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消毒技術規範》

《醫院消毒技術規範》

《醫院消毒技術規範》具有很強的指導性、知識性和可操作性,適用於一切醫療、衛生、保健機構,包括各級醫院、診所、門診部、衛生院、婦幼保健院、產院(房)、結核病防治院(所)、牙病防治院(所)、計畫生育技術服務站、療養院、保健站、療養院、康復院、血站、各種醫務室等。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醫院消毒技術規範》內容共有七章,包括總則、醫院常用
圖書封面圖書封面
消毒滅菌方法、診療用品的滅菌、醫院環境、人員和用品的消毒、滅菌效果的監測、消毒效果的監測等內容。

編輯推薦

《醫院消毒技術規範》對20多種消毒滅菌器械和30多種消毒劑的性能和套用作了介紹,並提出了規範性的使用方法。對醫院內不同的環境、用品和器械等消毒對象的消毒滅菌方法作了規範性闡述。選擇消毒滅菌方法的原則是有效性、安全性和環保性,在消毒藥械使用方法、使用劑量和作用時間等方面進行了規範,並儘量和有關的國家標準及行業標準,以及有關職能部門對產品的批件或產品說明書一致。同時也注意到以科學合理為前提,考慮到最新的發展。

目錄

第1章總則
第2章醫院常用消毒滅菌方法
2.1消毒器和滅菌器
2.1.1壓力蒸汽滅菌器
2.1.2乾熱滅菌器
2.1.3環氧乙烷滅菌器
2.1.4電漿滅菌器
2.1.5微波消毒
2.1.6超音波清洗和消毒器
2.1.7紫外線空氣消毒器
2.1.8紫外線消毒箱
2.1.9紫外線消毒燈
2.1.10靜電吸附式空氣消毒器
2.1.11床單位消毒器
2.1.12臭氧消毒器
2.1.13內鏡消毒器
2.1.14甲醛消毒箱
2.1.15低溫蒸汽-甲醛滅菌器
2.1.16臭氧空氣消毒器
2.1.17酸性氧化電位水發生器
2.1.18戊二醛消毒箱
2.1.19二氧化氯發生器
2.1.20混合型空氣消毒器
2.1.21餐具消毒器
2.2化學消毒劑
2.2.1戊二醛消毒劑
2.2.2甲醛消毒劑
2.2.3鄰苯二甲醛消毒劑
2.2.4環氧乙烷消毒劑
2.2.5環氧丙烷消毒劑
2.2.6乙型丙內酯消毒劑
2.2.7過氧乙酸消毒劑
2.2.8過氧化氫消毒劑
2.2.9單過硫酸氫鉀消毒劑
2.2.10過氧戊二酸消毒劑
2.2.11臭氧消毒
2.2.12二氧化氯消毒劑
2.2.13酸性氧化電位水消毒劑
2.2.14二溴海因消毒劑
2.2.15溴氯海因消毒劑
2.2.16二氯海因消毒劑
2.2.17次氯酸鈉消毒劑
2.2.18次氯酸鈣消毒劑
2.2.19二氯異氰尿酸鈉消毒劑
2.2.20三氯異氰尿酸消毒劑
2.2.21氯胺消毒劑
2.2.22氯化磷酸三鈉消毒劑
2.2.23碘伏消毒劑
2.2.24碘酊消毒劑
2.2.25洗必泰碘消毒劑
2.2.26含碘消毒棉簽
2.2.27乙醇消毒劑
2.2.28異丙醇消毒劑
2.2.29氯己啶一醇消毒劑
2.2.30對氯間二苯酚消毒劑
2.2.31三氯羥基二苯醚消毒劑
2.2.32雙鏈季銨鹽消毒劑
2.2.33單鏈季銨鹽消毒劑
2.2.34氯己啶消毒劑
2.2.35聚六亞甲基胍消毒劑
2.3生物消毒法
2.3.1溶菌酶消毒劑
2.3.2植物提取物抗菌消毒劑
第3章診療用品的滅菌
3.1手術器械和用品的滅菌
3.2注射用品的滅菌
3.3內鏡的滅菌和消毒
第4章醫院環境、人員和用品的消毒
4.1一般診療用品的消毒
4.2室內空氣的消毒
4.3醫務人員、病人和陪護人員手的衛生消毒
4.4皮膚和黏膜消毒
……
第5章醫院污水處理
第6章醫院污物的處理
第7章滅菌效果的監測
第8章消毒效果的監測
附錄1常用稀釋液和培養基的配製
附錄2消毒劑有效含量測定試劑配製
附錄3GB15982-1995醫院消毒衛生標準
主要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第1章總則
1.1引言
醫院是病人集中的地方,也是病原微生物聚集的場所。在醫院裡,存在著大量的帶有病原微生物的病人和被污染的媒介物。醫院裡的病人不僅對病原微生物的暴露機會多,且是一個抵抗力低下的群體,醫務人員、陪護人員等也存在著比社會人群更多的暴露機會。因此,常常會發生醫院內感染。醫院感染,不僅給病人造成痛苦甚至危及生命,而且也會造成經濟損失。無論在國際上還是在我國,均為醫院感染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也均把控制醫院感染作為一項重要任務。防止醫院感染最行之有效的辦法,就是做好消毒、滅菌。
本規範旨在為醫院需要消毒的場所、人員、器械和用品提供規範性的消毒、滅菌方法,以減少醫院感染的發生。
1.2適用範圍
本規範適用於一切醫療、衛生、保健機構,包括各級醫院、診所、門診部、衛生院、婦幼保健院、產院(房)、結核病防治院(所)、牙病防治院(所)、計畫生育技術服務站、療養院、保健站、康復院、血站、各種醫務室等。
1.3名詞術語
(1)滅菌(sterilization):是殺滅或除去外環境中一切微生物的過程。這裡所說的一切微生物包括一切致病的和非致病的微生物,也包括細菌芽胞、真菌孢子。滅菌是個絕對的概念,意為完全殺死或除掉外環境中的一切微生物,然而事實上要達到這樣的程度是不可能的。目前國際上規定,滅菌過程必須使物品污染的微生物存活機率減少到10-6,換句話說,若對100萬件物品進行滅菌處理,滅菌後只容許有一件物品中存留活的微生物。在醫療用品中,凡是輸入病人體內的血液和其他液體及進入無菌組織和無菌體腔的器材,都必須達到滅菌。
(2)滅菌劑(sterilant)和滅菌器(sterilizer):滅菌劑是可殺滅一切微生物(包括細菌芽胞)使其達到滅菌要求的化學或生物製劑。滅菌器是利用物理、化學或生物殺菌因子製備的、用於滅菌的器械。
(3)消毒(disinfection):是殺滅或去除外環境中病原微生物的過程。這裡所說的“外環境”,在外國,僅指無生命的物體和表面;但在我國,一般認為除包括液體、氣體和固體物體外,也包括有生命機體的體表和表淺體腔。這裡所說的“病原微生物”,包括除細菌芽胞以外的各種致病性微生物,例如:細菌繁殖體、真菌、病毒、立克次體、衣原體等。消毒並不要求殺滅或去除污染物體的全部病原微生物,而是
使其減少到不至於引起疾病的數量。一般來說,在醫用器材和醫療環境的消毒中,若能使人工污染在載體上的微生物在消毒過程中的存活機率減少到10-3,就可以了。換句話說,通過消毒處理後,殺滅或去除了原有微生物的99.9%,也就達到了消毒要求。若用消毒對象上污染的自然微生物的殺滅率來評定消毒效果,一般以殺滅或清除率達到90%為合格。
(4)消毒劑(disinfectant)和消毒器(disinfector):消毒劑是用於殺滅傳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達到消毒或滅菌要求的製劑,包括化學製劑和生物製劑。消毒器是利用物理、化學或生物殺菌因子製備的、用於消毒的器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