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雨獨飲

自我抱茲獨,僶俛四十年。 評析:這是一首飲酒詩,也是一首哲理詩。 任真,也是一種人生態度,指順應人自身運化的規律。

作者信息

詩名:《連雨獨飲》
作者:陶淵明
朝代:魏晉
體裁:五言詩

古詩原文

運生會歸盡,終古謂之然。
世間有松喬,於今定何間。
故老贈余酒,乃言飲得仙。
試酌百情遠,重觴忽忘天。
天豈去此哉,任真無所先。
雲鶴有奇翼,八表須臾遠。
自我抱茲獨,僶四十年。
形骸久已化,心在復何言。

評析與總結

評析:

這是一首飲酒詩,也是一首哲理詩。詩題點出了詩人飲酒的環境,連日陰雨的天氣,詩人獨自閒居飲酒,不無孤寂之感、沉思之想。開篇便提出了一個嚴肅的論題,人生於運行不息的天地之間,終究會有一死,自古以來都是如此。這句話雖然劈空而至,卻是詩人一直以來經常纏擾心頭、流露筆端的話題。
自漢末古詩十九首以來,文人詩歌中不斷重複著“生年不滿百”的哀嘆。陶淵明則將人的自然運數,融入天地萬物的運化之中,置於自古如此的廣闊視野里,從而以理智、達觀的筆調來談論人生必有死的自然現象了。
在“運生會歸盡”的前提下,詩人進一步思索了應該採取的人生態度。道教宣揚服食成仙說,企圖人為地延長人生的年限。這在魏晉以來,曾經引起一些名士“吃藥”養生的興趣。但是動盪的社會、黑暗的政治,也使一些身處險境、朝不保夕的文人看透了神仙之說的虛妄。
陶淵明從否定神仙存在轉向飲酒,自有新意。任真,可以說是一種心境,就是詩人藉助飲酒的刺激體驗到的“百情遠”的境界。人與萬物都是受氣於天地而生的,只是人有“百情”。如果人能忘情忘我,也就達到了與物為一、與自然運化為一體的境界,而不會感到與天地遠隔,或幻想著超越自然運化的規律去求神仙了。
任真,也是一種人生態度,指順應人自身運化的規律。“自我抱茲獨,僶俛四十年。” 表達了詩人獨任自然的人生態度,也表現了詩人孤高耿介的個性人格。全詩正是從觀察“運生會歸盡”而推演到了觀察自我形骸的變化,《形影神·神釋》:“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依此而看,陶淵明的自然遷化說,並不同於《莊子》以生為累,以死為解脫的虛無厭世說。

總結:

總觀全詩,以“運生會歸盡”開端,感慨極深,繼而談飲酒的體驗,又將“百情”拋遠,結尾點出“形骸久已化”,似乎有所觸發,卻以“心在復何言”一語收住了。全詩對觸發詩人感慨生死的具體情由,始終含而不露,卻發人深省、餘味無窮。全詩重在議論哲理、自我解脫,幾次使用問句,造成語意轉折,語氣變化,又能前後映襯,扣緊開端的論題。這都顯示了陶淵明哲理詩的特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