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蘇東坡》

《解讀蘇東坡》

《解讀蘇東坡》是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的作品。

基本信息

(圖)《解讀蘇東坡》《解讀蘇東坡》
作者:東方龍吟 著
ISBN:10位[7539924373] 13位[9787539924373]
出版社:江蘇文藝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8-1

內容提要

可愛、可惜、可敬、可佩、可氣、可惱、可憐、可悲、可口、可樂,這就是龍吟心目中的蘇軾,也就是他筆下所展現的蘇軾。這是一部功底雄深、新見迭出的蘇學研究專著,也是可讀性極強、風趣幽默的《蘇東坡情傳》。讀過書稿的學者說:“這是二十一世紀新的《柳如是別傳》。
他是個有血有肉,有情有欲,時勇時怯,詭譎狡獪,戲呆愚痴的風流才子,唯有讓其回到凡人情態,才能看到東坡身上生來與具的高妙和卑微。

編輯推薦

“智聖東方朔”評點情聖蘇東坡CCTV《百家講壇》即將開講。

作者簡介

東方龍吟,古徐人也。幼年隨母下放農村,得十年刈草逗泥之樂;弱冠伴友潛至地窟,有四載掘煤掏炭之歷。聯考恢復時湧入大學,學歷時髦日攀至翰院。索腋湊裘,修撰之名偶廁百科名流之中;雕枯剖朽,蠹篆之跡屢現核心刊物之上。慕東坡之跡,入內翰教讀撰制;喜曼倩之趣,居金馬戲儒避世。臨鼎觀烹,愧享其臠;近朱睹麗,羞染腥赤。預九天之宴,卻無飄飄之感;享三閭之樂,竟有昂昂之態。重返綠野,笑與池魚汩泥泛波;再走平陽,樂看村獒側目睥睨。賞我心者,往日雁行雖坐高衙猶有企羨之神;悅我目者,疇昔鷦鷯稍據蝸角便露鴟鴞之態。行路數十萬里,方知三墳五典六成謬論;閱人過百千個,更曉八索九丘七分合意。遍嘗酸甜苦辣,始覺離合悲歡更有情趣;縱觀世態炎涼,才將喜怒哀樂付諸笑談。優耶劣耶,任眼前讀者轉說;功耶過耶,待身後賢達定評。

目錄

一 逃婚篇
毋庸迴避:少年蘇軾曾逃婚
流連山寺:古廟蛇洞遺蹤存
逼娶對象:鄰郡太守之好女
蘇洵明智:妙語婉轉除婚約
晚年追憶:寂寞蓮燈半在亡
二 王弗篇
愛妻王弗:自主相戀結姻緣
定情之時:竊竊私語明月夜
定情之地:永生難忘短松岡
正月二十:終生夢尋難遺忘
綠眉未開:好風閒處任人猜
關係平等:自主戀愛作根基
亡妻之痛:為君哀毀因君衰
閏之篇
賢淑繼室:妻卻差差賢勝敬通
獄中悔恨:身後牛衣愧老妻
黃州團聚:只願人生無別離
牛衣老妻:躬耕東坡醫病牛
耳聞目染:老婦之語妙於詩
寬容有助:任君醉狂解君憂
關愛終世:生不同歸死同穴
佳人篇
風流之帥:花枝缺處留名字
江南女性:傭兒販婦皆冰玉
抗湖佳人:清麗如月賽西子
佳人相伴:新詩難唱需填詞
清歌腸斷:多情好事與君還
薄命佳人:顏色如花命如葉
憐香惜玉:打開金籠放雪衣
難脫香澤:霞苞露荷放船兒
……
五 朝雲篇
六 附會篇
篇末贅語:嬉笑怒罵皆文章

書摘

常說“人生如夢”的蘇軾是個愛做夢的人,據不完全統計,“夢”字在他詩文中共出現738次。除了《江城子》外,《蘇軾詩集》中還有《記夢》迴文詩二首,記“夢人以雪水烹小團茶”,《記夢並敘》寫張方平之夢標明夢的時間;其他如《王晉卿前生圖偈》、《記夢參寥茶詩》、《東坡志林》中的《記夢賦詩》、《記子由夢》、《記子由夢塔》、《夢中作雪銘》、《記夢》短文等,都與愛情無關,而且大都不記時間。
詩文中的夢尚且大都不標時間,為什麼要在比詩更不注重時間效應的小詞後,明確標註上“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等字呢?為什麼王弗偏偏要在正月二十這天夜裡,特地入夢?
六年之後,也就是元豐四年,被管制在黃州的蘇軾,在一首詩中向我們透露了更多的信息:
東風未肯入東門,走馬還尋去歲村。
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
江城白酒三杯釅,野老蒼顏一笑溫。
已約年年為此會,故人不用賦招魂。
——《正月二十日與潘郭二生出郊尋春忽記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詩乃和前韻
這裡的潘、郭二人是潘丙、郭遘,他們在前一年蘇軾剛到黃州的時候就曾與相送過。這裡透露出的幾個信息值得我們注意:第一,蘇軾喜歡在正月二十日這天出遊,而且是在兩年的同一天去了禪院。去年是冒著寒風去的,詩中的“十日春寒不出門”便是註腳。去禪院,無疑是要給親人燒香、祭奠,蘇軾在詩中用了“招魂”這個意象,若在一般朋友聚會場合,這兩個字是不太吉祥,而蘇軾偏偏要這樣寫,可見這是他去禪院的心J芪秘密。其次,他所去的岐亭本叫楚王城(戰國時楚之春申君封於此地),作者偏偏要將它視作“女王城”。再細心考察,原來陪他同行的還有俠士陳季常,作者在路上還為陳季常寫了首詩,開頭兩句便是“蕙死蘭枯菊亦摧,返魂香入嶺頭梅”(《歧亭道上見梅花戲贈陳季常》),又是懷念亡者的意象。此時蘇軾的繼室王閏之和愛妾朝雲都安然健在,他所要招的“蕙蘭”之魂,只能與王弗有關。而陳季常恰恰是蘇軾在鳳翔結識的摯友,他對王弗十分熟悉。陳季常又是個出了名的懼內之人,所謂“河東獅吼”即是蘇軾戲弄他的故事。也許不僅陳夫人在家中是女王,當年王弗在鳳翔時也被蘇軾和陳季常視作女王?第三,詩的“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作者再次談到“春夢”之“事”,人是潘、郭等,“春夢”之“事”與他們毫無關係。第四,“已約年年為此會,故人不用賦招魂”,表面上看是蘇軾決心已定,年年要來此處會見朋友,殊不知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