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花時·翠鳳翎毛扎帚叉》

《賞花時·翠鳳翎毛扎帚叉》。這首曲子的隱寓不在曲文本身,而在有關劇本的人物與主題上。在《紅樓夢》中,作者插入“黃粱夢”的曲子,也不是出於偶然,其中既有作者人生如夢的消極思想的流露,也體現出他正確地預示出封建大家族必將沒落的深刻而周密的藝術構思。

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賞花時·翠鳳翎毛扎帚叉
創作年代:明代
作者:湯顯祖
作品體裁:散曲

作品原文

賞花時(1)
翠鳳翎毛扎帚叉(2),閒為仙人掃落花。
你看那風起玉塵砂(3),猛可的那一層雲下,抵多少門外即天涯
你再休要劍斬黃龍一線兒差(4),再休向東老貧窮賣酒家(5)。
你與俺眼向雲霞(6)。洞賓呵,你得了人可便早些兒回話。
若遲呵,錯叫人留恨碧桃花(7)。

作品注釋

(1)賞花時:這首曲子出自湯顯祖的《邯鄲記》。湯顯祖根據唐人沈既濟《枕中記》傳奇情節改編的戲曲,寫呂洞賓下凡去度一人上天代替何仙姑天門掃花之役,他到了邯鄲(今屬河北省)客店,遇盧生,把神奇的磁枕給他睡,讓他做了一場黃粱美夢後,把他帶到仙界去執帚。“賞花時”,曲調名,劇本第三折“度世”中何仙姑所唱,她囑呂洞賓速去速回,不要誤期。
(2)“翠鳳”二句:何仙姑掃花於天門,所執之帚叉乃用翠鳳的翎毛所紮成。翎,鳥翅上、尾上的長羽毛。
(3)“玉塵砂”幾句:天界並無塵土泥沙,有的也只是玉屑,所以叫玉塵砂。猛可的:突然間。這幾句的意思是說:“風吹落天上的碧桃花,不知要比雲層之下人間好花開時辜負春光可惜多少?”何仙姑在天門外掃花,“門外即天涯”,還有怕錯過蟠桃宴的意思。語出劉禹錫《和令狐相公別牡丹》詩:“平章宅里一欄花,臨到開時不在家。莫道兩京非遠別,春明門外即天涯。”
(4)劍斬黃龍一線兒差:做事冒冒失失,不聽囑咐,險些兒送了命。呂洞賓曾帶著“降魔太阿神光寶劍”下山,臨行時師父囑咐他不要尋和尚鬧事。他忘了師教,與正在講經說法的黃龍禪師頂撞,被黃龍手起一戒尺打得頭上起個疙瘩。呂洞賓憤恨,半夜裡祭起神劍去斬黃龍,結果劍被黃龍收去,人也被押,幸虧師父說情搭救了他。故事出自《指月錄》。《醒世恆言》中有《呂洞賓飛劍斬黃龍》一篇。日本內閣文庫藏有《呂仙飛劍記》,其第五回《純陽飛劍斬黃龍》所敘與此篇不同,當別有所本。
(5)東老貧窮:宋代湖州東林沉氏,自稱東老。他家境貧寒,但喜好留客醉飲,有客人以石榴皮在他家的牆題上題詩說:“西鄰已富憂不足,東老雖貧樂有餘。白酒釀來因好客,黃金散盡為收書。”蘇軾詩序中曾記其事。呂洞賓喜好飲酒,有酒醉岳陽樓的事。這句是叫他途中不要貪飲被好客的酒家所挽留而誤了事。
(6)眼向雲霞:只留意仙界的事。兼以雲霞喻天上盛開的碧桃花。
(7)留恨碧桃花:因無人接替掃花之役,不能參加蟠桃宴而遺憾。呂洞賓臨行,何仙姑問他:“只此去未知何處度人?蟠桃宴可趕的上也?”《邯鄲記》最後一折,呂洞賓帶盧生來見何仙姑時說:“仙姑,恰蟠桃宴時節哩!”

作品賞析

《紅樓夢》第六十三回中曾引用過這首曲子。《紅樓夢》中“紅樓十二支曲”曲名都有深意,所引用的“賞花時”之名的含義也可深思。這首曲子的隱寓不在曲文本身,而在有關劇本的人物與主題上。
呂洞賓讓盧生睡磁枕入夢,可以說是他讓盧生也體驗一下自身的感受,因為做黃粱美夢的曾經是呂洞賓自己,盧生只不過是再現一枕黃粱而已。《呂純陽集》中說:呂洞賓曾隨鍾離同憩歇於客店,鍾離先生自己做飯,呂洞賓打瞌睡,夢見他自己變得榮華富貴,“簪笏滿門”,“權勢熏炙”,後來“忽被重罪籍沒,家資分散,妻孥流嶺表,路值風雪,仆馬俱瘁,一身無聊,方興浩嘆,恍然夢覺”,鍾離在旁邊生火煮飯,“黃粱猶未熟”。情節幾乎與盧生所夢一樣。這也是頗為耐人尋味的。而在《紅樓夢》中,作者插入“黃粱夢”的曲子,也不是出於偶然,其中既有作者人生如夢的消極思想的流露,也體現出他正確地預示出封建大家族必將沒落的深刻而周密的藝術構思。

作者簡介

湯顯祖(1550-1616),明代大戲曲家,江西臨川人,居處名玉茗堂。他曾受李贄的思想影響。他的優秀作品反對傳統禮教和當時政治狀況,但另一方面,人生如夢的消極思想也在一些作品中有所表現。著有戲曲《紫簫記》、《紫釵記》、《還魂記》(即《牡丹亭》)、《南柯記》、《邯鄲記》五種。後四種合稱“臨川四夢”或“玉茗堂四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