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條約》

《軍事條約》

《軍事條約》一書按相關軍事學科和專有知識編成,在堅持科學性、學術性、知識性的前提下,力爭注入通俗性、可讀性和趣味性的元素。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軍事條約》
《軍事條約》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每個時代都必然會出現屬於這個時代的軍事家。那么,未來軍事家將從哪裡誕生呢?為此,我們為潛在的、可能的未來軍事家們,設計並編纂了一套軍事理論和相關知識方面的圖書,將其取名為“未來軍事家學識叢書”,目的就是要為我軍年輕的士兵和基層軍官,同時也為社會上那些有志青年和廣大軍事愛好者,提供一套可資學習、了解和借鑑的軍事學識方面的書籍。本書是其中分冊《軍事條約(管控兵爭的協和約定)》。由李元龍、梁雪美擔任主編。

內容簡介

俗話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理,不想成為軍事家的軍人或軍事愛好者,也不是真正好的軍人和愛好者。而要成為一名軍事家,也許(僅僅是也許)存在著某種天賦,但絕對離不開後天的軍事理論的學習和軍事實踐的錘鍊。《未來軍事家學識叢書》針對當代職業軍人和廣大軍事愛好者的特點和興趣,特別是針對這個群體中廣大基層官兵、莘莘學子和社會青年的特點和興趣,從中外軍事歷史、軍事理論、軍事科技、軍事文化和戰爭實踐或軍事實踐等等所匯聚的軍事知識海洋中,萃取其精要和“管用”的知識,精心打造了一套軍事知識與軍事精神的文化大餐,傾力鉅獻,是以饗之。本書是其中分冊《軍事條約(管控兵爭的協和約定)》。由李元龍、梁雪美擔任主編。《軍事條約(管控兵爭的協和約定)》主要介紹了古今中外著名軍事條約簽訂的內容及其歷史背景。

目錄

第一章軍事協定(中國部分)
《中俄尼布楚條約》:中俄平等基礎上的第一個邊界條約(1689年9月7日)
《中英南京條約》:中國遭受西方資本主義大規模侵略的起點(1842年8月29日)
《中美望廈條約》:美國侵華活動的第一罪證(1844年7月3日)
《中法黃埔條約》:法國趁火打劫的產物(1844年8月)
《中俄璦琿條約》:北部邊疆危機加深的誘因(1858年5月28日)
《中英北京條約》、《中法北京條約》:清政府對侵略者徹底妥協的肇始(1860年10月)
《中俄北京條約》:俄國坐收漁利的結果(1860年11月14日)
《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沙俄外交訛詐和軍事威脅的表演(1864年9月)
《蒲安臣條約》:互惠表象下的欺凌(1868年6月28日)
中日北京專約》:琉球被吞的源頭(1874年lO月1日)
《中英煙臺條約》:英國侵略西藏的伏筆(1876年9月13日)
《中俄伊犁條約》:使新疆完全被控制在了沙俄手中(1881年2月24日)
《中法簡明條約》、《中法會訂越南條約》:助長帝國主義侵略的見證(1884年5月1日,1885年6月9日)
《中葡和好通商條約》:澳門被占的開端(1887年12月)

線上試讀部分章節

中法戰爭是由法國資產階級侵略我國鄰邦越南,並進而侵略中國引起的。這是法國資本主義發展的必然產物。19世紀80年代,在法國執政的是茹·費里內閣,茹·費里一上台就鼓吹對越南和中國發動戰爭,企圖占領越南,並以越南為跳板進一步人侵中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