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入侵》[瑞典電影]

《血色入侵》[瑞典電影]
《血色入侵》[瑞典電影]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血色入侵》是一部瑞典恐怖片。介紹的是奧斯卡是一個孤獨的並且經常受人欺負的12歲小男孩,他的新鄰居是一個神秘的年輕女孩,他們做了朋友。恰逢周圍發生了一系列令人毛骨悚然的事件,奧斯卡了解到,他的新朋友是一個吸血鬼,但是他們之間友誼的力量卻遠遠強大過恐懼。

基本資料

(圖)《血色入侵》《血色入侵》劇照

中 文 名 生人勿進/正義必勝/血色入侵
英 文 名 Let the Right One in
原 名 Låt den rätte komma in
年 代 2008
國 家 瑞典
字 幕 中文
IMDB評分 8.5/10 ( 2847票 )
類 別 劇情/恐怖
片 長 114 min
導 演 托馬斯·阿爾弗萊德森 Tomas Alfredson
主 演 Henrik Dahl 亨里克·達赫爾 Henrik Dahl
K?re Hedebrant 凱爾·赫德布朗特 K?re Hedebrant
Lina Leandersson 莉娜·萊納德爾森 Lina Leandersson
Karin Bergquist ....Yvonne
Peter Carlberg ....Lacke
Ika Nord ....Virginia
Mikael Rahm ....Jocke
Karl-Robert Lindgren ....G?sta
Anders T. Peedu ....Morgan
Pale Olofsson ....Larry (as Paul Olofsson)
Cayetano Ruiz ....Magister Avila

影片簡介

(圖)《血色入侵》《血色入侵》劇照

《血色入侵》(Let the Right One In)以瑞典冰封下的冷冽小鎮為背景,連續未破的謀殺案牽引出吸血鬼---依萊的秘密,並深刻刻畫奧斯卡與依萊之間的特殊感情。兩人發明彼此能解的溝通密碼,在奧斯卡孤獨、封閉的世界裡,伊萊像是奧斯卡的守護天使,給奧斯卡力量和他所缺乏的愛。而奧斯卡對於伊萊而言,也是她(它)的愛。雖然奧斯卡終究發現伊萊---吸血鬼/變性人/永遠停留在12歲/已經活了很久---的身份,對她(它)依然念念不忘。某天,霸凌找了大哥、連同小羅羅去找奧斯卡算帳,大哥說:“如果你能在水裡閉氣三分鐘,我就只在你身上劃幾刀;如果不能,我就把你的眼睛挖出來。”危急存亡之秋,伊萊出現,把壞小孩全給殺了。

《血色入侵》改編瑞典暢銷奇幻小說,主題是少年成長的故事,散發冷咧、溫情、恐怖、血腥的奇異綜合感。《血色入侵》在2008紐約影展、日本影展得到最佳影片、導演、觀眾票選獎的殊榮,的確是部主題特殊、故事鋪陳特別的“非好萊塢氣質”的影片。前半段冰封下的世界緩慢、孤獨,逐漸開啟那扇神秘而未知的窗,進入溫暖、奇幻、恐怖感交錯的奇異世界,給了觀眾非常特別的體驗。真愛存在於一個十歲小男孩和一個擁有12歲小女孩的外貌、骨子裡卻是古老的吸血鬼之間。當劇末小男孩搭上火車,帶著躲在行李箱的伊萊,觀眾才終於恍悟,奧斯卡將成為伊萊的下一個“父親”。一部讓人直打哆嗦、又感動的電影,無法歸類卻十分精彩。坊間的恐怖片,頓時全被比了下去。瑞典製造。

幕後製作

(圖)《血色入侵》《血色入侵》

2001年“9.11”事件發生之後,電影製片人簡·羅森泰以及著名演員羅伯特·德·尼羅共同發起舉辦了紐約翠貝卡電影節,以翠貝卡地區為地理坐標,旨在深化全球電影界與普通觀眾對電影藝術生命力的認識。電影節偏重於肯定與表彰有優秀表現的新銳電影人,獲獎作品往往是導演們的處女作或前幾部作品。第七屆的翠貝卡電影節有來自41個國家的121部長片和79部短片參賽,最終脫穎而出的便是本片《血色入侵》。

《血色入侵》改編自瑞典小說家約翰·林德科維斯特(John Ajvide Lindqvist )2004年的同名暢銷書,電影劇本由原著作者約翰·林德科維斯特(John Ajvide Lindqvist )親自參與改編。而本片的英文片名“Let the Right one in”則借用了著名歌手Morrisey的歌曲名“Let the right one slip in”——用來講述一個吸血鬼受邀進入一個家庭的故事。

影片故事發生在上世紀80年代早期的斯德哥爾摩郊區,北歐地區陰冷無比、令人生畏的氣候條件為一個驚悚故事的發生提供了天然的背景。然而與同類型的“青少年恐怖片”相比,《血色入侵》卻擁有一種與眾不同的光潤溫情之感,即使對一些混亂、驚駭的鏡頭和場景,也多採用了較為安靜的處理方式。12歲的男主角奧斯卡是個孤獨無依的單親家庭小孩,白天在學校里深受校園暴力之害,夜晚則無數次夢見自己狠毒的報復。他避開自己的母親,在一個筆記本上記滿了各種關於恐怖殺戮事件的新聞報導,甚至在冰雪覆蓋的院子裡練習使用刀具……這樣的生活一直延續到新鄰居Eli的出現,他們成為彼此的朋友。Eli教會奧斯卡變得更加勇敢,奧斯卡則激發起Eli對愛的渴望。本片導演托馬斯·阿爾弗萊德森在本片中將各種戲劇成分當作生活的日常元素予以對待,即便是影片中的血腥鏡頭,阿爾弗萊德森也用了一種近乎壓抑的精確手法進行控制,而場景瞬間凝固所帶來的恐怖也讓人十分難忘。儘管影片中黑暗橫行,但其本質卻一直潛伏於奧斯卡和Eli的關係之中,從未偏離。

《血色入侵》的兩位主角此前均無出演電影的經驗,卻在本片中有著相當傑出的表現。在悲傷抑鬱的故事主線中,他們卻釋放出一種極為天然的無辜與天真,傳達出長久持續的希望之感。

作為來自北歐國家的獨立製作影片,《血色入侵》可謂恰好的掌握了文藝與商業之間的尺度,在各類風格目的各異的電影節上都是表現不俗。下一站,在六月份的洛杉磯電影節上,這部影片又將出現在“暗浪”放映單元,一展獨立電影的風采。

榮譽

本片獲2008年翠貝卡電影節最高獎

本片獲2008高森博格電影節最佳北歐電影獎及柯達最佳攝影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