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中世紀

走出中世紀

《走出中世紀(增訂本)》是作者關於中國思想文化史的文稿集,從文化史的視角對中國社會、中國傳統文化從中世紀向近代過渡的歷史進程,作出了獨特而新穎的闡述。其研究方法、思路與敏銳的思想省察,具有很強的啟發性和影響力。《走出中世紀(增訂本)》使用的是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本。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朱維錚(1936~2012),江蘇無錫人。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中國經學史、中國思想文化史、中國學術史、中國史學史、中西文化交流史和中國近代史等多個領域的著名歷史學家,在海內外享有很高聲譽。

圖書目錄

朱維錚 朱維錚
增訂本小引/1
初版序/5
英文版序/13
走出中世紀/1
——從晚明至晚清的歷史斷想
匪夷所思/51
——世紀更替中間的哲人怪想
利瑪竇在中國/63
楔子/63
一利瑪竇圓夢/65
二怎樣“勸化中國”?/68
三是“拓荒”么?/71
四滲入王學開拓的空間/74
五“慢慢來”的策略/80
六目的與手段的倒錯/84
七關於《利瑪竇中文著譯集》/90
利瑪竇與李卓吾/96
徐光啟和晚明史/103
晚明的西學領袖/103
何以不能稱學派?/105
利瑪竇和徐光啟/106
晚明“天學”的軸心/110
技術救世的成敗/114
附:《歷史上的徐家匯》代序/119
給魏忠賢“造神”/122
“紅夷大炮”/126
南明史的一部力作/131
十八世紀的漢學與西學/136
一“空白”引出的疑問/136
二答疑的難點/138
三古老學術史的倒演/140
四王學與西學/141
五尊朱抑王的奧秘/144
六南國漢學家的反應/147
七漢學與西學的相關度/151
八中世紀特色的迴光返照/157
九隔膜的心態/160
湯若望與楊光先/163
所謂《不得已》案/163
滿清首任欽天監正/164
帝師生涯/168
楊光先發難/173
傳教士內哄/176
滿洲權貴支持更愚昧一方/181
南懷仁怎樣告倒楊光先/188
關於清初的“中國禮儀之爭”/193
“真理學”、“清官”與康熙/205
“一介不取”?/212
滿清盛世的“小報告”/218
年羹堯與汪景祺/224
附:汪景祺《功臣不可為》/231
戮心的盛世/234
附:上引《乙丙之際箸議第九》部分譯意/237
和砷案/239
附:清嘉慶四年正月十五宣布和砷二十大罪的上諭/242
在中世紀晚期的/246
講史小說豈是信史?/246
滿洲文盲權貴的教科書/250
荒謬的關羽崇拜/253
由清官到民間的“三國戲”/255
“你能抵擋他么!”/257
馬純上和匡超人/259
《儒林外史》成書於乾隆初說/259
“以公心諷世之書”/261
馬二先生說“舉業”/263
文壇流氓匡超人/268
“匡超人高興長安道”/273
跋幾份“反洋教”揭帖/276
歷史的孔子與孔子的歷史/286
一假孔子與真孔子/286
二近代三種假孔子/289
三“假作真時真亦假”/294
四信言有徵見真實/297
陽明學在近代中國/302
——由晚清至民國的政見史札記
關於早年章太炎/321
——章太炎著作按語一束
《明獨》/321
《讀(管子>書後》/322
《譯書公會敘》/322
《視天論》/323
《茵說》/324
《公言》/325
《原變》/325
《與梁鼎芬絕交書》/326
《匡謬》/327
《徵信論》/328
《駁三書敘》/329
《序》/330
《序》/330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331
《原學》/332
《革命之道德》/334
《無神論》/335
《論諸子學》/337
《衡三老》/339
《悲先戴》/340
《哀後戴》/341
《與人書》/342
《復吳敬恆函》/344
《代議然否論》/344
《序》/346
關於晚年章太炎/350
——就“五四”後章太炎思想的札記
唯物史觀在中國萌芽形態的歷史考察/361
——紀念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
中世紀將復歸嗎?/384
——《知識價值革命》提出的疑問
跋/394

編輯推薦

《走出中世紀(增訂本)》:中國文庫•史學類

文摘

君主專制,作為一種政治體制,猶如長在中世紀社會關係的軀體上面的一顆腦袋。從秦朝末年到清朝中葉,二千年間,它曾經屢次被造反的農民所打爛,也曾經一再被入侵的“蠻族”所嘗試置換。因此而造成的周期性無政府狀態,或者導致頻發性前封建體制的復歸,在當時都曾使憂國之士吃驚與呻吟,似乎固有的腦袋從此失落。豈知它卻好比《西遊記》里那個牛魔王的腦袋,即使一再被割掉,仍然會從腔子裡再長出一顆來。在中世紀的歷史上,既不乏深受君主專制迫害的農民奮起革命並取得或局部取得成功的例證,也不乏保留古老民主習俗的少數民族入主中原並維護自己體制的例證,但還找不到那樣的例證,就是受害者沒有採取害己者的政體,征服者不曾接過被征服者的制度。乞丐僧人朱元璋造反成功,厲行君主專制遠勝於宋元王朝;三家村國小教師洪秀全率領農民手工業者起來革清朝的命,才取得半壁江山,便很快忘記了自己信奉的“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教義,在石頭城裡用新名稱恢復舊制度。至於征服者頑強保護本族政治文化體制,最終卻把被自己所取代的勝朝體制當作完美的模式,例證也毋需遠舉,清朝便是。可見,除非中世紀的社會關係已經發生質變,也即舊軀體已經或是瀕臨死亡,否則君主專制政體,也許會被整容,也許會有局部更新,卻不可能完全的革除舊貌,換成新顏。

序言

現在奉獻給讀者的這部著作,其實是近幾年我撰寫的關於中國思想文化史的部分文稿的結集,包括若干篇短論,若干則隨想,以及少量已刊或未刊的論文。 
除論文外,收入本書的大部分文稿,當初所以撰寫,或為自己弄清問題,或為準備別的論著,本來沒有想到成書出版。同是文字,寫給讀者看和寫給自己看,當然有不同的要求。既然為了寫給自己看,而且多半屬於平素隨想隨記的斷片,那就必須在成書時進行整理。 
這番整理工夫,費時就達一年。因為我的時間早被切割成許多斷片,怎么硬擠,也沒法保持做同一件事而連續幾天不致中斷。用斷片時間來整理斷片文稿,那結果可想而知。這部著作,無論從全書看,還是從單篇看,都呈現出若斷若續的面貌,便是直接的證明。 
篇章雖然若斷若續,但涉及的問題卻似乎不少。從十六世紀晚期到二十世紀初期,也就是從晚明到晚清,那三百多年間思想文化領域內的多種課題,都曾是我關注的對象。因而,思潮,學說,人物,事件,在本書內紛然雜陳;經學,宗教,科技,文學,在本書內也脞然叢集。我所以會去掃視如此寬泛的歷史田野,除了同我關於文化史分類的認識相聯繫,仍然也出於為專題研究作準備的需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