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話劇]

《藝術》[話劇]
《藝術》[話劇]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法國當代喜劇《藝術》是法國新銳女劇作家雅絲米娜· 雷札(Yasmina Reza)的成名之作。2001年《藝術》首次搬上中國舞台,當年11月在上海首演,2003年底再次演出。兩輪《藝術》的上演,在上海劇壇颳起了一股“白色的藝術風暴”,一票難求。每場演出,劇場裡總是笑聲不斷,平均多達150次。

簡介

《藝術》《藝術》

《藝術》法語版在1994年10月巴黎香榭麗舍喜劇院首演。“007”巨星肖恩·康納利的妻子於1994年在巴黎看了《藝術》後建議他去看,結果他被作品所傾倒,買下其外國著作權,請著名劇作家克里斯多佛·漢普頓(ChristopherHampton)翻譯了劇本,肖恩·康納利製作的《藝術》英文版於1996年公演於倫敦的Wyndham'sTheatre,取得空前的成功,使《藝術》走向了世界。

發展

之後短短的幾年,《藝術》被譯成36種語言,不斷被搬上全世界各大都市的舞台,包括柏林倫敦東京紐約洛杉磯芝加哥莫斯科、約翰內斯堡、布宜諾斯艾利斯孟買悉尼波蘭南非百慕達群島葡萄牙新加坡等重要城市/國家都有過此劇的演出,無不造成轟動。2003年底,台灣的三位國寶級演員李立群、金士傑與顧寶明排演了《藝術》的台灣版,連演四十多場,場場爆滿。至今,《藝術》在百老匯上演了五年,在倫敦已連續上演了七年,演出該作品的演員已經換了十五次。2001年7月31日在倫敦的Wyndham’s劇院舉行了慶祝《藝術》的第2000場演出。

榮譽

《藝術》一經問世,便受到國際戲劇界的高度關注,先後榮獲多項大獎:1995年莫里哀戲劇獎(MoliéreAward)最佳編劇獎;1996年倫敦標準晚報獎(LondonEveningStandardAwards)最佳喜劇獎;1997年奧利弗戲劇獎(OlivierAwards)最佳喜劇獎;1998年紐約戲劇評論獎(NewYorkDramaCriticsCircleAwards)最佳編劇獎,1998年托尼戲劇獎(TonyAwards)最佳編劇獎(該獎第一次由一個非英語劇作家捧得)。一向以挑剔著稱的美國《時代周刊》也給了《藝術》極高的評價,稱它是“一出高明、詼諧、第一流的喜劇”

內容

《藝術》講述的是一個發生在三個男性之間的動人故事。憤世嫉俗的航空工程師馬克、追求時尚的皮膚科大夫塞爾吉和在幹了大半輩子的紡織業里失業後,剛剛開始湊合著學做文具生意的伊萬,是三個在職業、年齡、性格和興趣愛好上廻然不同,卻又情同手足的好友。然而,一幅純白色的現代派的油畫幾乎摧毀了這種鐵三角式的哥們兒情誼。塞爾吉花廿萬法郎買了一幅幾乎是白板的油畫,這個在馬克看來是不可饒恕的愚蠢行為,在三人之間居然引發了一場撕心裂肺的感情風暴,這場風暴給觀眾帶來了笑聲、帶來了感動,似乎也帶來了某種生活的哲理。

主創

雅絲米娜·雷札(Yasmina Reza)在這齣戲裡以其女性特有的細膩寫實的筆觸,刻劃了三個男人之間的關係。雅絲米娜·雷扎為當今法國劇壇上屈指可數的重要女劇作家之一,曾先後在法國著名的雅克·勒考克戲劇學校學習表演和巴黎第十大學專攻戲劇。畢業之後她加入了“激情劇團”擔任演員,在演出的同時進行編劇創作。

上海演出

來自上海戲劇學院的副教授谷亦安擔任《藝術》的導演,他運用極簡主義手法,演繹了這個發生在三個男人之間震撼人心的平凡故事,極其洗鍊而不露痕跡地向觀眾展現了這三個男人所具有的那種並不亞於女性的敏感、相互之間的微妙關係以及他們各自的思想情感。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的青年舞美設計師桑琦擔任舞美設計,他前不久剛獲得中國話劇“金獅獎”舞美獎,觀眾熟悉的主持人也是演員的林棟甫、《春光燦爛豬八戒》和《李衛當官》中飾演豬八戒和李衛的喜劇演員徐崢與在《正紅旗下》飾演博勝之而獲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最佳配角獎的郝平分別飾演劇中的馬克、塞爾吉與伊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