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之王》

《街頭之王》

2008年大衛·阿耶執導電影,基努.里維斯主演。

基本信息

演職員表

街頭之王街頭之王

導演 Director

大衛·阿耶David Ayer

編劇 Writer
詹姆斯·艾羅瑞 James Ellroy .....story and screenplay
Jamie Moss .....(screenplay)
科特·維莫 Kurt Wimmer .....(screenplay) and
詹姆斯·艾羅瑞 James Ellroy .....(screenplay) and/(story)

演員 Actor
基努·李維斯 Keanu Reeves .....Detective Tom Ludlow
福里斯特·惠特克 Forest Whitaker .....Captain Jack Wander
克里斯·埃文斯 Chris Evans .....Detective Paul Diskant
休·勞瑞 Hugh Laurie .....Captain James Biggs
科曼 Common .....Coates
娜奧米·哈里斯Naomie Harris .....Linda Washington
阿莫里·諾拉斯科Amaury Nolasco .....Detective Cosmo Santos
Terry Crews .....Detective Terrence Washington
傑·摩爾 Jay Mohr .....Sgt. Mike Clady
瑪莎·希加瑞達 Martha Higareda .....Grace Garcia
Kirstin Pierce .....Clady's Wife
Kate Clarke .....Demille's Girlfriend
肯尼斯·崔 Kenneth Choi .....Boss Kim
派崔克·蓋勒 Patrick Gallagher .....LAPD Captain
Siobhan Parisi .....Prostitute #2
Aaron MacPherson .....Union Market Cop #1 (as Aaron Earl McPherson)
Angela Sun .....Julie Fukashima
Michael MONKS .....Pathologist
Garret Sato .....Toilet Man (as Garret T. Sato)
Amy dudgeon .....Assistant D.A.
Kamaya Jones .....Black Woman
Kevin Benton .....Lt. Van Buren
Cle Shaheed Sloan .....Fremont (as Cle Sloan)
Joanne Chew .....Park Twin #1
塞德里克·凱爾斯 Cedric the Entertainer .....Scribble
Game .....Grill
Noel Gugliemi .....Quicks (as Noel G.)
Daryl Gates .....The Chief
Clifton Powell .....Sergeant Green
Walter Wong .....Thug Kim
Victor Kobayashi .....Towel Man (as Victor E. Kobayashi)
Kerry Wong .....Union Market Clerk (as Kerry Ph Wong)
Paul Anthony Barreras .....Union Market Cop #2
Dorian Logan .....Beating Victim
Yonda Davis .....Prostitute #1
埃米里奧·瑞弗拉Emilio Rivera .....OG Vato
Michael D. Roberts .....Older Black Man
Jernard Burks .....Money Shirt
Genesis Codina .....Little Mexican Girl
Michaela Pereira .....News Anchor
Kel Ann Hsieh .....Park Twin #2
Carlos Amezcua .....Co-Anchor
Vance S. Bjorklund .....Honor Guard Sergeant
Jaime Fitzsimons .....Senior Captain
Kenyon Gilbert .....Gang Banger

製作人 Produced by
Lucas Foster .....producer
Alexandra Milchan .....producer
Erwin Stoff .....producer
Michele Weisler .....executive producer
約翰·萊德利 John Ridley .....co-producer
Julian Wall .....associate producer
Bob Yari .....executive producer
Bruce Berman .....executive producer

原創音樂 Original Music
Graeme Revell

攝影 Cinematography
Gabriel Beristain

剪輯 Film Editing
Jeffrey Ford

藝術指導 Production Designer
Alec Hammond

布景師 Set Decoration by
Hilton Rosemarin

服裝設計 Costume Design by
Michele Michel

視覺特效 Visual Effects Supervisor
Chris Watts

副導演/助理導演 Assistant Director
Julian Wall .....first assistant director
Frederic Roth .....first assistant director: second unit

製作發行

街頭之王街頭之王

製作公司
Yari Film Group [美國]
Emmett/FURLA Films [美國]
Regency Enterprises
Millenium Films
3 Arts Entertainment

發行公司
福克斯探照燈公司 Fox Searchlight Pictures [美國] ..... (2008) (USA) (theatrical)
20世紀福克斯荷蘭分公司 20th Century Fox Netherlands [荷蘭] ..... (2008) (Netherlands) (theatrical)
20世紀福克斯公司 20th Century Fox [新加坡] ..... (2008) (Singapore) (theatrical)
Twentieth Century Fox C.I.S. ..... (2008) (Russia) (theatrical)
20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 Twentieth Century-Fox Film Corporation [美國]

特技製作公司
CafeFX [美國]
At The Post

其它公司
Chapman and Leonard Studio Equipment ..... dollies
Chef Robért Catering [美國] ..... catering
Rockbottom Rentals ..... cell phone rentals
Wildfire Studios ..... ADR recording facility
Designer Wardrobe Trailers ..... wardrobe trailer
Dolby Laboratories [美國] ..... sound mix
Scarlet Letters [美國] ..... end titles

上映日期

新加坡
Singapore
2008年4月10日

愛沙尼亞
Estonia
2008年4月11日

芬蘭
Finland
2008年4月11日

美國
USA
2008年4月11日

阿曼
Oman
2008年4月16日

澳大利亞
Australia
2008年4月17日

希臘
Greece
2008年4月17日

香港
Hong Kong
2008年4月17日

荷蘭
Netherlands
2008年4月17日

俄羅斯
Russia
2008年4月17日

韓國
South Korea
2008年4月17日

德國
Germany
2008年4月17日

英國
UK
2008年4月18日

阿根廷
Argentina
2008年4月24日

冰島
Iceland
2008年4月25日

西班牙
Spain
2008年4月25日

瑞典
Sweden
2008年4月25日

挪威
Norway
2008年4月30日

比利時
Belgium
2008年5月14日

法國
France
2008年6月25日

劇情介紹

故事是圍繞著經驗豐富的洛杉磯警察湯姆·勒德洛展開的,他是警局中最懂得如何打擊犯罪分子的人,而且他那“先開槍,後說事”的凌厲作風,正是讓罪犯聞風喪膽的主要原因,但同時,他的這種做法也讓本應該以“人民公僕”形象示人的警察,受到了公眾的指責。

即使如此,卻沒有人敢否認湯姆在打擊罪犯上所取得的無人能及的功績,在隊長沃德的帶領下,湯姆和他的同事們雖然漠視了那些條條框框的明文規定,卻成了警局中最勇猛、最有效率的一支警察隊伍。然而身為警察,行事手法卻如此粗暴,也讓湯姆成了受到控告而被調查的目標,就連他的老搭檔泰倫斯·華盛頓,也認為湯姆完全失去了控制。

為了確認泰倫斯能夠在接受調查的時候守口如瓶,湯姆悄悄跟蹤他去了一家商店,沒想到卻是眼睜睜地看著泰倫斯死在了自己的懷裡……湯姆變成殺死泰倫斯的頭號嫌疑犯,在沃德和其他信任他的同事的百般努力下,才算是撇清了嫌疑。可是通過這次指控,湯姆卻察覺到了蛛絲馬跡,他認為泰倫斯的死的背後肯定隱藏了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他要跟蹤線索找到真相,任何事情都不可能阻止他。

相關評論

劇照劇照

如果你能夠漠視劇情銜接上的荒謬,以及一眼就能看出是預先設計好的波折,也許看這部影片還不算是白白浪費時間。
——About網站

影片稱不上是那種極糟糕的作品,只是它所遵循的線索和故事情節,太老套了,沒什麼新鮮感。
—— 《紐約媒體》

故事結構還算過得去,可惜卻毀在了一群滿嘴污言穢語的角色身上。
—— 《娛周》

幕後製作

劇照劇照

故事背景

影片講述了一個非常刺激的驚悚故事,改編自著名的小說家詹姆斯·艾羅瑞的同名作品,是大衛·阿耶導演生涯中的第二部作品,而“黑客”基努·李維斯將會以一個比以往更有侵略性、更黑暗的角色示人,他表示:“我在影片中飾演湯姆·勒德洛,一個不善交際、木訥的好人。其實這個角色的內心世界裡挺幽默的,只是沒有機會展現出來而已……我想說的是,《街頭之王》講述了一個非常偉大的警察故事,我真的喜歡它,在拍攝的時候也是樂趣無窮。說實話,我特別喜歡那種被猛然推進一個陌生環境的感覺,以導演的話說,這是一種嬉皮士的處世方式--湯姆確實就是那個我一直期待的好角色。”

湯姆的角色立意,讓人不免想起基努·李維斯的另一部警察作品《驚爆點》,但李維斯卻親口表示,兩個角色之間並沒有任何相似之處……對於這種有著素質要求的專業影片,演員們在開拍前需要進行特訓,自然也是不可避免的,李維斯說:“我們確實針對影片進行了特訓,細節上已經很模糊了,我惟一的記憶就是不停地操練。我在這方面確實不太在行,所以只能盡力把表面功夫做好,至少能讓我的角色看起來知道自己在幹嘛。訓練的時候,我們以主要的技巧、步法為主,都是一些入門的知識,當然也要學習各種槍械的姿勢和拆裝。” 

由於是一部高強度的動作片,拳拳到肉的實戰場面自然少不了,“誤傷”的意外也是頻頻出現,基努·李維斯繼續說:“比如說其中的一組場景,內容是我和阿莫里·諾拉斯科的角色在車中搏鬥,如此狹窄的空間裡,我有好幾次都沒收住力道,踢在了他的胸口上。諾拉斯科自然也沒客氣,他手中的槍幾次都敲在了我的腦袋上,雖然它是橡膠做的,可是也是那種不會變形、非常堅硬的橡膠……我還記得當時攝影師和我都坐在后座上,諾拉斯科則坐在前座,我們就隔著椅背對打,還得小心避免傷到攝影師。在這組場景拍攝的過程中,我們坐的那輛車真的行駛在洛杉磯街頭,通過事先安排好的特技表演在車流中穿行,有好幾次,我都聽到它與旁邊的車碰撞發出了刺耳的摩擦聲--並不是後期製作的時候進行的聲音合成,都是真實發生過的。即使如此,我和諾拉斯科卻完全沒有注意到周遭的情況,只顧著互相抱以老拳,拳頭從身邊經過,都能感覺到呼呼的風聲。我想說的是,這部分‘肉搏’完全是即興發揮,沒有經過前期的排練和設計,我們就是單純的在想辦法把對方打得趴在地上起不來,能拿到什麼就招呼什麼,直到導演喊cut……我的肩膀磕青了,嘴唇出血了,諾拉斯科也好不到哪裡去,不過成果還是挺讓人驚喜的。”

既然是一部描寫警察的電影,自然也就有好警察和壞警察之分,主演之一阿莫里·諾拉斯科表示:“就這一點上,我只能說說自己的看法……其實我一直不太喜歡那些有執法能力的權威人士,但我對這些穿著制服的男男女女卻心懷一種油然而生的尊敬,因為他們自始至終都走在危險的最前沿。我們一但遇到什麼困難,第一個想到的,永遠是警察。我相信,那些想成為警察的人,最初的目的是好的,他們希望懲惡揚善、消滅罪惡、甚至拯救世界,沒有人是為了當壞人才加入進來的。世事難料,如果隨著時間的推進,有人成了腐敗的壞警察,那么肯定是發生了一些事情,或者因為某個原因--有的時候是為了自己的私慾,也有的時候是為了別人的安全。而我在影片中的角色,就需要找出一個合理的理由,證明一個警察為什麼會走上歪路。當然,人活在世上,就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警察也不例外,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慾。”基努·李維斯則認為:“我對警察從小就有著一種與眾不同的情感,你可以稱之為‘制服情結’,我對他們一直有著非常深刻的感激和欣賞。《街頭之王》對焦的不僅僅是警察在工作時的樣子,還有他們在工作之外的生活,我相信看過了影片,你會對這個行業有一個完全不同的認知,要知道,做警察,並不是一件輕鬆簡單的事情。”

精彩演技

除了基努·李維斯,影片中另外一個耀眼的明星臉非福里斯特·惠特克莫屬,能與奧斯卡影帝合作,對於其他演員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收穫,傑·摩爾說:“我只能說,拍攝的過程中,真的是處處充滿著驚喜……我還記得排演的時候,因為過度關注惠特克而忘詞的糗事,那場戲是惠特克正衝著基努·李維斯的角色大聲吼叫,我被震到了,只想著,‘喔,我的上帝!’緊接著我又想,‘喔,我的上帝,我的下一句台詞是什麼來著?’後來我只好隨便編造了一句話矇混過關。惠特克身上散發出了一種與生俱來的脅迫感,如果他想,他可以讓自己變得非常可怕。”李維斯也承認:“是的,惠特克就是那種不會讓你產生絲毫厭倦感的人。他給我的感覺,與摩爾說的有點相似,他的存在感真的是太強烈了,即使想假裝低調都不行,結果鬧得我們也跟著緊張。可是當我們相處了一段時日後,惠特克透露給我們一個‘秘密’,其實他對我們,也有著類似的感覺,可能是因為生疏吧,有時候表演上就放不太開,尤其是一些有著劇烈衝突的場面,很怕動作太大而傷到對方。如此看來,這種不安的感覺,其實是互相的,並不是取決於誰的名氣大,或誰拿的獎多。” 

導演大衛·阿耶以編劇的身份在電影工業浪跡多年,他的作品中還包括非常具有專業性知識的 《反恐特警組》 。2005年,他終於成功“轉行”,拍攝了自己的導演處女作《非常時期》……傑·摩爾說:“我非常喜歡和阿耶一起工作時的感覺,我覺得演員和導演,也源於一種氣場、一種緣分,他選擇了我,就證明他也喜歡我。”阿莫里·諾拉斯科則表示:“我老早就期待著能夠和阿耶合作一次,如果你看過《非常時期》,就應該了解他慣用的那種不摻雜任何成分、略帶刺痛的講故事方式,他從不畏懼展示人的與眾不同的一個層面。自從看了《非常時期》之後,我就想自己肯定願意和這樣的導演一起工作--沒想到,心想事成這種好運還真能發生在我的身上,差不多6個月後,我接到了這部影片試鏡的電話。我必須要聲明的是,我可是懷著一種‘追星’的心情走進試鏡的房間的,不過最讓我吃驚的是,阿耶竟然能講一口流利的西班牙語,那恰好是我的母語。試鏡那天,他讓我演這演那演了好久,而且也給了我很多非常有用的建議,那個時候,我就隱約感覺到,這個角色肯定是我的囊中之物了。”

基努·李維斯對音樂的喜愛是眾所周知的,而且他還組建了自己的樂隊……除了他之外,《街頭之王》還凝聚了另外兩個當今樂壇最受歡迎的說唱歌手科曼和“The Game”,李維斯說:“顯然,科曼和‘The Game’都是那種動感十足的人,乍一看之下會給人一種身手敏捷的感覺,演這樣的動作片是最合適不過了。而且他們在這裡的身份是演員,並不是歌手。”傑·摩爾則以一種好笑的語氣說:“我只在電視上看到過‘The Game’,覺得他唱的歌真好聽……當我第一次在片場上見到‘The Game’的時候,就想,哎?這人長得可真像‘The Game’。當我發現他身上的文身後,才驚覺,像一個歌迷一樣指著‘The Game’,說不出來話來,當時真的有點傻呼呼的,估計‘The Game’真把我當成混進片場的歌迷了。”

以現在這種勢頭看來,《街頭之王》很可能會成為雄居票房榜上的一顆“常青樹”,基努·李維斯也對此說出了自己良好的願望:“無論如何,沒有人會盼望著自己的作品最終鎩羽而歸,你之所以願意出演這個角色,自然是希望自己能夠實現它存在的價值……影片即將首映,我確實有點緊張,因為我希望觀眾能夠喜歡它。我知道,很多人評價一部影片的成功與否,只會從兩個角度出發:一個是票房,另一個就是藝術性。但我不這么想,其實電影本身就像人生一樣複雜,如此片面地給其下定義,本來就是不嚴謹的,只要觀眾喜歡,我別無他求。”

精彩對白

Tom Ludlow: We're the police. We can do whatever the hell we want.

湯姆·勒德洛:我們是警察,該死的我們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Paul Diskant: So we're just gonna go in there and kill him?

Tom Ludlow: No, I'm gonna ask him some questions... then we're gonna kill him.

保羅·迪斯康特:所以我們只是進去然後殺了他?

湯姆·勒德洛:不,我還要問他一些問題……然後我們就可以殺死他了。

Captain James Biggs: There are two cop killers out there!

Tom Ludlow: We can get these guys.

詹姆斯·比格斯隊長:有兩個殺死警察的人在外面!

湯姆·勒德洛:我們能對付這些人。

影片簡評

“我們都是壞蛋”,片中弗羅斯特·惠克特扮演的傑克·旺德隊長的這句台詞為影片定下了基調,所以基努·李維斯扮演的湯姆·拉德洛警探,是位相信自己才是正義化身,而非法律的“骯髒的哈利”型的警察,也就不足為奇了。對於喜歡警察片的觀眾來說,本片無疑值得仔細回味,因為李維斯和惠克特的表演非常精彩到位,其他角色演員也都演技紮實,從劇情來說,本片的轉折非常之多而且足夠強烈,並有多場槍戰好戲。在IMDB上,《地頭蛇》得到了7分以上的平均分,就證明了影迷對它的喜歡。
但影評人們顯然給出了不同的回答,爛番茄網站收集了89篇影評,其中只有29篇,也就是三分之一是挺該片的,具有代表性的是《紐約每日新聞》,這家報紙的影評人喬·紐邁爾給出了四顆星的滿分:《地頭蛇》並非那種偉大的電影,但它具有沸騰般的熱情和能量。然而,《今日美國》的克勞迪婭·皮格似乎看到的是一部完全不同的影片:《地頭蛇》中的那些可笑對話,單維度的角色和不可信的轉折浪費了影片很有吸引力的開頭。

影片賞析

劇照劇照

看到這部《街頭之王(StreetKings)》里基努·李維斯的新形象,估計很多HC型女冬粉的心會糾結,畢竟歲月不饒人,曾經的氣質型男已然略微發福,臉上也有了細紋,還有個隱約可見的雙下巴,至於因劇情身體受傷、臉上掛彩、被戴綠帽、神情滄桑,更是在活剝“尼奧”冬粉們的心。看來,野心勃勃的主創們力圖通過這部簡陋混沌版的《洛城機密》,來展現一個不同的基努。

個人雖沒被李維斯出演的邋遢頹廢又個性暴躁的警察雷到,但依舊為他感到惋惜,惋惜他近年來的片運不佳,又遇到了一部內里空空的唬人之作,還惋惜他的演技進步有限,雖然在表現人物性格魯莽又冷漠的一面時,顯得富富有餘,但整體表演依舊尚顯單薄、表面化。不過,這不能全怪他,在這部演員陣容雖豪華,但導演明顯功力不足、不乏沉悶粗糙之感的影片中,太多突出的演技反而無以附著,李維斯這樣的呈現倒顯得頗為明智。

作為一位年過四十依舊演技被存疑的帥演員,李維斯一直在努力,不斷嘗試不同類型的角色形象,此次他出演的警察湯姆,是一個以暴治暴的爆脾氣傢伙,從不按規矩辦事,卻總能憑藉自身的能力懲惡揚善,不斷成為惹人眼紅的孤獨英雄。在罪惡橫行的複雜城市洛城,擔當重案組刑警,沒點出格的手段是行不通的,湯姆伸張正義的的方式很出位,也很狠毒,所幸他身後有一位永遠支持他的上司、重案組的頭兒傑克(福里斯特·惠特克飾演)。作風強勢的傑克目前正逢升職的敏感期,而此人的特點是靈活強辯,善抓重要人物的把柄,又很“護犢子”,總能把湯姆在辦案時因過於暴力而造成的爛攤子擺平,組織出合理的解釋。

老實說,由影帝惠特克來出演傑克這個人物,多少有點浪費,首先,該片一直圍繞著湯姆這條線展開,傑克的戲份不多卻要用以說明一個和內幕有關的東東,於是這位“末代獨裁”的黑人影帝便在所有的出場中都顯得相當積極亢奮、激情四溢。再者,比之“湯姆”個人氣質於角色類型的出脫和游移,以及那個故作陰測實則溫吞的內務部要員吉姆(休·勞瑞飾演),精明強悍的傑克的塑造則顯得過於誇張,甚至有點走火,從而使得影片滋生出奇怪的氣息。

顯然,偵破犯罪不是該片的重點,揭示洛杉磯這個人口多、種族雜、犯罪率高的城市的執法體系的弊端,以及警察的道德準則才是它真正的野心,不過,僅僅徒有野心罷了。客觀地說,影片主線還算清晰,但這個主線似乎不足以確保這部影片的質量,警方的黑暗腐敗、局內的暗鬥和警匪混淆等關鍵情節被主線擠兌地凌亂起來,從而令整體結構與節奏都十分失衡,還在關鍵點的轉折上顯得過於潦草,仿佛信心不足又拿姿作態,主要人物的內心及性格的轉換也呈預設狀態。何況在諸多情節中,人們還看出了《洛城機密》的影子,嗅出了《訓練日》的餘味,只是比較模糊而粗略罷了。

或許在主創們看來,對於這樣一部商業娛樂片,劇情是否新鮮、結構是否合理、節奏是否適宜、表演十分對勁、細節是否欠缺,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動作畫面的驚險眩目、懸念揭曉的推波助瀾才是重頭戲,只是很不幸,雖然缺略了上面所述的東西,但該片的動作場面也沒能出彩,懸念更是不帶勁,只盲目地以血腥而突發的死亡來刺激劇情的發展,較一部成功的商業片還差點火候。如果作為基努的忠粉,或者閒來打發時間,看看也無妨。

在片中,除卻能看到幾個影壇大牌外,還能看到劇集中的熟面孔,除卻“豪斯醫生”,還有《越獄》里的蘇克雷,他扮演了湯姆的拉丁裔同事、重案組的一位警察,但戲份不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