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哲人的婚禮》

《赫哲人的婚禮》

赫哲族是生活在中國東北黑龍江、松花江和烏蘇里江匯合處的一個少數民族,在黑暗的舊社會受盡殘酷迫害幾乎滅絕。人民革命勝利後,這個民族才得到解放並日益興旺。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烏·白辛(1920—1966),赫哲族,吉林永吉人,原名吳宇洪

《赫哲人的婚禮》赫哲人的婚禮

烏·白辛是解放後成就卓著的第一位赫哲族戲劇家。他先後改編創作了20多部歌劇、話劇和電影文學劇本。影響較大的有話劇和電影文學劇本《冰山上的來客》、《赫哲人的婚禮》,歌劇《好班長》、《焦裕祿》、話劇《黃繼光》、《雷鋒》等。其中《赫哲人的婚禮》是赫哲族新文學的代表,也是當代文學史上由赫哲族戲劇家寫的第一個反映我國人口最少的民族的生活和歷史的劇本。

.烏·白辛

烏·白辛是當代才華橫溢的戲劇家、文學家。白辛早年曾在奉天佛學院學習,後加入瀋陽協和劇團。1939年開始從事戲劇活動,抗戰期間創作了《海的召喚》、《南行草》等作品,表達了對日本帝國主義及其走狗的強烈不滿,充滿關愛國主義感情。1945年參加革命,做文藝工作。又隨軍南下解放湖南、廣東,並參加抗美援朝戰爭。1958年調到哈爾濱話劇院,開始專業編劇生涯,創作進入黃金時代,先後創作了話劇黃繼光》、《印度來的情人》、《雷鋒》、《赫哲人的婚禮》,歌劇映山紅》、《焦裕祿》和電影文學劇本《冰山上的來客》等作品。白辛以戲劇、電影創作成就最大。他的電影文學劇本《冰山上的來客》和話劇《赫哲人的婚禮》達到了較高的水平,代表了白辛戲劇創作的高度和成就。特別是《赫哲人的婚禮》,他成功地把赫哲族“伊瑪堪”形式運用於話劇創作,對話劇創作的民族化作了有益探索,是赫哲族新文學的代表。“文革”當中受迫害致死,年僅46歲。

《冰山上的來客》這部“象徵著友誼和愛情”的影片在“文革”時被打成“大毒草”,主創人員命運多舛。編劇烏·白辛是我國第一位赫哲族戲劇家,他創作的電影紀錄片《風雪崑崙駝鈴聲》,曾得到伊文思的高度讚揚,但因創作電影《冰山上的來客》被江青點名之後,於1966年在松花江邊自殺身亡。

內容

赫哲族是生活在中國東北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匯合處的一個少數民族,在黑暗的舊社會受盡殘酷迫害幾乎滅絕。人民革命勝利後,這個民族才得到解放並日益興旺。

《赫哲人的婚禮》《赫哲人的婚禮》

作者採用了赫哲人敘述和詠唱英雄人物、神話故事的口頭文學“伊瑪堪”的體裁,把全劇分為2章8回。第1章敘述了赫哲族在清朝、 反動軍閥和日本帝國主義殘酷壓迫下瀕於死亡滅絕的苦難命運;第2章描寫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赫哲族人的幸福生活。劇本在情節上通過金星與喜鳳這一對男女青年經過種種波折最後結合在一起的故事,巧妙地利用了“回敘”和“對比”等手法,把赫哲人近 300年的苦難、鬥爭和翻身解放、興旺發展的歷史展現了出來。

由於劇本運用了赫哲族的口頭文學“伊瑪堪”的體裁,又在細節上十分注意表現赫哲族人民的風俗人情和民族性格,使劇本充滿濃郁的民族風格。語言凝練、優美,人物刻畫也較鮮明。

民族興衰的頌歌——重讀《赫哲人的婚禮》

精美的戲劇藝術作品,如同陳年老酒一樣,存放的時間愈久愈香醇。烏·白辛的話劇《赫哲人的婚禮》,就是經得起考驗的不可多得的佳作。雖然時間過去了46年,但重讀《赫哲人的婚禮》劇本,仍然有一種說不出的衝動。它深邃的思想和人文意義,以及懾人心魄的藝術感染力,再一次叩動我的心扉。

《赫哲人的婚禮》是一部有著鮮明特徵的劇作。它描繪的是祖國北方邊陲赫哲族人的興衰過程,也可以說是一部可歌可泣的民族史詩。通過赫哲族人三百年來的歷史縮影,它使人們深切地感受到一個苦難的民族,是如何從死亡絕境走向新生的歷史,他們的凝聚力和求生精神,他們的獨特文化心理和集體無意識,他們的悲劇性和喜劇性的歷史命運,都給人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同時,新穎獨特的構思,富於民族風格的歌舞,以及古樸的風俗場面,不僅給觀眾提供了審美的愉悅,而且還富於民俗學和人類學的意義。

.赫哲人的婚禮

戲劇藝術不是編年史,它需要擷取具有戲劇衝突的事件,而這些事件又得像一條紅線,把它們有機地串聯起來,以表達作者的所思所想。《赫哲人的婚禮》就是通過幾對不同時期新人的婚禮,來構築矛盾衝突,推動情節發展,將普通的婚禮賦予了深邃的歷史意義。第一對新人包桔和庫爾卡瑪的婚禮,背景是1944年秋天,日本鬼子把赫哲族人囚禁在老山老峪里的漂筏甸子上,那是獐狍不走、天鵝不落的死囚墓場,為了把赫哲族人滅種絕戶,日本鬼子在橡子面里下了毒。包桔和庫爾卡瑪中毒很深,這一對垂死的新郎和新娘,結婚的洞房便是墳墓,但他(她)們做到了活著結拜,死了團圓,這是一場悲慘的婚禮,白雲、蒼天為媒,大頂子山、白楊林子為證。

第二對新人英雄烏定克和阿爾姑尼亞真心相愛,背景是1662年的前清時期。族長克翁克公開拆散他(她)們的婚姻,他要讓烏定克娶叛徒姚不興阿的女兒,然後把烏定克的妹妹許配給姚不興阿的兒子。烏定克堅決不從這種愚昧的兩家換親。為此他因“目無神靈,蔑視族規”,要受墜石投江之罪。這時清兵來襲,族長在眾人的要求下,讓烏定克帶罪統領各戶上陣迎敵,他奮勇率眾殺退清兵,卻難防姚不興阿背後射來的暗箭。阿爾姑尼亞為情人報仇雪恨後,抱著烏定克翻身投水,演繹了一幕悲壯的婚禮。這是對部落酋長制血的控訴。

金星和喜鳳的婚禮經歷了坎坷和波折。金星不僅拒絕喜鳳的愛情,還要親手殺了喜鳳。他並不是對這門父母換親不滿,而是不願和仇人的妹妹結婚。因為喜鳳的哥哥忠勝親手殺死了金星的姐姐金蘭。其實這是一場誤會。真相是特務乞勒兒扣了他們的船和網,讓忠勝拿媳婦金蘭來換,忠勝在被乞勒兒的槍擊中後,用最後的力氣叉死了愛妻金蘭,做到了生死在一起,沒有讓乞勒兒的陰謀得逞。真相揭開後,籠罩在金星頭上的烏雲吹散,他接受了喜鳳,但喜鳳卻不願再嫁給他,因為喜鳳急火攻心,不幸雙目失明。解放後,喜鳳的眼睛被共產黨治好復明,一對新人歷經苦難在汽船上舉行了幸福的婚禮。幾對新人的婚禮,反映的不僅僅是個人的命運,而是赫哲族整個民族的歷史,從死亡走向新生的歷史。

貫穿在全劇中的另一條線,就是共產黨是赫哲族人的救星。當日本鬼子在橡子面里下毒後,赫哲族人面臨的是滅族的危機,因為沒吃橡子面的人,只有古駝力、漢人老陳、畢克依斯加、德勝和一個嬰兒,這個剛出生的孩子一落地就成了孤兒。只有逃出去才能求生,但重重封鎖,處處設攔,比登天還難。這時候,抗聯游擊隊員許望雲帶著黨的囑託,給赫哲族人送來苞米種子,得知全族人中毒後,不畏艱險抱走嬰兒,又及時拿回解藥,讓中毒後奄奄一息的族人轉危為安。解放後,當了縣長的許望雲,又帶領赫哲族人發展漁業生產,建設新的美好家園。當年得救的嬰兒成了駕駛大輪船的海員。

《赫哲人的婚禮》在藝術結構上也很有獨到之處。劇本採用的是兩章八回的戲劇結構,作者以“回敘”對比的手法,一環緊扣一環,現實與歷史交融。第一章描述的是赫哲族三代人的地獄,在清朝、反動軍閥和日本帝國主義殘酷壓迫下,遭遇三災八難,九死一生,瀕於死亡的苦難命運。第二章描繪的是從陰陽交界升到人間天堂,由悲到喜,喜悲交錯,赫哲族人獲得了新生,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兩章八回橫跨三百年,它沒有採用順敘或倒敘寫法,而是採用時空交錯的手法。第一章的時間背景順序是:幕啟是現實的1959年秋天;暗場回溯到1944年秋天;暗場再回溯到1662年的秋天;暗場又回到現實的1959年秋天;最後定格在1930年的秋天。時間跨度這么大,在舞台上都是靠暗場、復明來表現,之所以一律選擇秋天,也寓意著萬物凋零,秋風颯颯,民族面臨危機。。

第二章幕啟還是現實的1959年秋天,接著回溯到1944年秋天,暗場後復明是解放後綠草如茵的春天,預示著新中國如春天般朝氣蓬勃的發展。暗場復明後是又一年的秋天,合作社在健康發展,但也遇到一些困難;接著復明後是險情,冰排來到,江濤澎湃,風雪怒吼,副社長金星為撈大網,在洄水窩子生死不明……戲進入到高潮,也到了尾聲。這種時空交錯,矛盾叢生,始終讓讀者或觀眾融入到劇情之中,隨著人物的生生死死、喜怒哀樂,赫哲族人的命運牽動著大家的心。就是按現在的觀點來看,也是一出極有看頭的好戲。

《赫哲人的婚禮》另一個與眾不同的特點,就是它運用“伊瑪堪”把全劇一串到底。赫哲族世居東北三江沿岸,以漁業為生。這個民族雖然沒有自己的文字,但口頭民間文學卻很豐富,它有一種叫“伊瑪堪”的英雄讚歌,由唱“伊瑪堪”的人祖輩相傳。“伊瑪堪”的特點是用句句有韻的朗誦和詠唱,歌頌英雄人物,敘述神化故事,有時,也可以即興展現歌者的胸懷。烏·白辛在《赫哲人的婚禮》中,復活了這個民族獨有的藝術——“伊瑪堪”,而且按“伊瑪堪”的體裁來劃分章節,穿插、安排故事情節。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一章幕啟前,安排了一個幕前曲:

赫尼娜,赫尼娜

赫拉那尼,赫拉……

寒霜壓草,盼春風

入籠的雀鳥,盼騰空

魚臥沙灘,盼流水

赫哲的人民,盼重生

赫尼娜,赫尼娜/赫尼,赫尼改根……

在第二章幕啟前,又安排了一個幕間曲:

赫尼娜,赫尼娜

赫尼娜,赫拉……

天鵝,天鵝飛起來

快快展翅莫徘徊

大風要把烏雲散

滿山杜鵑還要開……

赫尼娜,赫尼娜/赫尼……赫尼娜……

不要小看這個幕前曲和幕間曲,它們不是點綴,而是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劇中唱“伊瑪堪”的歌者古駝力,乍看起來類似一個報幕人,因為整個劇情是由他來介紹和評述的,但他又是劇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全劇中有名有姓的人物20多個,還有眾多的配角。除去配角不說,就是主角中,很多都是一個時代的過場人物,古駝力卻是要由幕啟演到劇終,解放後他還當上了鄉長,而且是又演又唱,以唱為主,讓讀者和觀眾欣賞到“伊瑪堪”的藝術魅力。

這優美的唱詞,激越的鏇律,飄蕩在在劇場的上空,把人們帶入到一種詩境中去,對觀眾來說是難得的藝術享受。黑格爾認為戲劇的最高意境是“詩境”,他說“戲劇無論在內容上還是形式上都要形成最完善的整體,所以,應該看作詩乃至一般藝術的最高層。”毫不誇張地說,“伊瑪堪”的藝術魅力,就是把人們引入馳騁詩境的藝術。難能可貴的是,“伊瑪堪”不是為唱而唱,不是可有可無的點綴,更不是為唯美而唯美,它是劇情的助推器,是歷史的活畫面。不妨再摘錄兩段說明問題。

說到赫哲族人的苦難時,古駝力唱道:

話劇《赫哲人的婚禮》,以赫哲族民間傳統藝術“伊瑪堪”的敘述、間離的效果,綜合姐妹藝術和傳統藝術的技巧,使整齣戲在藝術上達到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劇場效果。這也是它的歷史生命力之所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