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超構傳》

趙超構先生謝世七周年的日子,他的傳記終於問世了。 想為他寫部傳記的念頭,萌生已久,一直沒有動筆,實非我的本願。 想到這一層關係,我自認為由我來寫他的傳記,義不容辭。

趙超構傳 內容簡介

人謂我國傑出老報人趙超構先生有“三不朽”:1944年訪問延安,寫出了媲美愛德加・斯諾《西行漫記》的《延安一月》;創辦新中國第一張晚報《新民晚報》取得成功經驗;六十年間手不停筆死而後已,作新聞性雜文萬餘篇,膾炙人口婦孺皆知。本傳記敘述趙氏生平,包括與毛澤東交往,成為中國共產黨諍友的經歷。

趙超構傳 本書前言

後記 趙超構先生謝世七周年的日子,他的傳記終於問世了。照中國的算法,今年“五四”是他九十誕辰。 想為他寫部傳記的念頭,萌生已久,一直沒有動筆,實非我的本願。正如我在正文開頭所說,他生前不但不讓旁人為之立傳,他自己也絕少談他自己的私事。再加周圍的種種阻力和我自己的衰弱疏懶,一直拖延到去年春天,方才動筆。前後用了十個月時間,完成初稿,又向報社內外的老朋友蔣文杰(虞丹)、束紉秋(言微)、歐陽文彬、馮英子、沈毓剛和丁法章等在位的負責同志徵求意見,作了一些修改補充,於今年春夏間殺青。 我與趙超構在新民報共事已有半個世紀。他是我的前輩和領導,大家的老大哥,關係在師友之間;就是在工作上的日夕接觸親承謦軟之外,“吃喝玩樂”也是總在一起的。即使是像“史無前例”那樣的艱難歲月,我們還是相峋以濕,相濡以沫,沒有翻臉,沒有“劃清界限”,互相揭發,反目成仇,割席絕交。想到這一層關係,我自認為由我來寫他的傳記,義不容辭。至於學養、見識、文才遠勝於我的作家,表示要寫趙超構傳的不是沒有,他們自然也可以憑藉趙超構的文章、談話、某些書面資料和社會傳聞,寫一部活靈活現的人物傳記,但畢竟隔了一層,真正感性的東西恐怕不會很多。那傳記也就難免隔靴搔癢。 不過,我也有我的難處。對趙超構其人其文,實在沒有多少研究,不敢說對他有多深的了解。“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愈是接近的人,愈是看不清楚。就精神境界而論,知識分子總是雲遮霧障,不是個個顯山露水容易認識的。 八十年代後期,趙超構健康情況進一步惡化,頻頻住院就醫,已有風燭殘年的情態。我與他在武漢大學教書的堂弟趙貫東(晁鷗)同志曾擬過一個始時他表示反對,連看也不看,煩躁地說:“我有什麼好寫的!”我盯得緊了,他乾脆說:“等我死了再寫吧!” 有一次,他心情稍好,我又拿出這個稿子請他審訂。他看了一看,隨手用紅筆刪削,划去大半,結論仍是:“不要公開發表”。 《年譜》稿雖然沒有發表,但從他刪改的地方多少可以看出他對自己大半生經歷之事的價值觀,成了後來我寫他傳記時參照的一個標準。 本書中涉及傳主的某些內心活動和行為細節,只能說是我從旁觀察和體會所得,不一定符合實際。但如沒有這些描寫,記敘勢必更加枯燥無味和概念化。當然,歷史事件的大概狀況,我還是力求真實的。 還有一個方面的素材,是我去年春天抱病赴溫州調查採訪所得。在苦雨綿綿的一個星期中,我在我的老伴扶持下,跑了溫州、瑞安、文成三縣市不少城鄉村鎮,了解到許多過去聞所未聞的趙超構青少年時代的舊事逸聞。如果失去這個機會,我相信這些歷史陳跡將會隨時湮沒,永遠無可追尋。 在這裡,我要感謝中共瑞安市委宣傳部、文成縣委宣傳部、溫州日報的負責同志和一直陪同我們奔波的文成縣原檔案局局長、《文成縣誌》主編朱禮同志等給我的幫助和盛情招待。 ……

趙超構傳 本書目錄

奇風異俗中的童年
一天風雨暗溫州
偶然走近新民報
遇見一個識貨的老闆
花�w灣的大哥哥
走向延安
初識毛澤東
重慶再晤毛澤東
開門與關門
如火如荼的民主運動
國民黨派來個總編輯
刀俎間跳著的魚
迎接新中國
編輯部幾度風波
落帽風前
奉命歌歌頌“大躍進”
“文革”歲月
舊燕回歸新巢
苦夕照之無多
自己的覺醒和後人的評說
後記

趙超構傳 作者介紹

林嵐(1922~)原名張世��。浙江浦江人。抗日戰爭初期加入民族解放先鋒隊,並主編《吼聲》周刊。西北大學肄業。民國34年(1945年)起,長期在《新民報》(重慶和上海的日報和晚報)工作,歷任編輯、記者、編輯部主任、文藝部主任、編委。1982年《新民晚報》復刊後,任編委、副總編輯,後專任評論員,併兼任該報主辦的《漫畫世界》常務副主編。以"一張"筆名撰寫雜文、隨筆,著有《月下小品》、《月下小品及其他》、《趙超構傳》等專集多種。曾被選為上海市新聞學會副會長。1987年經全國新聞高級專業職務資格評審委員會評定為高級記者。1993年獲國務院表彰為有突出貢獻的專家學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