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論》

這是一代文豪列夫·托爾斯泰的藝術感悟,涉獵繁雜,但其最核心的問題始終是:什麼是藝術。托爾斯泰的觀點觸及了藝術最根本的本質,從這些犀利和深刻的言語中,我們的藝術觀將接受一次醍醐灌頂般的洗禮。

《藝術論》

正文

俄國著名作家、藝術家Л.Н.托爾斯泰(1828~1910)從地主貴族世界觀轉變到宗法式農民世界觀後的美學專著。1898年完成。基本內容是對什麼是藝術、什麼是好的藝術、什麼是重要的藝術、什麼是真正的藝術等問題所作的論述。
該書極力反對 “藝術是美的表現”的定義, 認為“”不過是使我們感到快適的東西;以“美”的概念為基礎的藝術定義,無非是把藝術看作一種娛樂、享受的工具。這種只供上層階級享受的藝術,根本不是藝術,或者只能是毫無價值的藝術。書中認為,藝術活動是人與人之間相互交際的手段之一。人們用語言互相傳達自己的思想,而用藝術互相傳達自己的感情。人為了把自己體驗過的感情傳達給別人,於是有意識地在自己心裡重新喚起這種感情,並且用動作、線條、色彩、聲音以及言詞等外在標誌構成形象傳達出來,使別人也能體驗到同樣的感情,這就是藝術活動。人們是根據對生活意義的理解而對藝術作出評價的。宗教意識代表著某一時代和某一社會中優秀的先進的人們對生活的最深刻的理解,因此,宗教是評定人的感情的根據,是鑑別藝術的好壞、真假的標準。現代的好的、真正的藝術有兩種類型:①宗教藝術,傳達人們對上帝和世人的愛的感情,或者傳達違反這種愛時的憤怒的和恐懼的感情。②世界性的藝術,即傳達全世界所有人都能理解的日常生活中最質樸的感情的藝術。作者把自文藝復興至19世紀末眾多偉大藝術家的大量優秀作品,包括莎士比亞、貝多芬以及他自己的,都歸於壞藝術之列,僅只少量的才屬於上述兩種類型的好藝術。
該書發表以後,俄國進步藝術家和評論家對他深刻地批評資產階級的反人民的藝術,對他反對形式主義、神秘主義和頹廢主義,對他為人民性而鬥爭的精神,給予了高度評價,但也指出了他的片面性。Α.В.盧那察爾斯基說:托爾斯泰“在批判只能給有閒階級解悶取樂的藝術時,在對歐洲資產階級文化的批判中前進的太遠,把它連根燒掉了”(《論文學》第 272頁,人民文學出版社,1978)。г.В.普列漢諾夫批評托爾斯泰關於藝術只是傳達感情的定義,認為藝術也表現思想。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