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研究》

《象棋研究》

《象棋研究》雜誌是由特級大師劉殿中主編,名家大師撰稿,是面向各級棋手與愛好者的象棋專業性刊物,是各等級象棋研究教學的指導性教材,創刊二十多年來深受海內棋友的歡迎。本刊資訊豐富,評述研究具有較高的權威性。2002年將全面調整欄目和內容,以全新面貌示人。

基本信息

簡介

封面封面

本刊以國內外大賽最新佳局評述和特級大師的最新布局新招為主,輔以開、中、殘局理論研究,並設江湖寫真、排局創作、大賽聚焦等專欄,另有名家專訪特寫、明星譜、棋力測驗等雅俗共賞的欄目以增加趣味性,每期還將為廣大愛好者提供最新棋書郵購服務。
《象棋研究》逢雙月10日出版,彩色膠印封面,16開,每冊48頁。

欄目

本刊開設了卷首縱橫、對局評註、特快專遞、布局視點、布局道場、賽場隨筆、棋人棋事、象棋文化、棋局創作、江湖寫真、象棋論壇等欄目。

棋友評論

有人要問,這是一本非常普通的雜誌,她沒有華麗的外表,也沒有色彩斑瀾的插圖,看起來毫不起眼,你為什麼會如此喜愛呢?我認為,正是她樸素無華的風格,厚實豐盛的內質深深地吸引了我.她像一瓶陳年美酒,越品越香,又像一位摯友,相識時並不覺得特別,長期相處,才慢慢覺得她最可信任,最值得交往呀.她更像一顆金子,時間會打磨去她外表的沙塵,最終會熠熠生輝.
我總以為,喜歡就是喜歡,不用說出什麼理由的,就像“愛是沒有理由的”一樣,但細加分析,才理清自己喜歡《象棋研究》的真正原因。
首先,《象棋研究》在讀者、作者、編者之間搭起一座橋樑,那就是“棋藝討論”欄目。它讓三者互動,共同討論棋藝,研究棋藝。“棋藝討論”作為長期固定的欄目,占有一定的篇幅,做到了有問必答,有錯必糾,釋疑解惑,呼起廣大讀者鑽研棋藝的積極性。貴刊的這種作法真的是勇氣可嘉,因為其它一些棋類刊物從來沒有此類欄目,特別不願意說出自己存在的不足,他們的顧慮可能有下面幾點:一是怕對刊物有負面影響,二是怕挫傷作者(特別是象棋大師或特級大師)的寫作積極性,三是不願意花太多的精力去應付,怕質疑信件像雪片樣湧來。但如此一來,讀者有疑無處可問,只能悶在心裡,有的甚至以訛傳訛,這樣下去,讀者又怎能提高棋藝呢?例如,有一本雜誌的“例和手冊”中有一則《馬兵和單缺象》的殘局,正確結論應該紅先勝,由於沒有開闢相應的欄目,這個錯局一直延至今日。多數中低水平的棋藝愛好者還蒙在鼓裡。
其次,《象棋研究》有一個與眾不同的重要欄目叫“象棋論壇”,內容涉及象棋歷史、象棋文化、象棋功能、象棋教育教學各個方面。廣大讀者能從中汲取營養,用理論武裝頭腦。在“三棋”進校的今天,從事象棋工作的讀者,特別是象棋教師,更是受益非淺。雜誌開闢這個欄目的目的就是讓下棋的人不僅有較高的棋藝水平,而且具有較高的象棋文化素質,具有良好的棋品,糾正人們長期的認識誤區——認為下象棋是下里巴人,走不上藝術的高雅殿堂。黃少龍教授及一些象棋大師、高級知識分子所撰寫的一系列研討文章發人深思。就我個人而言,真的是愛不釋手。
另外,“棋局創作”與“江湖寫真”深受讀者喜愛。雜誌一到手,大多數讀者先睹為快的就是這些棋局,按照棋圖,擺開棋盤,三番五次地拆解,有時採用譜上的著法,有時運用自己的見解,相互比較,優劣分明。對於妙招,讚不絕口,或有英雄所見略同之感,發現劣著,則打上大大的問號,寫上自己的心得。當然這心得不一定正確,但在與棋友交流後,也會有所收穫的。如果“棋藝討論”中刊登別的棋友的觀點,也正是自己的心得時,那種欣喜的感覺無法形容,因為自我研究已得到認可。更要說明的是,《象棋研究》一直以較大篇幅刊發排局作品,因為我們的編輯已充分看到了排局作品後面的廣大讀者。這是由於一般讀者對開中局的認識,遠不及象棋大師,而對具體的單個的殘排局則能說出個子醜寅卯。“棋局創作”中的“棋局測驗”,雖不占特殊位置,但它排在目錄下端,非常醒目,給刊物上增光添色。

教科文藝期刊大全(十六)

教科文藝期刊雜誌涵蓋了各國民俗文化、民間藝術、民間傳統手工藝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國際文化、藝術,且對其保護與發展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