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築英》

《蔣築英》

這是一部謳歌新中國知識分子對理想執著追求的電影。

基本信息

故事梗概

《蔣築英》《蔣築英》

1982年6月12日,蔣築英準備去成都出差。妻子路長琴為他理髮。女兒路平要爸爸務必在她13歲生日之前回來,兒子路全要爸爸給他買一支自動鉛筆。幾天后,一封發自成都的急電送到長春光機所黨委趙書記手裡,蔣築英同志於6月15日17時03分病故。趙書記找來蔣築英的好友羅肯,要他把路長琴護送到成都,只說蔣病重住院,要她去探望、護理。

一路上,路長琴感到憂慮和疑惑,一件件往事湧上心頭。丈夫為了酷愛的光學專業,為了跟隨他敬慕的王大珩教授,他從杭州來到長春。他出國歸來,為了不使帶回的精密科學儀器損傷,親自押車、搬運;他刻苦自學,掌握了英、法、德、俄、日等五門外語……

趙書記又派羅肯的妻子張琨送路平、路全去成都和父親遺體告別。路長琴抵達成都後,意外地見到一雙兒女,心中陡然一驚。晚上,她一個人悄悄摸到醫院,明白了她一直不敢相信的一切,淚水縱橫……原來,蔣築英患有多種疾病,終年43歲。

路長琴和兒女捧著蔣築英的遺像、骨灰盒回到長春。月台上站滿了迎靈的人群。人們無不為才學出眾,一生熱愛科學、追求光明的科學家好同志、好朋友而悲泣。蔣築英是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

編劇介紹

王興東,中國電影編劇,1951年2月生於遼寧大連,1968年畢業於大連第十中學國中部,隨後去農村插隊,1970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曾任延邊軍分區宣傳隊創作員。1975年入長春電影製片廠任助理編輯,1978年在北京電影學院編劇班進修,回廠後於1984年任編劇。1979年起與王浙濱等人合作編寫電影文學劇本《白樺林中的哨所》 、《飛來的仙鶴》、《狼犬歷險記》《我只流三次淚》《陸軍見習官》 、《蔣築英》、《天國逆子》、《留村察看》、《離開雷鋒的日子》等20部影片,王興東在創作中堅持現實主義方法,每一部原創劇本都經過無數次的實地調查,採訪撰寫而成,王興東將深入生活視為創作所必須的科學活動。王興東的劇作注重敘事結構的均整安排,敘事節奏張馳有致,在人物塑造方面突出生活化的小細節,顯得真實可信。在生活場景的鋪排上除了做到真實外,還注意環境與劇情的互動作用,王興東的作品大都為“主鏇律”作品,他認為頌揚時代,頌揚人民,頌揚先進生產力,發掘生活的力度,寫人情、人道、人性就是時代的主鏇律,沒有主鏇律就沒有歷史的進步。王興東的作品多次在國內國際獲獎。

導演介紹

宋江波,生於1954年9月,吉林抉餘人,中國電影導演,1970年,曾下鄉插隊,1975年,考進長春電影製片廠任場記編輯,同年8月被分配到林農執導的影片《金光大道》劇組當場記。1976年10月被長春電影製片廠保送到北京電影學院導演專修班學習,1984年,任影片《人到中年》的副導演,1985年,首次獨立執導影片《飄逝的花頭巾》 ,創作視點更多地關注於現實問題的展示,受到好評。1987年,執導影片《城市假面舞會》 ,在寫實基礎上鏡頭觸角伸向現代人的心態和生態,影片獲長影小百花獎優秀影片特別獎,並選送參加第五屆慕尼黑國際電影節,受到好評。1989年,他又執導了《紅房間•白房間•黑房間》 ,以上海大都市為背景,寫了一群馬路工的生活,以高度電影化的手法,創作了由現實世界逐漸過渡到童話境界的嶄新電影樣式。有較高的文化品味和觀賞性,觀眾對影片表現高度的熱忱,獲長影“小百花”優秀影片特別獎。1992年執導了影片《蔣築英》,榮獲廣播電影電視部1992年優秀影片獎最佳故事片獎,第十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提名,1992年,執導影片《離婚喜劇》 。1993年,導演影片《血色玫瑰》 ,他善於執導城市青年題材,揭示現代大都市各個階層人們的心理和生存狀態,近年來,他不斷活躍在影視界,拍出一些受好評的作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