揮,你必須抓住每一個迎面而來的機遇。有時候你得說服自己:“我們要換個新方向了,因為現在這么做比較靠譜。”
長期計畫中的時間表也純屬無稽之談。你只有在做一件事的過程中,才能掌握更多的相關信息,沒有人能夠未卜先知。千萬不要在行動之前就作出重大的決定。
這並不是說你應該無視未來,或者不應該對未來的挑戰作未雨綢繆的準備。預防練習總是值得去做的。只是不要覺得自己必須把這些問題白紙黑字地寫出來,或者為此糾結不休。大多數情況下,人們不會再去多看一眼自己長篇大論寫下的計畫,篇幅龐大的計畫書最終都會成為檔案櫃裡的化石。
放下你的臆測吧,現在就決定你這周要做什麼,不必去管全年的計畫。只要找出下一項最重要的任務,然後起而行之。在行動開始前的一刻作決定,而不是早早就預先定下某事。
你也可以跳過這個決策過程,直接上飛機走人,到了目的地再去選一件漂亮的襯衣、一個刮鬍膏以及牙刷。
無計畫地工作看上去挺懸,但是盲目遵循不切實際的計畫,後果則更可怕。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