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謊者的撲克牌》

《說謊者的撲克牌》

《說謊者的撲克牌》是華爾街上金融家們玩的一種休閒遊戲,以最善於瞞騙他人而實行心理欺詐者為勝。麥可•劉易斯將其用為隱喻。描述了自己在華爾街最大的投資銀行之一的所羅門兄弟公司里四年的工作經歷—一從意外受僱、接受培訓,直到成長為只憑一個電話即可以調動數百萬美元資金的明星交易員。

基本信息

《說謊者的撲克牌》是華爾街上金融家們玩的一種休閒遊戲,以最善於瞞騙他人
《說謊者的撲克牌》《說謊者的撲克牌》
而實行心理欺詐者為勝。麥可•劉易斯將其用為隱喻。描述了自己在華爾街最大的投資銀行之一的所羅門兄弟公司里四年的工作經歷—一從意外受僱、接受培訓,直到成長為只憑一個電話即可以調動數百萬美元資金的明星交易員。在書中,劉易斯將投資世界中許多不為人知的技巧、訣竅和手段娓娓道來,披露了自己是如何參透華爾街的波譎雲詭、逐步掌握投資走勢的,讓讀者有了感同身受的體驗。

內容簡介

《說謊者的撲克牌》《說謊者的撲克牌》
麥可·劉易斯在《說謊者的撲克牌》中引用小弗雷德·施維德的話:“華爾街的一端是陰陽河,另一端是墳墓。”這句話很精闢卻並不完善,它遺漏了位於兩者之間的幼稚園。

說起來,麥可·劉易斯對“幼稚園”內的人和事倒是知根知底。他曾是所羅門公司的一名業績超群的債券推銷員,。當時的所羅門公司是世界投資銀行老大,在華爾街的抵押債券交易上具有壟斷地位,是首屈一指的新股發行承銷商,股權交易也名列全球三甲。但在劉易斯幽默調侃的描述下,這樣的大公司里,無論年薪千萬美元的“華爾街之王”古特弗倫德、“遊戲之王”梅利韋瑟,還是在短時內即可創下數億美金進項的大牌交易師、債券推銷員,概莫能外都是“說謊者”、“賭徒”或曰“屁股眼兒”。劉易斯一針見血地揭示資本遊戲的本質是零和,市場經濟關於投入產出的規律成為笑料,“這個市場比任何別的市場都更像是賭博。”每個玩家在猜測別人的弱點、欲望和行為模式,而所羅門、高盛、第一波士頓、摩根斯坦利、美林等馳名世界的大投行全在玩這種“說謊者”的遊戲。

拿過經濟學碩士學位的劉易斯看清了:“經濟學理論在投資銀行里一點兒用處也沒有。”真正用得著的東西是口耳相傳的“實戰故事”。他經過一連串的研究證實,坦誠地亮出底牌:掌握最充分信息的股票市場經紀人和分析師在市場上選股的成績,並不比猴子從帽子裡抓個名字或把《華爾街日報》釘在牆上向股票投擲飛鏢的擇股法來得更好!

作者簡介

麥可•劉易斯,美國超級暢銷書作家,畢業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和英國倫敦經濟學院,曾任所羅門兄弟公司的債券交易員,後來為《紐約時報》撰稿,並擔任英國《觀察家周刊》的美國版編輯。

《說謊者的撲克牌》《麥可•劉易斯
他的成名之作《說謊者的撲克牌》被公認是描寫20世紀80年代華爾街文化的經典名作,書中的精彩片段被各種媒體廣泛引用,對美國商業文化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此書至今仍在亞馬遜網上書店熱銷,成為許多商學院的必讀書目。

本書的另一個亮點,是從作者的視角展示了所羅門兄弟公司在20世紀80年代的戲劇性歷史,特別對1987年10月美國股市大崩盤進行了深刻的描寫,從而折射出華爾街在那個年代是如何在大起大落中保持發展的。本書的風格獨樹一幟,筆法生動風趣,將華爾街深奧的投資手法融入有趣的故事當中,讓讀者在捧腹大笑的同時又陷入深深的思考。這也使本書獲得了專業人士和廣大讀者的認可,成為美國長銷不衰的投資經典著作。

目錄

《說謊者的撲克牌》《說謊者的撲克牌》

•序
•第一章 說謊者的撲克牌
•第二章 千萬別提錢
•第三章 學會熱愛公司文化 
•第四章 成人教育
•第五章 強盜兄弟會
•第六章 肥胖的交易師和神奇的賺錢機器
•第七章 所羅門食譜
•第八章 從“基克”到人
•第九章 《孫子兵法》
•第十章 怎樣才能讓你更快樂?
•第十一章 闊佬走背字
•尾聲

內容摘要

講課人是所羅門兄弟公司的一個王牌債券推銷員。房間前部的桌子上擺著一部電話機,一旦場內行情反常可以隨時聯絡。在走動時,這位大人物的兩臂緊緊夾住身體,試圖遮掩自己腋下滲出的半月形汗漬。過於賣力還是過分緊張?很可能是緊張。這是可以理解的。他正在披露自己的市場心得,坦露的程度遠遠超出前幾個人。整個課堂里只有少數幾個人意識到他的講話太唆,我是其中之一。他善於吸引聽眾,後排坐的學員也在注意聽,房間裡的人都放下了《紐約時報》的猜字遊戲。這時他正在告訴我們在市場上如何生存。“你要把所羅門兄弟公司看成蠻荒的叢林。”他說。

《說謊者的撲克牌》《說謊者的撲克牌》

“交易廳就是叢林,”他接下來說,“你的老闆就是叢林中的嚮導。你在這裡能否取得成功,首先要看你是否懂得怎樣生存。你要跟著老闆學習。要跟住。就好像我派兩個人到叢林裡邊,一個有嚮導,而另一個則沒有,結果如何可想而知。不知道已經有多少人不明不白地死在叢林裡。而只要走出來,你還可以看體育聯賽的決賽,冰櫃里還有吃不完的八喜冰激凌……”

他聰明地悟出了控制1985年培訓班的秘訣:贏取後排座位學員的注意力和好感。從第三天開始,後排座位就一直處於騷動的邊緣狀態,只要他們對主講稍一失去敬畏,他們就會睡著,或者想用紙團擲前排的人。如果他們出於某種理由不把主講人放在眼裡,課堂簡直就會亂了套。但現在,情況卻完全不同。在叢林戰士的鼓點聲中,後排成員個個露出最肅穆的表情,就仿佛克羅馬農人偶然發現了一種新工具。幾天來他們第一次身體前傾,聽得聚精會神!啊哈!

只要後排成員保持中立,主講人就算是控制了全局,前排的人早就弄清了整個形勢。他們就像全世界任何地方坐在前排的人一樣,有過之而無不及。哈佛商學院的畢業生大多坐在前排。每次來一個新的主講人,他們中有一個就會畫一張組織架構圖,類似於聖誕樹那樣。約翰•古特弗倫德高踞於頂,我們這些人則位於底層。中間是一大批大大小小的主管,像掛在樹上的彩盒。他首先會弄清這傢伙的級別,標出他在等級圖上的位置,然後把他放在適當的盒子裡,他們的態度也就隨著主講人的不同而改變。

這些哈佛人真是古怪得可以,他們畫出的圖形更像惡意的魔法,與生意沒有什麼關係。在交易廳里,級別並不重要。組織架構在所羅門兄弟公司里只是一個笑話。但前排學員比後面這些人更難理解,所羅門其實是一架能人統治的賺錢機器。他們企圖為自己的職業賭注做套期保值—這樣一來所羅門兄弟公司就和他們在學校里學過的東西多少有了一點聯繫。

“……一大罐八喜冰激凌,”主講人又重複了一遍,“那些有嚮導的人有希望走出叢林,能夠看著電視喝著啤酒,不過也僅僅是有希望而已。更不用說那些根本就走不出來的人。但是—”他有意停下步子,向聽眾眨了眨眼睛,“就算他又渴又累地到了那裡,啤酒卻可能早就被搶光了。”

啤酒,這是抖“包袱”的關節點,坐在後排的人就喜歡這個。他們笑倒在一起相互擊掌,仿佛穿西服套裝的白人模仿他們的黑人兄弟那樣可笑。這是興奮過後的放鬆。接下來的是一個小人物,他向我們講解怎樣把半年期債券的收益換算成一年期的債券收益。後排的傢伙們可不喜歡這個。去他媽的,去他媽的債券數學。告訴我們怎樣闖出叢林。

他們更像是演藝節目間串場的小丑,絲毫看不出有希望培養成華爾街上最賺錢的公司的領路人,這一點在課程一開始就曾讓公司里那些稍有頭腦的老闆們感到困惑和不安。在招募人員時,公司在後排那些人身上所花的時間和力氣與前排並無區別,從理論上講,整個班裡人的表現沒有道理不像一支軍隊那樣整齊劃一。最糟糕的是,這種破壞紀律的行為沒有任何道理可言,完全是隨機發作,因此也就無法控制。雖說絕大多數哈佛商學院出來的人都坐在前排,但也有那么幾個待在後排。其中同樣不乏耶魯斯坦福賓州大學的學生。後排的學員中頗有幾個出身於名牌大學,那么當然他們的智力也就不會低。可是他媽的為什麼同一夥人的表現卻判若雲泥?

《說謊者的撲克牌》《說謊者的撲克牌》
所羅門公司為什麼容忍這樣的行為?我至今仍不明白。管理層制訂了培訓計畫,交付執行,然後就放羊了。這種無政府狀態持續的結果是以大欺小,以惡凌善,以發達的四肢取代頭腦。後排的學員通常都有一個共同的看法—他們力圖洗去自己身上那股知識分子的氣味和別的為人稱道的人格特徵。不過我懷疑他們自己是不是意識到了這一點。這不是一種有意識的行為,只是一種暗示反射。他們是迷信的犧牲品,這在所羅門兄弟公司尤為厲害。人們傳說交易師應當不為世俗所累,越優秀的交易師就越是如此。這完全是錯誤的。交易廳里固然有這種人,但相反的例子同樣很多。人們不過是相信他們自己願意相信的東西。

還有一個原因可以解釋這些無法無天的行為。在所羅門公司受訓就好像每天都要受鄰家大孩子的氣。最後你會變得又自卑又粗暴。除了像我這樣的幸運兒之外,進入培訓階段之前他們就要通過60∶1的淘汰率。一旦熬過了這種折磨,你會自然地以為這下子可以好好放鬆一下了。但你注定不會有這種福氣。公司不會把你拉到一邊,拍著你的肩膀說從今以後你就是我們中的一員了。相反,公司認為還應該對學員加以調教和磨鍊。那些通過面試的優勝者還得在課堂里相互鬥狠。簡單地說,公司要千里挑一。

在課程臨近結束時,掛在交易廳邊上的一塊兒黑板上標出了空缺職位。與我們初來的想法相反,此時公司是否雇用你尚在未定之數。不止一個主講人說過這樣的話:“看看你的左鄰和右舍,1年後你們中至多只會剩下一半人。”在空缺職位表的頂端標著交易廳里各個部門的名稱:市政債券、公司債券、政府債券等等。辦事處的名稱列於圖表的一側:亞特蘭大、達拉斯、紐約等等。一想到最終要落到這個矩陣里的某個空缺,或者乾脆被排除在外,學員們不免會心灰意冷。他再也看不到工作的相對價值。僅僅留在所羅門兄弟公司已經不再令他滿意,抱有這種想法的人永遠進不了一流的部門。在所羅門的學員眼裡,除了成功就是失敗,中間沒有緩衝餘地。在亞特蘭大賣市政債券是丟人現眼的差使,而在紐約乾抵押品交易的行當則一派風光。

開課後不過幾個星期,各個部門經理就開始暗暗品評新人的身價。但在骨子裡,經理人也都是交易師。無論是人員、地點還是其他的一切都成了可以討價還價的交易砝碼。他們買賣學員,就像買賣奴隸一樣。這些人三個一堆,兩個一夥,拿著貼著相片的活頁簡歷品頭論足。過兩天你會聽到一樁交易已經達成,他們拿你換一個前排的傢伙,外加下次培訓班優先挑人的好處。

壓力不斷增大。某某說某某如何?哪些學員已經有主了?還剩下哪些職位?像任何一種挑選程式一樣,總會有優勝者和落敗者。但是,再沒有比這裡的程式更隨意的了。對於能力,不存在什麼客觀的考核標準。要想弄到一份好工作,第一是運氣,第二是“到場”,第三是溜須拍馬。前兩項不是你自己可以控制的,所有的努力只能集中到第三項。你必須找到一個靠山。僅僅與112位董事經理中的一員搞好關係是不夠的,你還必須找一個有權有勢的傢伙。當然,這裡邊有一點小小的困難。大老闆不見得對實習生有興趣,畢竟他們從中也撈不到什麼好處。

只有在部門經理相信人人都爭著要你時,你在他眼裡才會有所不同。這時的你對他來說已經有了“很大”的價值。從別人手裡搶來受歡迎的實習生意味著經理贏了點數。許多實習生由此練就了一種本領:製造受歡迎的假象。既然經理在意的只是別的經理的看法,那么結果就會出現Ponzi式的詐欺,只不過這一次不是在市場裡,而是在人際關係的圈子裡,這樣幹得需要異乎尋常的自信心,並用人類輕信的天性來冒險。在解決工作去向的問題時,我用上了這一招。培訓開始後幾個星期,我同交易廳里的一個傢伙打得火熱,儘管我無意去他那個部門工作。這傢伙不斷勸說我到他那裡乾。我故意讓別人知道有人極力邀我加盟,而這些人又會把話傳給交易廳里的那些人。最後,我嚮往的那個部門的頭頭終於從別人那裡聽到了對我的議論,他向我發出了共進早餐的邀請。

編輯推薦

·《福布斯》評選的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20部商業書籍之一

《說謊者的撲克牌》《說謊者的撲克牌》

·《財富》推薦的75本商務人士必讀書之一

•美國《商業周刊》年度最佳商業圖書

•捕捉投資世界蛛絲馬跡的探險遊戲

•透視20世紀80年代華爾街商業文化的經典之作

•令人興奮不已,本年度最佳財經讀物   ——《福布斯》雜誌

•栩栩如生,令人回味無窮……抓住了一個時代的精髓,一部罕見的力作。  ——《財富》雜誌

•如果你想了解真正的華爾街,那么請讀《說謊者的撲克牌》,你還會有爆笑不已的額外收穫一部文筆精彩、妙趣橫生而又富於洞察力的作品,你會希望在下一個經紀人打來電話之前把它看完。   ——《每日新聞》

•劉易斯刻劃出如此生動的場景,你仿佛可以看到汗珠從交易師的眉間沁出又滴下來。從內部來看,所羅門兄弟公司簡直就是一座運動樂園。   ——《商業周刊》

•麥可•劉易斯寫東西就像他做債券推銷員一樣成功。也許是因為這兩項工作都有一個共同要求:把故事講得娓娓動聽。 ——《紐約時報》

•一部令人驚奇而又深受啟迪的作品。  ——《時代周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