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型汽車燃料消耗量標示管理規定》

《輕型汽車燃料消耗量標示管理規定》

為進一步完善我國汽車節能管理體系,推動汽車節能技術發展和套用,引導低油耗節能車輛的生產和使用,從整體上降低我國汽車燃料消耗量水平,工業和信息化部依據《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節油節電工作的通知》(國發[2008]23號)和《汽車產業發展政策》等有關檔案要求,組織制定了《輕型汽車燃料消耗量標示管理規定》,對汽車燃料消耗量標示檢測與申報、備案、標示、公布、監督處罰等作了明確規定。

一、背景、目的和意義

近年來,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對石油資源的需求激增,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對進口石油的依賴度不斷提高。據海關統計,2008年全年進口原油17888萬噸,石油消費對外依存度達到49.8%。同時,中國汽車工業發展迅速,產銷總量持續增長,2008年汽車銷售量為938.05萬輛,汽車保有總量達到6467萬輛。由汽車消耗的燃料占我國燃料消耗總量的40%左右。據預測到2020年車用燃油消耗為3.05億噸,換算成原油將超過5億噸,車用燃油成為我國新增石油消耗的主體。目前,包括歐盟、美國、日本、韓國等在內的很多國家和地區都已經根據各自國情實施了不同形式的汽車燃料消耗量標示制度,作為控制汽車二氧化碳排放和油耗的支柱措施之一。
作為汽車產品節能管理的重要內容,《輕型汽車燃料消耗量標示管理規定》是國家對汽車產品進行科學系統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建立汽車節能長效管理機制的必要措施,涉及政府管理職能、企業的責任和義務、消費者的權利和利益、社會的整體利益以及監督責任等。 通過汽車燃料消耗量標示制度的建立,將向消費者提供燃料消耗量信息,引導消費者購買低油耗節能汽車,促使汽車製造商開發更加節能的車輛,推動汽車節能技術發展進步,對加快我國汽車工業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節能減排發揮重要作用。

二、 主要依據和起草過程

作為完善汽車產品管理的舉措之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於2006年下達了“汽車燃料消耗量公示管理制度‘十一?五’實施規劃”項目,由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領導下、牽頭組織進行汽車燃料消耗量標示制度研究,對標示制度在國外的實施情況、目標和原則、關鍵環節等進行可行性研究。
2008年8月1日,國務院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節油節電工作的通知》(國發[2008]23號),明確提出“汽車生產商和進口商要按照統一的檢測方法,測定並申報汽車燃料消耗量,新生產和進口汽車銷售時必須在顯著位置貼上燃料消耗量標識。有關部門要定期公告汽車燃料消耗量指標。”
工業和信息化部作為汽車工業主管部門把汽車節能作為行業管理的重要內容,進一步加強了汽車燃料消耗量標示制度研究與完善,多次召開汽車燃料消耗量標示管理座談會,就汽車燃料消耗量標示制度的建立、實施與相關部委協商,並聽取國內外汽車生產企業以及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等單位的意見和建議,經多次修改形成了《輕型汽車燃料消耗量標示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2009年6月22日至7月6日,通過工業和信息化部入口網站等多種形式向汽車生產企業和社會公開徵集意見,收到國內外汽車生產企業、技術組織和社會各界反饋意見近百條。2009年7月1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國內外主要汽車生產企業的技術專家和代表就意見徵集和反饋情況進行專題討論,在此基礎上對《輕型汽車燃料消耗量標示管理規定》作了進一步的修改和完善,最終形成了《輕型汽車燃料消耗量標示管理規定》。

三、 汽車燃料消耗量標示管理的主要內容

(一)管理對象和適用範圍

汽車燃料消耗量標示管理的對象是已獲得汽車產品生產許可、列入《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或已獲得汽車產品進口許可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汽車生產企業和進口汽車經銷商。適用的車輛範圍與強制性國家標準GB 22757-2008《輕型汽車燃料消耗量標識》一致,即能夠燃用汽油或柴油燃料的、最大設計總質量不超過3 500kg的M1、M2類和N1類車輛。

(二) 燃料消耗量檢測

標示的燃料消耗量採用汽車生產企業或進口汽車經銷商按照GB/T 19233-2008《輕型汽車燃料消耗量試驗方法》的要求申報並經工業和信息化部指定的檢測機構(其中進口汽車可經質檢部門指定檢測機構)檢測確認的燃料消耗量數據。

(三) 燃料消耗量標示

汽車燃料消耗量標示包括標識、海報、展示牌等多種形式,標識是其中最重要的形式。強制性國家標準GB 22757-2008《輕型汽車燃料消耗量標識》對標識的內容、格式、貼上與保持、燃料消耗量數據要求等都作了明確規定。汽車生產企業或進口汽車經銷商必須按照GB 22757-2008《輕型汽車燃料消耗量標識》要求印製、貼上標識並確保汽車產品在銷售時貼上有《汽車燃料消耗量標識》。在汽車產品自身以外其它場所可使用等比例放大或縮小的標識。

(四)標識樣本備案

汽車生產企業或進口汽車經銷商於汽車產品上市銷售前將不同油耗車型的《汽車燃料消耗量標識》樣本報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備案。其中,國產汽車採用車輛識別代號(VIN)或公告的車輛型號加後綴識別號作為備案號,進口汽車採用車輛一致性證書編號作為備案號。
 

(五)監督管理

工業和信息化部作為汽車工業主管部門負責統一實施汽車燃料消耗量標示管理,定期向社會和消費者公布國產汽車、進口汽車的燃料消耗量信息,引導消費者購買低油耗節能車輛。發揮輿論監督作用,對發現或有舉報並經指定機構確認查實未按規定報送《汽車燃料消耗量標識》備案,或未按規定進行標示、標示內容與公布數據不符的,將視情節嚴重程度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予以處理。

四、 特別說明

汽車燃料消耗量標示數據系根據GB/T 19233-2008《輕型汽車燃料消耗量試驗方法》測定,包括市區、市郊、綜合三種工況的燃料消耗量。《輕型汽車燃料消耗量試驗方法》採用模擬試驗工況,分市區、市郊兩部分,分別模擬車輛在城市市區道路和市區以外其它典型道路條件下的行駛狀態。通過測量車輛在上述道路模擬循環下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碳氫化合物的排放量,計算得出市區、市郊和綜合燃料消耗量。消費者在選購車輛時可以根據車輛的預期使用情況選擇不同工況下的燃料消耗量作為主要參考。需要特別說明的是,任何試驗室試驗和道路試驗都不能完全模擬所有駕駛者的實際駕駛狀態,由於氣候條件、道路狀況、油品質量、交通擁擠程度以及駕駛習慣等方面的差異,實際燃料消耗量有可能會與《汽車燃料消耗量標識》上標示的數據存在一定的差異。

2010年1月1日起,在中國銷售生產的乘用車與輕卡,都必需經過統一的汽車燃料消耗量測試,同時在車“屁股”等車身位置清楚標明實際能耗,以供消費者參考。這是上周工業和信息化部(以下簡稱“工信部”)發布《輕型汽車燃料消耗量標示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意見稿透露出的訊息。目前《規定》意見稿正在公開徵集社會各界的意見,如果《規定》得以實施,將進一步促進汽車工業節能減排工作,某些汽車廠家一直以來在油耗問題上的“舞弊”行為也將得到遏制,讓消費者更加明明白白消費。

多數廠家新車油耗存在“舞弊”

據了解,從目前的市場現狀來看,由於沒有統一的油耗檢測標準和專門的監督機構,大多數汽車廠家在公布自己生產銷售的新車油耗水平時,“舞弊”現象非常嚴重,“水分”也較多,公布出來的基本上都是對自己十分有利的理論油耗或等值油耗。但是這些油耗數據模糊,意義含混,普通消費者難以判別其真正的節能性和油耗。 因此,大多數消費者對廠家公布的油耗產生了不信任,甚至在買車時基本不關心油耗這個問題。一般都是買了車在實際用車過程中,才能得出比較客觀的油耗數據。某合資品牌的車主張先生告訴記者,他前段時間購買的該品牌新車,廠家公布的油耗每百公里10升,而實際使用中基本在13升以上,廠家這樣的宣傳明顯是在誤導和欺騙消費者。 其實,在這之前,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曾制定《汽車燃料消耗量標識》,建議各廠家主動標明油耗水平,但由於缺乏強制力,汽車廠家並沒有執行。

明年買車車“屁股”上看真實油耗

在此次意見稿中,工信部明確要求,已獲得汽車產品生產許可、列入《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或已獲得汽車產品進口許可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汽車生產企業和進口汽車經銷商,應按照相關要求,對其進口或新生產並在中國境內銷售的、能夠燃用汽油或柴油燃料的、最大設計總質量不超過3.5噸的乘用車和輕型商用車輛的燃料消耗量,在車尾等車身顯著位置進行標示。此項政策將在2010年1月1日強制執行,此舉意味著明年開始,消費者買車只需要看車“屁股”就能識別油耗。那么,廠家生產銷售的新車能耗數據從哪裡來呢?據了解,按照規定,新車上市前必須在工信部指定檢測機構進行燃料消耗量檢測,其中進口汽車也可在質檢部門指定檢測機構進行燃料消耗量檢測,以獲得燃料消耗量數據,並上報工信部備案。對發現或有舉報並經指定機構確認查實未按規定報送《汽車燃料消耗量標識》備案,或未按規定進行標示、標示內容與公布數據不符的,將視情節嚴重,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予以處理。

手記

對於車主來說,車輛的油耗肯定是大家比較關心的問題,特別是油價不斷上漲的今天。但是,在新車油耗問題上,之前一直缺乏可信任的數據,廠家公布的理論油耗、等速油耗讓大多數車主感到茫然,而工信部這次牽頭制定遊戲規則,讓汽車廠家今後在油耗問題上,必須老老實實告知車主,對廣大車主來說這絕對是大好事兒。但是,《規定》要最終得以實施,並讓整個檢測系統和標準透明而公正,杜絕“舞弊”現象,這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相關部門的緊密配合,千萬不要讓車主失望。

以後消費者在購車時,將會看到一個貼上於車上的實際油耗數據,一款車究竟是省油還是耗油,看過標識便一目了然。工信部公布《輕型汽車燃料消耗量標示管理規定》,對汽車燃料消耗量檢測與申報、備案、標示、公布、監督處罰等作了明確規定。 規定針對的是總質量在3.5噸以下的乘用車和輕型商用車,包括國產和進口車型。這些車型在銷售時必須貼上《汽車燃料消耗量標識》,並標註按照國家統一標準測定的市區、市郊、綜合三種工況的油耗量。該規定將從2010年1月1日起施行。 工信部介紹,目前,世界很多國家和地區已經根據各自國情實施了不同形式的汽車燃料消耗量標示制度,作為控制汽車二氧化碳排放和油耗的支柱措施之一。通過該制度的建立,將引導消費者購買低油耗節能汽車,促使汽車製造商開發更加節能的車輛。 工信部有關人士告訴記者,統一貼上的《汽車燃料消耗量標識》將包括企業標誌、燃油消耗量、啟用日期和備案號等項目,標識應貼上在車輛內部側車窗或風擋玻璃上、不對駕駛員視野構成影響的顯著部位,“用戶拿到車以後就可以撕掉了”。 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教授裴普成表示:“規定會使得油耗發布更加規範,購車族不用再四處打聽一款車的真實油耗了。”目前購車時參考的一般都是廠商公布的理論油耗,而實際油耗往往會有所差異。進行油耗標示管理後,汽車油耗不再是由廠商單方面給出,將統一測定標準並有據可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