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隨智慧:中國人在微軟》

《追隨智慧:中國人在微軟》

微軟公司里一百多位中國人的命運,這些中國人組成了微軟中國研究院。世界首富比爾·蓋茨用八千萬美元做了一筆最優秀的投資。在中國北京建立微軟中國研究院。一群充滿想像力的“瘋狂天才”聚集在李開復周圍,酣暢淋漓地乾自己想幹的事。瞭望世界巔峰的遮眼罩不復存在,創新激情被點燃,智慧發揮到了極致。如果不是植根乾微軟獨一無二的土壤,這一切會不會蕩然無存?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世界首富比爾·蓋茨用八千萬美元做了一筆最優秀的投資——在中國北京建立微軟中國研究院。一群充滿想像力的“瘋狂天才”聚集在李開復周圍,酣暢淋漓地乾自己想幹的事。本書主要描述了這一百多位中國人的命運。

作者簡介

凌志軍,祖籍廣東,1953年生於上海,長在北京。十五歲到工廠做工,十六歲做農民,十九歲當兵,二十五歲成為新華社記者。三十歲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三年後獲得法學碩士學位。現為人民日報社高級編輯、資深記者。凌志軍是當今中國時政作家的代表性人物,被譽為“中國的威廉·曼徹斯特”、當代中國記者的“標桿”。2003年《南風窗》年度人物。他的每一本書都引起巨大反響。他擁有廣泛的讀者。他在過去十多年間連續出版九部著作,全部進入暢銷書排行榜。他的著作還以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
◎2007年出版的《中國的新革命》,被境內外媒體和研究機構評為當年“值得記憶的好書”、“年度商業書”、“最佳商業圖書”。◎2005年出版的《聯想風雲》,入選當年“最佳風雲榜”,並獲得“2005年度北京地區最佳著作權輸出圖書獎”。
◎2003年出版的《變化》,被中國大陸媒體評為“年度圖書”,同時在台灣獲得“開卷好書獎”。
◎2000年出版的《追隨智慧》,被媒體評為當年“最佳紀實文學”。
◎1998年和同事馬立誠合著的《交鋒》引起轟動,也引發了激烈爭論,成為當年“中國第一暢銷書”。
◎1996年出版的《歷史不再徘徊》,獲得新聞出版署頒發的“優秀圖書獎”。

媒體評論

在中國做記者和財經寫作者,要找研究型的榜樣、首選是凌志軍。對上世紀90年代的細微觀察和評論,我沒有看到比他更好的人了。——吳曉波(著名財經作家、哈佛大學訪問學者)凌志軍作為中國政論寫作的里程碑式的人物,已經成為不是謙辭可以推卻的事實。
——《人物》雜誌
凌志軍先生以誠實的態度讓政論誠實地走進公眾,影響著那些必將影響中國未來的年輕人。我們相信,他業已“儘可能地向讀者說了心裡想要說的話”,最大限度地保持著誠實的大勇之氣。
——《南風窗》雜誌1993年“年度人物獎”頒獎詞
凌志軍的選材多帶有前沿性,他是屬於使命感和責任感很強的新聞工作者。 
——《鳳凰周刊》
凌志軍是中國當代報告文學界有獨特價值的一個作家。凌志軍的最大的價值在他的思考。在這個意義上,凌志軍的著作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顯現出它的歷史價值。
——楊浪(財訊傳媒集團副總裁)

目錄

代序你是不是侵略者?——與比爾·蓋茨對話
前言關於智慧的故事
序幕“狼”來了!
第一章追尋天才
希格瑪大廈第五層
在太平洋上跑個來回,比走到隔壁房間還快
點子最值錢,架子最不值錢
擺脫“完美主義”的迷人陷阱
比爾·蓋茨與李開復
“我更喜歡自由平等的環境”
英特爾和蘋果撲了空
優秀的中國人不會留在中國嗎?
有容德乃大,無求品自高
最初的追隨者
他們再也不用為父輩的悲劇操心感懷
第二章天外有天
李開復的精英哲學和比爾·蓋茨的“未來小屋”
未來的希望在今日中國的大學院牆裡
越是優秀的人,越往外跑嗎?
最優秀的人永遠不會懇求你
招聘規則:N-1
聰明人的“磁場”
張亞勤——屬於全世界的財富
女兒找工作竟是這樣的局面
人生最簡單也最難實現的兩個理想
令競爭者色變的“豪華陣容”
士為知己者死
李開復在掀起一場“人才大戰”嗎?
微軟遞出橄欖枝
第三章腦力激盪
白板文化:自由平等地表達思想
中國化的美國人和美國化的中國人
我不贊成你,但我支持你
不是要你做什麼,而是你要做什麼
基礎研究:發明現在不可能的事
科研方向:把機器當做人,不是把人當做機器
如此“會議”如此人
放手讓自己信任的人去乾
有時候一個概念就是全部
年夏季:抵制美國貨,計算機除外
分享思想的火花
第四章那是我“兒子”
微軟多次上演後發先至的喜劇,這一次能再現嗎?
打開門,世界前沿原來就在眼前
後來者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一次突發奇想的雙重效果
工業時代的奧秘是“分工”,資訊時代的奧秘是“融合”
給孩子一個自信,比給他一大堆知識都重要
沒有一個公司能青春萬歲
美國式的“主人翁”:忠誠是雙向的
吳士宏的“本地化”:斷翅的蝴蝶
如果沒有限制,人的智慧是無止境的
向比爾·蓋茨匯報
最開心的是和世界上最優秀的人在一起
第五章“死亡線”
“我們這幫人就像一群狼”
中國面孔後面的美國文化
允許犯錯誤,不允許停步不前
姜昆的十三種“經典之笑”
副研究員的懊惱
壓力之下,幾多興奮幾多愁
如何撈到海洋里的一根針
新辦法原來就是“腦筋急轉彎”
把精彩的思想變成現實
“我要死過去啦”
有什麼事情比和學生見面更重要?
“只要他真是我們需要的人,要什麼給什麼”
“臭蟲檔案”
“足夠好”並不足夠好
第六章今天你要去哪裡?
信守你的創新之權
不是歷史與他為難,而是現實與他為難
最壞的訊息接踵而來
“視窗”:造福人類還是危害人類?
華爾街最黑暗的一天
斯蒂夫·鮑爾默怎樣力挽狂瀾
“金手銬”
自由軟體與自由創新
比爾閉門數月,營造“Microsoft。NET”
中國人未來的希望
結束語微軟精神能成長起來嗎?
附錄
與圖靈獎獲得者羅傑·瑞迪的對話
與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院士瑞曼德·比克赫爾茨的對話
與微軟副總裁里克·雷斯特的對話
與微軟美國研究院院長凌大任的對話
年繁體字版補記尋找你的家
燃燒智慧的狂歡節
新院長張亞勤
“我已經拼了全力,你呢?”
“五五規則”
我們為未來工作
一切都是“數字的”
“你們創造了歷史”
“孵化器”
“瘋狂鳥”——許峰
五周年
人名中英文對照

前言

收在這裡的文字,敘述了1978年至今我們國家的變化和衝突,牽涉到政治經濟技術文化社會的方方面面,巨細交織,貴賤混雜。都是真人真事,沒有虛構。我雖摻雜了一些自己的觀點,但也是眼見耳聞,有感而發。原是九個單行本,陸續印行,現在依原版集中重排,共九卷,沒有增刪,只是順序稍有更動。需要特別說明的是,《交鋒》和《呼喊》這兩本。是和我的同事馬立誠合著。他設計了《交鋒》全書的構架,並且撰寫了其中第一、第二部分,因此他是這本書的第一作者。他也是《呼喊》卷三和卷四的撰寫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