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霧追蹤》

《迷霧追蹤》

版次: 案發現場顯得撲朔迷離,狡猾的他們是想通過怎么的伎倆,開脫自己的罪名的? 他還發現,有不少外傷是受害者死後新增的。

(圖)《迷霧追蹤》迷霧追蹤

作者: 王琳 編著
出 版 社:
出版時間: 2008-7-1
字數:
版次: 1
頁數: 242
印刷時間:
開本: 16開
印次: 1
紙張:
I S B N : 9787811391695
包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小說 >> 偵探/懸疑/推理

編輯推薦

本書內容正在全國100多家電視台《傳奇》欄目熱播,敬請收看。
由20個在海外真實發生的偵探故事組成,如:連環殺人狂、最後的乘客、狂歡夜的罪惡、幽靈迷蹤等他們是名副其實的人間惡魔,兇惡的嘴臉,無情的血手,冷漠的表情……無數善良無辜的人們成為了他們的犧牲品。案發現場顯得撲朔迷離,狡猾的他們是想通過怎么的伎倆,開脫自己的罪名的?無辜的受害人家屬只能忍氣吞聲嗎? 機敏的刑偵人員是如何撥開層層的迷霧,緝拿兇手?維持正義的法官又會做出怎樣的宣判?讓我們走進《迷霧追兇》……

內容簡介

四年來,他在德國苹茵河畔數次作案,殺害並肢解了四名婦女……他把一名少女強姦後殺害,並將其肢解裝入塑膠袋中……他的屍骨被人發現,原來他就是被警方通緝的黑幫人員……
他們是名副其實的人間惡魔:兇惡的嘴臉、無情的血手、冷漠的表情……無數善良無辜的人們成為了他們的犧牲品。案發現場顯得更加撲朔迷離,狡猾的兇手是想通過怎樣的伎倆開脫自己的罪名?無辜的受害人家屬只能忍氣吞聲嗎?
機智的偵探是如何撥開層層迷霧緝拿真兇的?維持正義的法官又是做出怎樣的宣判?讓我們走進《迷霧追蹤》……

目錄

一、木乃伊之謎
1.萊茵河魯爾碎屍殺人案
她是誰?
連環兇殺
誰是兇手?
欲望還是快感?
2.最後的乘客
事故的背後
兇手浮現
過失殺人還是謀殺
罪責難逃
3.無聲死亡
奇怪的疼痛
脫髮與幻覺
金屬中毒?
玩笑還是謀殺?
4.木乃伊之謎
驚人的發現
學術風波
情況可疑
真相大白
二、連環殺人狂
1.水泥墳墓
欲望之城
浴室中的腳
初露端倪
在證據面前
2.殺人工具
護士失蹤
溝渠拋屍
尋找兇器
死不認罪
3.殺人收音機
浪漫的邂逅
連環兇殺?
模擬現場
無奈的審判
4.連環殺人狂
恐怖情人巷
貓鼠遊戲
誰是祖迪亞克
無果而終
三、人間蒸發
1.墳墓之聲
一聲槍響
法醫驗屍
自殺還是他殺?
再次驗屍
2.大海撈針
熊熊大火

她是誰?
鎖定疑兇
繩之以法
3.借屍還魂
第一現場
他來自哪裡?
面部重塑
法律懲凶
4.人間蒸發
最後的聖誕夜
洞在何處?
故伎重施
永遠的迷案
四、河畔陰魂
1.狂歡夜的罪惡
狂歡夜失蹤
DNA驗屍
峰迴路轉
妻子的指證
2.無聲的末日
快樂的老人
怪異的現場
昆蟲偵探
原來如此
3.幽靈迷蹤
發現遺骨
法醫受挫
巴赫的提醒
凶歸
4.河畔陰魂
情系兄弟
包裹之內
鎖定嫌犯
無力的翻供

書摘插圖

一、木乃伊之謎
  1.萊茵河魯爾碎屍殺人案
20世紀90年代,德國在追捕最兇殘的連環殺人兇手,4年來,萊茵河魯爾碎屍殺人狂殺害並肢解了4名婦女……
她是誰?
1998年夏天,德國萊茵河畔魯爾工業區的威塞爾小城,天氣一如既往的熾熱。在小城附近的一條鄉間小路上,傑西卡正匆匆趕往醫院去看望生病的母親。這條小路穿過巴爾伽什公園,盡頭就是醫院的側門。小路兩邊是稀疏的小樹,一眼望去,不遠處似乎有個人正在忙著什麼,半截小腿從樹後伸了出來……走近時樹後的人仍保持同樣的姿勢,曝曬在陽光下。傑西卡看看毒辣的太陽,感到有些蹊蹺:“高溫天氣里人們都待在陰涼的樹蔭下,誰會待在太陽下呢?”她不由得向樹後探去。眼前的場面卻讓她大驚失色。她踉蹌後退了幾步,差點暈倒在地。樹後是一具毀壞嚴重的年輕女屍,雙手被兇手砍了去,全身赤裸。她急忙給警察局報案。
半小時後,當地的恩辛克警員來到了犯罪現場。
迅速檢查屍體情況後,恩辛克認定,死者腦後部被射進的一顆子彈,是導致其身亡的最致命因素。事實也證實了恩辛克的推斷。在現場拍照和巡視後,屍體被迅速送往解剖室。在解剖過程中,法醫病理學家艾伯哈德·斯普林格博士從受害者頭骨內發現了一枚直徑0.22英寸的子彈。它已經嚴重變形了。除了這顆子彈以外,死者屍體中沒有再發現其他有價值的證據。
由於事發在夏季,天氣非常炎熱,平均氣溫都在30攝氏度以上,被害人的屍體已經迅速腐爛變質,大腦也已經腐爛了。因此,雖然受害婦女在幾天前剛剛遇害,她的屍體卻無法被確認,但是這並不影響斯普林格博士識別出子彈的射中位置。他推測,死者是在遭到槍擊後立刻身亡的,並且重建了彈道軌跡,確定子彈是從下向上沿5度角穿透受害人的頭蓋骨的。他還發現,有不少外傷是受害者死後新增的。
命案負責小組接手了這樁迷案,受害人會是誰呢?現場幾乎找不到任何線索,雙手的缺失妨礙了警署對死者身份的確認。斯普林格博士進行了一項DNA分析,但它對死者身份的確認提供不了任何幫助。在死者身份的確認上恩辛克他們遇到了很大的麻煩。因為除此之外,再也沒有其他與此相關的人員失蹤案發生,也沒有跟受害人特徵相似的人失蹤,同樣沒有尋人啟事……
恩辛克陷入了困惑:除了頭部的槍傷和雙手被砍以外,死者沒有受到其他傷害,屍體沒有顯示出性犯罪的任何跡象,那么罪犯的殺人動機可能是什麼?為仇,為情,為錢,還是別的什麼?警員們檢查了整個德國共起案件,試圖從中找出雷同的線索或者一點啟示,結果一無所獲。最後,他們將這起兇殺案在媒體曝光,意圖引起人們的注意,推進案件調查進度,結果還是沒有線索。
由於沒有頭緒,這起兇殺案只好被暫時擱置起來,等待破案時機的到來。
知識連結
DNA分析技術也稱DNA分型技術,是指用現代DNA技術檢測分析DNA遺傳標記在人群中的分布以及遺傳規律,確定人體相關的物證(檢樣)與其遺傳標記的一致性和遺傳關係。一般來講,DNA分析技術,即運用一定的技術手段將DNA的部分特定片段提取出來,進行比較分析。
近幾十年來,DNA分析技術與法醫學鑑定緊密結合,已成為與犯罪作鬥爭和解決親權爭議的非常重要的工具。法醫DNA分析,通常稱為法醫DNA鑑定。在法醫確定某人是嫌疑犯之後,可提取其血液樣品或毛髮的DNA,做出DNA指紋,然後與案發現場遺留的血、精液、唾液、痰液、毛髮、骨骼或其他肉體成分提取的DNA指紋相比對。若兩者相同,則稱其“指紋相配”,證實該嫌疑犯就是作案的兇手,反之亦然。DNA分析適用於兇殺案和系列案件的併案。主要針對某一地區內系列強姦或強姦、殺人案的有關物證檢材的DNA圖譜是否一致來辨別幾個案子是否為一人所為。
目前,世界上已經有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套用DNA分析技術辦案,解決法律爭端,建立罪犯基因資料庫,處理刑事、民事糾紛,在災害事故中進行屍源認定等。我國開始DNA分析研究始於1987年。
幾個月後,在一位畫家的協助下,警察局用電腦復原了死者的面容,並通過媒體和網路將圖片散播了出去,尋找認識受害者的人。一個多月後,命案小組的努力有了回報:一位熟人認出了這名年輕女子並通知了警察局。被害人的情況終於浮出了水面。死者名叫桑德拉·維娜,歲,是名*。懸疑開始一點點被解開,偵破工作在振奮中有序進行。
現在,恩辛克的工作可以真正展開了。他們調查了桑德拉的背景,也調查了她的朋友、她的家庭以及她的鄰居。但是,恩辛克的調查很快又被迫放緩了腳步。因為桑德拉的家族和朋友圈非常龐大,調查起來耗時耗力,無法在短時間內儘快抓住重點調查線索追蹤下去,調查無法繼續進行有效地擴展。但是他們很快就捕捉到了另外一條線索:桑德拉吸毒成癮,毒癮發作時經常無端哭號,或撞牆或自傷。她的家人為了讓她戒除毒品,早已斷絕對她的接濟。迫於無奈的她為了解決這筆開銷,偶爾會去埃森市的紅燈區,出賣自己的色相和肉體。有時還四處借錢購買毒品,因此債台高築。她經常幾個月不在家,這次出走的時間尤其長,她的家人報告了當局,要求協助尋找桑德拉。沒有人把她與犯罪聯繫在一起,加上她行蹤不定,當局只採取了常規尋找措施。那么,她可能是緣起癮君子圈裡的內訌被殺?還是還不起借債被殺?抑或是因為嫖資爭奪被殺?沿著這些調查方向,恩辛克他們又忙活了幾個月。然而,這些可能性也一一被排除了。
連環兇殺
無心插柳柳成蔭。在調查過程中,一位探員偶然注意到一起1999年的案件。那時,一名*從埃森市的紅燈區消失了,後來有人發現,她被殺死在附近的一座小鎮上,屍體的頭和手都不見了。同時,她的內臟全被掏空,死後還增添了多處外傷。相似的傷害特徵和受害者身份相同,這起案件殘忍的作案手段與桑德拉受害案有著明顯的雷同之處。僅有一點不同:在1999年的案件中,兇手將被害人的頭部砍下,然後讓她橫屍路邊,將掏出的心臟放在她的兩腿之間。
這兩起高度雷同的兇殺案引
起了一些人的關注。犯罪心理學家托馬斯·米勒認為,罪犯故意這么做,其中的目的之一是讓屍首難以辨認,但也可能是戀屍癖中迷戀型奸屍狂的作案手法之一。迷戀型奸屍狂是屬於戀屍癖的一種。如果罪犯是在死者死後對其進行傷害的話,他不會遇到任何抵抗。這就是迷戀型奸屍狂的典型行為。兇手取走死者的頭或者手作為戰利品,既利用犯罪現場向人們宣布他殺了人,又保留屍體的某些器官,使自己獲取性樂趣。桑德拉案和1999年案的罪犯都是在受害者死後對其進行傷害,極有可能罪犯就是具有這種性變態心理的病人,兩案的兇手很可能是同一個人。
但米勒的提議並沒有引起警方的重視。雖然相隔兩年的兩個案件存有許多共同點,但警察並不認為兩次殺人是同一兇手所為。因為對屍體進行毀壞是兇殺案中犯罪分子慣用的伎倆,在有的犯罪現場,死者的頭或手會不翼而飛。他們撞進了死胡同。隨後,由於沒有調查線索,調查人員逐漸從這項特殊任務中抽調出去。桑德拉遇害案又被擱置起來。
一天,恩辛克的同事翻閱案卷時,注意到一起未結案的案件,想到桑德拉事件,於是將案卷轉交給負責偵破此案的恩辛克。恩辛克的眼神里有了一絲亮色,這可能是一條新的線索。
1994年,一個名叫馬麗·菲舍的搭車人在荷蘭被殺。案發時,這名年輕女子的頭部和雙手已被砍掉,身上還遺留著精子的痕跡!
掩上卷宗,恩辛克沉思著,三起婦女受害案如此驚人的相似,難道有這樣的巧合?這之間有沒有什麼聯繫?如果有,什麼能將它們串起來呢?三起案件在恩辛克的腦海里反覆糾纏……1999年,1999年,1998年……突然,他敏感地意識到,在這一系列案件中,未知兇犯仿佛是在一個非常系統的時間框架內進行作案的:1999年,一位搭車人被殺;1999年,埃森市附近發現無頭屍;1998年,威塞爾發生了殺人案。兇手的殺人年份似乎是個等差數列。這樣看來,無論是出於什麼原因,罪犯還會發動下一次襲擊。這個發現使恩辛克和手下人緊張起來,他們預感到,他們尋找的是一個連環殺人兇手,而且這個隱蔽在暗處的色情殺人狂還可能發動下一次他們未知的襲擊,必須儘快找到兇手,將其繩之以法。但是,兇手是誰?他又在哪裡呢?
誰是兇手?
不久,一個驚人的偶發事件成了調查工作的突破口,在它的推動下偵破繼續展開。這還得從庫特·格魯斯這個人說起。
庫特·格魯斯是一名建築大廈的清潔工,性格內斂,沉默寡言,在同事眼中他兢兢業業、盡職盡責。他母親對塔羅牌頗有研究,喜歡用紙牌占卜。但是每次她為兒子占卜的時候,死亡牌就會出現在最上面。她大惑不解,便詢問兒子這是怎么回事。兒子向她解釋說,1999年他曾在荷蘭殺害過一名搭便車的漂亮女人。
 早在孩提時代,格魯斯就常給媽媽講一些讓人難以置信的恐怖故事,他的母親常常一笑置之。這一次,母親依然不信兒子說的話,認為自己老實得有些木訥的兒子斷不會殺人。
在長子或長女家中進行家庭聚會,這是格魯斯家族的傳統,屆時無論誰身處何地都要及時趕到。但是,在一次家庭聚會之後,格魯斯的姑媽內里克卻失去了蹤跡。那天聚會結束後正好是格魯斯主動要求開車送姑媽回家的。姑媽消失了幾天之後,屬於她的個人用品在離格魯斯家不遠的地方被一位鄰居發現並呈給警員。100多名特種警察開始在格魯斯家方圓幾公里的範圍內搜尋內里克的下落。
格魯斯是最後一個見到他姑媽活著的人,也就理所當然地成了嫌疑犯。探員傳訊了他,但認為沒有證據證明他是主要嫌疑犯,他只有協助作案的嫌疑。格魯斯的母親相信兒子是清白的,但是兒子以及家族人員被警局三番五次地調查和做筆錄,影響了她的生活和安排,這讓她不勝其煩。在一次家族慶典上,氣氛有些沉悶,為了調動起大家的積極性,活躍氣氛,格魯斯的母親將兒子殺害搭車人的故事當做玩笑說了出來。
來參加慶典的親戚有些是來自德國北部埃姆斯河附近,毗鄰荷蘭。1999年荷蘭的那起兇殺案,兇手的殘忍震驚了周圍的地區,報紙和電視紛紛報導,譴責兇手。
其中恰好一個人對這件事印象深刻,於是暗自起了疑心。1999年初,他在自己的家鄉把從家族慶典上聽來的這個故事報告給了當地警察局。
當地警察局一名探員開始聯手恩辛克,核查這起殺人案件。案件發生在1999年。一名女搭車人被人殺害,屍體是在高速公路附近被發現的。從她受的傷以及屍體的狀況來看,就是嫌疑人格魯斯曾向母親承認過的那起殺人案。他們準備進行DNA分析。對從屍體上找到的DNA痕跡進行分析並建立未知兇手的DNA檔案,再把它與庫特·格魯斯的DNA進行比較,只要相吻合,兇手就是格魯斯無疑,否則就可將格魯斯的嫌疑排除。出於這個原因,警署需要一份格魯斯的唾液樣本進行實驗室分析。當恩辛克敲開庫特·格魯斯的家門時,他表示願意拿出時間與他們配合,比對的結果很快出來了,未知兇手的DNA檔案和格魯斯的完全一致。隨後,在同事和朋友的巨大驚訝中,警署拘捕了格魯斯。他對1999年那起懸而未決的荷蘭殺人案供認不諱。
面對格魯斯,調查人員簡直無法相信自己的耳朵,兇殘殺害美麗的搭車女子事件已真相大白。那么,另外那幾起恐怖案件與格魯斯有關嗎?
負責偵破桑德拉受害案的恩辛克再接再厲,按照線索繼續審問格魯斯。犯罪心理學家托馬斯·米勒的建議受到了重視,他被請到了審訊室,坐在格魯斯的對面。經過無數小時地審問,在強大的心理攻勢面前,格魯斯的心理防線全面崩潰,終於承認他殺過埃森市的另外兩名*,時間分別是1999年和1998年。
至此,德國歷史上最兇殘的連環殺人魔王終於落入法網。不過,內里克的神秘失蹤案依然沒有下落。據庫特·格魯斯說,他年過五旬的姑媽一直鬱鬱寡歡,早就對生活失去了興趣,自殺的念頭在她的腦海里始終揮之不去。姑媽讓格魯斯幫忙搞到了*和子彈。在姑媽開槍自殺以後,格魯斯按照她的囑咐,將姑媽的屍體進行了肢解,然後把它們拿去餵了野豬。其餘的衣物被格魯斯隨意丟在了自己家不起眼的地方。事實真的是這樣嗎?警員始終沒有找到內里克的屍骨,這至今仍是無頭案,除了格魯斯外,無人知道真相,也無從查證。
欲望還是快感?
據調查和查證,除了有400次入室行竊的罪行以外,庫特·格魯斯還曾虐待並殘殺了數百隻動物,他還招認自己進行過多次奸屍。最終,他被宣判次謀殺罪名成立。可他為何要不斷殘酷地毀壞受害人的屍體呢?
托馬斯·米勒對保存著一些特殊細節的犯罪現場進行了實地分析後,對自己之前的推斷進行了修正。他認為格魯斯不是個有戀屍癖的人,卻符合性虐待狂的多重特徵。性虐待狂被稱為“性虐待症”,是一種目前還難以界定的病症,有主動和被動兩種表現。施性虐症病人的症狀是給性對象施加肉體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折磨,從而獲得性快樂。施性虐症病人的施虐行為可輕可重,輕微的是辱罵或咬、掐。稍重的可能捆綁、鞭打性對象等。最惡劣的施虐行為是對異性的虐殺,從殺人行為中獲取性快感。主動的性虐待狂並不是通過向被害人施加殘暴手段來滿足性的需求的。他們的性需求要通過受害人的反應來獲得滿足。米勒認為,格魯斯屬於這類人群。面對托馬斯·米勒的詢問,格魯斯承認在進行犯罪的那一剎那,自己感到了一種強烈的欲望和力量,一種許多刺激同時出現並且相互作用的感覺。就在那難以置信的一瞬間,他會獲得一種快感。
誰能夠說清是何種力量在驅使這些人犯下駭人聽聞的罪行?誰又能夠洞察他們的內心世界?恐怖的行徑在記憶中留下了陰影。庫特·格魯斯自己其實也活在掙扎中。他說:“我知道我做的一切是人類法則所不容的,這不是一般人應該做的事。
我每天晚上都做噩夢,而且是一般人無法想像的噩夢,夢中我總是看見自己在折磨桑德拉。但我控制不了自己,根本沒有辦法讓自己停下來。”
他已經實施了起殘忍的殺人案,並會因此而被判死刑。行刑前,格魯斯表示懺悔:“我親手毀掉了條生命,我這雙手一共殺了個人。我希望她們的靈魂能夠獲得安寧。我毀了她們,為她們的家庭帶來了難以名狀的悲痛。我的確罪有應得,該付出一生的代價。我沒有權利繼續活下去。”
就在被捕之前,格魯斯已經準備好了下一次犯罪,時間預計在2000年。調查人員在他的電腦里發現了詳細的計畫、設計好的地點和目標,並在他的車廂里發現了裝備好的致命武器。而最終,正值青春年華的格魯斯明白自己將面臨怎樣的下場。因“萊茵河魯爾碎屍殺人案”,格魯斯被判處無期徒刑,永無假釋機會。他再也無緣看到監牢大牆以外的美好世界了。格魯斯的母親,仍然喜歡玩塔羅牌,只是再也不為兒子占卜出牌。
知識連結
戀屍癖是從屍體上獲取性快感與性滿足的一種性變態。男性戀屍癖被稱作奸屍癖或奸屍狂,一般具有與屍體進行性行為的強烈欲望。有些人通過與屍體性交的想像來滿足欲望;有些人則必須通過與屍體的性接觸來滿足欲望;有些人以保存屍體的部分器官——如女子的*或生殖器——來滿足欲望。奸屍狂包括不殺人奸屍狂、殺人奸屍狂、假奸屍狂、幻想型奸屍狂、迷戀型奸屍狂等幾種。由於部分奸屍狂往往以殺害被害人來獲得奸屍的機會,所以給社會安全帶來極大的威脅。
迷戀型奸屍狂可能會與屍體進行性交,也可能不會。相比較而言,他們更迷戀屍體的某些器官,於是便把死者的某些器官切割並保存,甚至隨身攜帶,觀看或觸摸這些器官時獲得性快感或性滿足。
 ……

書摘與插圖

(圖)《迷霧追蹤》《迷霧追蹤》

相關詞條

文學 小說 書籍 青春文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