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征軍日記》

《遠征軍日記》

一九四二年七月,作者先軫的曾祖父危水雲投筆從戎,奔赴遙遠的緬甸叢林,在野人山、胡康河谷、孟拱、密支那、八莫等山地叢林中浴血殺敵,危水雲先生的兩位堂弟,也應徵入伍,奔赴抗戰前線。抗戰勝利,危家卻接到三份陣亡通知書,危水雲陣亡於緬甸遠征,他的兩個堂弟一個陣亡於常德會戰,一個陣亡於湘西會戰。三位先輩埋骨何處,至今沒有下落,曾祖父遺留下的一本日記殘卷,作者根據他們的事跡和留下的日記殘卷寫下本書。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封面封面
遠征軍日記》作者先軫的曾祖父危水雲是當年中國遠征軍的一員,在戰爭中記下大量戰地日記,作者以這些珍貴的日記資料為線索,寫下本書。在遙遠的緬甸,陌生的野人山、胡康河谷、孟拱、密支那、八莫等山地叢林中,衝出數十萬中國遠徵士兵,他們與美英盟軍一起浴血奮戰,在境外戰場痛擊日軍,是甲午中日戰爭以來第一次中國大軍異國遠征。

作者簡介

先軫,原名危巍,江西省弋陽人。南開大學經濟系畢業,起點中文網駐站作家。作者先輩中,曾有三人參加過八年抗戰,兩位堂叔祖父分別在一九四三年的常德會戰和一九四五年的湘西會戰中陣亡,他們的經歷和事跡給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的曾祖父水雲公是當年赴緬遠征軍的一員,在戰爭中記下大量戰地日記,作者根據他們的事跡和留下的日記殘卷寫下本書。

書籍目錄(節選)

中國遠征軍中國遠征軍
第一章蘭伽訓練營
第一節軍人的榮譽
第二節戰友的信任
第二章中印公路
第三章野人山
第四章胡康河谷
第一節遭遇戰
第二節危局
第三節與子同袍
第五章復仇
第一節俘虜事件
第二節生與死
中國遠征軍中國遠征軍
第三節進攻作戰
第六章瓦魯班
第一節新兵報到
第二節武器和榮譽
第三節渡河作戰
第七章孟拱河谷
第一節苦蠻山
第二節南高江
第三節回歸
第八章密支那整訓
第一節紳士與無賴
第二節甦醒

文摘

中國遠征軍中國遠征軍
公元一九四二年九月,印度比哈爾省,蘭加訓練營。這是一個九國盟軍的大雜燴,曾經被日本人刻薄地說成是“盟軍最大的集中營”,這裡不但有美國人和英國人,甚至連荷蘭人法國人都跑來湊熱鬧,當然最多的還是中國軍隊人,自從第一次入緬失利以後,新三十八師退往印度,隨後新二十二師在杜司令長官杜聿明的帶領下,也撤往這裡,直到兩個月前,中國駐印軍在蘭加成立,兩個多月來,國內大批青年學生被空運到印度,在蘭加訓練營經過嚴格訓練後,他們將會被補充到新三十八師和新二十二師,然後從這裡打回緬甸,重新恢復中印緬之間的交通線,把被日本人切斷的國際輸血管再給已經疲弱不堪的中國接上。
美國上尉教官基米爾很不滿意地看著面前這些學生兵,他們將會在六個月後走上戰場,和那些日本猴子人進行地獄般殘酷的搏殺,誠然,即使是美軍,也沒有哪個師擁有如此多的高學歷士兵,但高學歷並不等於高戰鬥力,相比起來,基米爾更願意和原來的那些新三十八師士兵軍官們打交道——。基米爾是個軍人,只有真正的軍人才能從他這裡得到尊重,而眼前這裡這些連立正都令人發笑的傢伙在他眼裡連民兵都算不上。
“這都是些什麼垃圾貨色!這種東西也能殺日本人?簡直是泥巴捏的。”基米爾自言自語地說道,又刻意地讓自己的音量正好讓這連這些士兵都能聽到,他也是營地里少數幾個會說中國話的美國人之一。
他在連隊前面來來回回地走了幾趟,然後停下來說道:“我有幾句話要和你們這些剛來的菜鳥新兵說,你們據說是中國陸軍中未來的精華和希望所在,但六個月後卻未必能通過我的標準測試,與其吃六個月的苦再滾回中國去,倒不如現在就上飛機回家找你們可憐的小情人去,也給小氣的大英帝國節約六個月的糧食(駐印軍糧食由英國供給),而我也省事得多,如果有,現在就站出來。”——(第一章蘭伽訓練營第一節軍人的榮譽)

相關史料 

若吾死,不知將埋骨何處?妻亦不免痛不欲生,但事已至此,只望一戰而勝,料倭奴非吾人敵手……
晚歸,與妻語從戎一事,妻流淚不言,但指腹而已,.心裂矣,乃言今生且以頸血相報,來世再將柔情盡還,然甚愧之,妻默然不語,妻少入吾家,余長年求學於外,背負實多,此非常之時,欲絕非常之情乎?——一九四二年七月十二日(危水雲日記)
連日激戰,吾軍傷亡頗重,料余亦不遠矣,為國戰死,無有遺憾,奈何家中尚有弱妻幼子……吾為子不能盡孝,為夫不能全義,唯有為國盡忠而已,妻應能解我心。——一九四三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危水雲日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