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時報》

《華盛頓時報》

1982年由美籍韓裔宗教領袖文鮮明創辦的《華盛頓時報》,由於不堪負債,1美元易主。

簡介

《華盛頓時報》《華盛頓時報》

《華盛頓時報》是一家地方小報,只在華盛頓地區發行,以立場保守、思想右傾而小有名氣。《華盛頓時報》被外界視為美國共和黨政府的護衛艦,以及中央情報局和美國五角大樓的政治風向球。
該報是1982年由韓國統一教教主文鮮明創建的,是一份著名的右翼報紙。由於該報從未盈利,截至2002年,韓國統一教在20年時間,補貼了該報約17億美元。

最近,深陷財務危機的《華盛頓時報》以一美元象徵性地出售給其創辦者統一教會領袖文鮮明麾下的公司。

據該報官網2010年11月3日公布,經過數月的爭論之後,該筆交易最終達成。《華盛頓時報》的執行主編迪利也對外證實了這一訊息。

由於網路吸引了大量讀者與商家,《華盛頓時報》與許多報紙一樣深受重創,其廣告業務不斷惡化。近年來,該報幾乎耗盡原有的廣告收入。為此,該報今年裁員約40%,並取消體育欄目

周二,新領導層在《華盛頓時報》官網上承諾將吸引更多的報紙訂閱者,同時將《華盛頓時報》的業務擴展至電台與網路。

該報的背景

《華盛頓時報》《華盛頓時報》

美國的媒體並不是我們所以為的“自由媒體”,而是和多數國家一樣,都是立場先行。媒體根據本身的信念和立場來決定評論的調性。因而陳水扁會投書《華盛頓時報》而《華盛頓時報》會刊登他的投書,這絕非偶然的相合。而是"選擇性的接近"。
如果經常注意美國的媒體,早已發現《華盛頓時報》乃是“中國威脅論”最早的宣傳旗手,該報從未隱瞞過它支持台獨的立場。《華盛頓時報》究竟是份什麼樣的報紙?該報的背後有些什麼樣的故事?
其實,前哈佛大學教授薩洛瑪三世(JohnS.SalomaIII)在他的分析美國保守勢力基本結構的著作----《惡兆政治學:美國新保守派結構迷宮》里就已指出,美國保守右翼乃是個龐大無比的結構,它由智庫、基金會、宗教團體、大公司、媒體、學校組織為盤根錯節的組成,而創辦於一九八二年的《華盛頓時報》作為極右宣傳機器而言,是極為重要的一個。
一般正常的媒體只是“看門狗”(watchdogs),但《華盛頓時報》卻是主動的“攻擊狗”(attackdogs)。經過廿多年的演變,這份報紙已成了美、日、韓極右勢力的宣傳機器。美國中情局和五角大廈也持續用它當政治氣球,俾為特定的政策造勢。媒體的這種身份,使得中情局等機構可以用它來做許多官方不便做的事。
例如,近年全球的“非政府組織”(NGO)大盛,許多重要國際會議,各國政府這邊在開,各種“非政府組織”也同時召開“會外會”。如果能掌控“非政府組織”的聯合會,美國的支配性即會更強。《華盛頓時報》在這方面即扮演著重要角色。
《華盛頓時報》在地位和銷量上與傳統大報如《紐約時報》等當然完全沒得比,但它能發生的作用並不更小,是個不能低估的媒體。要說《華盛頓時報》,必須由南韓“統一教”教主文鮮明說起。他是《華盛頓時報》的創報老闆。
文鮮明一九二零年生於朝鮮半島西北邊,屬於今日北韓地區。從他出生到25歲,他都在日本殖民政權統治之下。戰後韓國獨立,他一度遷去南韓,最先信奉一個以色列神秘教派,而後到北韓傳教,但被認為是邪教而遭逮捕入獄。韓戰爆發後,關他的監獄被美軍解放,他遂率先獲釋。接著他相繼遷釜山與漢城(即今首爾)傳教。一九六一年南韓的金鐘沁籌設"南韓中央情報局",他被網羅為外圍。
一九六二年後,文鮮明被委派改善韓日關係的責任。於是韓日雙方的極右勢力開始有了連結。而後,文鮮明網羅的重要日方橋樑人物,即曾經被囚巢鴨監獄的二級戰犯川良一及兒玉譽士夫。其中的兒玉在日本侵華時,曾為日本海軍本部情報機關首腦,人稱“兒玉機關”。這兩人同時也是"山口組"的主要權力掮客。有了這重關係,文鮮明的財源更廣。他不但在極右的“亞洲人民反共聯盟”(簡稱"亞盟")里影響力日增,並進而推動成立“世界人民反共聯盟”(簡稱“世盟”),他的"統一教"也開始進入美國。
從一九六二年進入美國到一九八二年成立《華盛頓時報》的這廿年間,乃是文鮮明不得意的時代。這個階段的美國,整體社會仍以世俗化的自由派為主軸,對極右意識形態並不接受。加上“統一教”作風神秘,且是外來宗教,當然招致美國宗教界的排擠。而他那種好戰的極右思想,也讓諸如美國中情局、聯邦調查局以及國防情報局摸不清底細。美國調查作家派瑞(RobertPerry)曾蒐集了許多官方檔案,顯示出“統一教”曾長期受到監控,稱之為亂搞性關係的邪教。但歷年來追查他的資金來源,查到日本後就再也查不下去了。這似乎顯示出文鮮明的主要資金來源可能是日本的特務系統及"山口組"。
但是,儘管美國主流對他並不接受,文鮮明對當時極少數的極右勢力仍百般拉攏。例如一九七二年至七四年間,尼克森(尼克森)因水門案而身敗名裂,只有“統一教”力挺到底,讓尼克森感激莫名,下台前特別召見致謝。一九七五年美國越戰失敗後,右翼勢力漸興,“統一教”更擴大對美國共和黨的政治獻金。共和黨主要募款機構“共和黨全國政治行動委員會”主席杜南(JohnT.Dolan)和眾議員福雷塞(DonaldFraser)等收了大量獻金,鬧出所謂“韓國門”(Koreagate)醜聞。一九八二年文鮮明因此而被判刑十八個月。

所處的環境與位置

《華盛頓時報》《華盛頓時報》

《華盛頓時報》它位於華盛頓市區的地理位置之偏僻,名不虛傳。沿著紐約大街一直朝著東北方向走,只要足夠耐心,便能在路北發現一塊電子大螢幕,上有時間、氣溫等資訊以及“華盛頓時報”字樣。這只是屬於《華盛頓時報》的一處房產,還要在這裡等候班車再往北行駛五六分鐘,才是報社的真正大門。
由於報社位置偏離市區,每小時都有一輛班車往來於《華盛頓時報》報社和聯邦火車站之間,給報社工作人員提供交通便利。考慮到一部分記者要經常前往白宮、國會和其他位於市區的政府和私人機構採訪,報社還在康乃狄克大街的"五月花"飯店長期包租房間作為辦公室。
社的門口,掛著一塊《華盛頓時報》報社社徽。社徽上有白宮、國會和紀念喬治華盛頓總統的方尖碑,都是華盛頓的標誌性建築物,也是權力的象徵。大廳內壁有一行字,是類似社訓的話語:以更廣泛的報導範圍,帶來一個更光明的未來。旁邊還有一塊牌匾,上書對於報社建成和發展發揮至關重要作用的人士姓名。
登上二樓才看到一樓全貌,就像看到的傳統院落一樣,中間是場院,四周是小樓,只不過這裡的"場院"是一個開放式工作平面,用隔板分開的辦公空間,供各個新聞板塊記者編輯使用。主編和報社其他領導層,大多在二樓以上的獨立辦公室中工作。

現存狀況

報社記者、編輯240人左右,還有一些後勤行政人員。報社新聞機構包括國內新聞、國際新聞、體育新聞、科技新聞、文化藝術新聞、圖片圖表新聞。此外,《華盛頓時報》每月還會出版一份內部讀物
《華盛頓時報》銷量10多萬份,約為其主要地區競爭對手----《華盛頓郵報》同期發行量的七分之一。每份售價只有25美分,全年定價是100美元,僅在華盛頓地區發行。
據負責經營事務的總經理理察阿姆伯格介紹,《華盛頓時報》是一家以華盛頓為中心的地方性報紙,職員大約800人,采編人員240多人,發行量目前達到10.9萬份,發行地區主要是華盛頓以及臨近的馬里蘭州和維吉尼亞州。除了總部外,該報在洛杉磯、達拉斯、丹佛和紐約共有4個記者站;曾經在日本設立過駐外記者站,但後來撤站,在國外沒有記者站。阿姆伯格說,該報經營收入80%依靠廣告,20%來自於發行。
《華盛頓時報》總編輯威斯利普魯頓很像個學者,舉止溫文爾雅,慢條斯理說:《華盛頓時報》1982年由一名韓國裔商人投資興辦,股權也主要由該商人家族所擁有。

意識形態

《華盛頓時報》《華盛頓時報》

1982年,文鮮明決定創辦《華盛頓時報》。該報的創刊,代表了:

(一)美國的新保守派經過戰後長期的醞釀,已進入快速擴張期和成果收割期。

(二)越戰失敗後,美國為強化對亞洲的支配,已決定美、日、韓右翼大聯盟。

(三)在美國內政上,它已必須建構成一個“右翼支配結構”的社會,除了智庫、基金會等之外,還必須在公民社會領域形成強大的宗教、媒體、意見形成體制,媒體已不再是“刊登適當的新聞與意見”,而是“刊登需要的新聞與意見”。美國正式成為“右翼國家”。

美國的《國家評論》(TheNationReview)雜誌調查稱,一九八二年創刊的《華盛頓時報》,它的資金來源至今不明。它雖自稱皆來自美國的收入和募款。但它每年平均支出一億美元,卻顯然不是都來自美國。而它自創刊迄今,的確也打破了長期以來的媒體規範。

例如,里根總統時代美國爆發了所謂的“尼游案”----美國中情局違法支持尼加拉瓜游擊隊,並用販毒為集資手段。此案被美國國會及特別檢察官調查。但《華盛頓時報》卻極力為該案護航,並勐烈抨擊檢察官瓦爾許(LawrenceWelsh)。

例如,一九八八年大選,《華盛頓時報》即捏造謠言,聲稱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杜卡基斯(杜凱吉斯)有精神病的病史。該次大選,是美國有史以來手法最卑劣的選舉。原本民意調查領先超過廿個百分點的杜卡基斯,最後卻大敗於老布希(布希)之手。老布希總統對該報甚為感激。一九九一年普魯登(WesleyPruden)出任該報新總編輯,老布希即請他到白宮共餐以示感謝。
由上述案例,已可看出該報其實已不再遵守媒體的基本規範,而是往宣傳旗手方向移動。意識形態利益已成了最高價值,是非真假已不再有意義。該報從老布希開始,即是這個政治家族(布希家族)的主要獻金大戶。它在新聞上除了全力為共和黨護航外,更重要的乃是擔當起中情局和五角大廈政治風向球的角色,為特定政策服務。該報這方面的所謂"獨家新聞",經常都會被其他媒體引用。

《華盛頓時報》在八十年代後美國“右翼國家”的形成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華盛頓時報》的故事,它提示了我們----當研究美國時,不能只限於表面現象之觀察,更要注意它那支配結構的形成和意識形態基礎。在了解了這些之後,判斷它的政策走向才會更有依據。

近年來,文鮮明及《華盛頓時報》還努力運作美國的“非政府組織”,企圖領導並主導全世界“非政府組織”的議程及走向,結果引發軒然大波。這也顯示出該報在美國的“全球統戰”上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評論

《華盛頓時報》《華盛頓時報》

香港回歸十周年時,陳水扁投書美國的《華盛頓時報》(TheWashingtonTimes),在“一國兩制”、“一中各表”、“九二共識”、“兩岸共同市場”等問題上表示反對,這仍是在為他一向的台獨立場張目。

我們都知道,美國的媒體並不是我們所以為的“自由媒體”,而是和多數國家一樣,都是立場先行。媒體根據本身的信念和立場來決定評論的調性。因而陳水扁會投書《華盛頓時報》而《華盛頓時報》會刊登他的投書,這絕非偶然的相合。而是“選擇性的接近”。如果我們經常注意美國的媒體,當早已發現《華盛頓時報》乃是“中國威脅論”最早的宣傳旗手,該報也從未隱瞞過它支持台獨的立場。因而我們遂必須先來理解,《華盛頓時報》究竟是份什麼樣的報紙?該報的背後到底有些什麼樣的故事?

其實,前哈佛大學教授薩洛瑪三世(JohnS.SalomaIII)在他那本分析美國保守勢力基本結構的著作《惡兆政治學:美國新保守派結構迷宮》里就已指出,美國保守右翼乃是個龐大無比的結構,它由智庫、基金會、宗教團體、大公司、媒體、學校組織為盤根錯節的組成,而創辦於一九八二年的《華盛頓時報》作為極右宣傳機器而言,乃是極為重要的一個。

一般正常的媒體只是“看門狗”(watchdogs),但《華盛頓時報》卻是主動的“攻擊狗”(attackdogs)。經過廿多年的演變,這份報紙已成了美日韓極右勢力的宣傳機器。美國中情局和五角大廈也持續用它當政治氣球,俾為特定的政策造勢。媒體的這種身份,使得中情局等機構可以用它來做許多官方不便做的事。例如,近年來全球的“非政府組織”(NGO)大盛,許多重要國際會議,各國政府這邊在開,各種“非政府組織”也同時召開會外會。如果能掌控“非政府組織”的聯合會,美國的支配性即會更強。《華盛頓時報》在這方面即扮演著重要角色。《華盛頓時報》在地位和銷量上與傳統大報如《紐約時報》等當然完全沒得比,但它能發生的作用並不更小。《華盛頓時報》是個不能低估的媒體。

而要說《華盛頓時報》,當然必須由南韓“統一教”教主文鮮明說起。他是《華盛頓時報》的創報老闆。文鮮明一九二零年生於朝鮮半島西北邊,屬於今日北韓地區。從他出生到廿五歲,他都在日本殖民政權統治之下。戰後韓國獨立,他一度遷去南韓,最先信奉一個以色列神秘教派,而後到北韓傳教,但被認為是邪教而遭逮捕入獄。韓戰爆發後,關他的監獄被美軍解放,他遂率先獲釋。接著他相繼遷釜山與漢城(即今首爾)傳教。一九六一年南韓的金鐘沁籌設“南韓中央情報局”,他被網羅為外圍。一九六二年後,文鮮明被委以改善韓日關係的責任。於是韓日雙方的極右勢力開始有了連結。而後文鮮明網羅的重要日方橋樑人物,即曾經被囚巢鴨監獄的二級戰犯笹川良一及兒玉譽士夫。其中的兒玉在日本侵華時,曾為海軍本部情報機關首腦,人稱“兒玉機關”。這兩人同時也是“山口組”的主要權力掮客。有了這重關係,文鮮明的財源日廣。他不但在極右的“亞洲人民反共聯盟”(簡稱“亞盟”)里影響力日增,並進而推動成立“世界人民反共聯盟”(簡稱“世盟”),他的“統一教”也開始進入美國。

從一九六二年進入美國到一九八二年成立《華盛頓時報》的這廿年間,乃是文鮮明不得意的年代。這個階段的美國,整體社會仍以世俗化的自由派為主軸,對極右意識形態並不接受。加上“統一教”作風神秘,且是外來宗教,當然招致美國宗教界的排擠。而他那種好戰的極右思想,也讓諸如美國中情局、聯邦調查局以及國防情報局摸不清底細。美國調查作家派瑞(RobertPerry)曾蒐集了許多官方檔案,顯示出“統一教”曾長期受到監控,稱之為亂搞性關係的邪教。但歷年來追查他的資金來源,查到日本後就再也查不下去了。這似乎顯示出他的主要資金來源可能是日本的特務系統及“山口組”。

但是,儘管美國主流對他並不接受,文鮮明對當時極少數的極右勢力仍百般拉攏。例如一九七二年至七四年間,尼克森(尼克森)因水門案而身敗名裂,只有“統一教”力挺到底,讓尼克森感激莫名,下台前特別召見致謝。一九七五年美國越戰失敗後,右翼漸興,“統一教”更擴大對共和黨的政治獻金。共和黨主要募款機構“共和黨全國政治行動委員會”主席杜南(JohnT.Dolan)和眾議員福雷塞(DonaldFraser)等收了大量獻金,鬧出所謂“韓國門”(Koreagate)醜聞。一九八二年文鮮明並因此而被判刑十八個月。

但一九八二年也是他否極泰來的關鍵年。因為就在這一年,他決定創辦《華盛頓時報》。該報的創刊,代表了:(一)美國的新保守派經過戰後長期的醞釀,已進入快速擴張期和成果收割期。(二)越戰失敗後,美國為強化對亞洲的支配,已決定美日韓右翼大聯盟。(三)在美國內政上,它已必須建構成一個“右翼支配結構”的社會,除了智庫、基金會等之外,還必須在公民社會領域形成強大的宗教、媒體、意見形成體制,媒體已不再是“刊登適當的新聞與意見”,而是“刊登需要的新聞與意見”。美國正式成為“右翼國家”。

而一九八二年創刊的《華盛頓時報》,它的資金來源至今不明。它雖自稱皆來自美國的收入和募款。但它每年平均支出一億美元,卻顯然不是都來自美國。而它自創刊迄今,的確也打破了長期以來的媒體規範。

例如,里根(雷根)時代爆發所謂的“尼游案”。中情局違法支持尼加拉瓜游擊隊,並用販毒為集資手段。此案被國會及特別檢察官調查。但《華盛頓時報》卻極力為該案護航,並勐烈抨擊檢察官瓦爾許(LawrenceWelsh)。

例如,一九八八年大選,該報即捏造謠言,聲稱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杜卡基斯(杜凱吉斯)有精神病的病史。該次大選,是美國有史以來手法最卑劣的選舉。原本民意調查領先超過廿個百分點的杜卡基斯,最後卻大敗於老布希(布希)之手。老布希對該報甚為感激。一九九一年普魯登(WesleyPruden)出任該報新總編輯,老布希即請他到白宮共餐以示感謝。

由上述案例,已可看出該報其實已不再遵守媒體的基本規範,而往宣傳旗手這個方向移動。意識形態利益已成了最高價值,是非真假已不再有意義。該報從老布希開始,即是這個政治家族的主要獻金大戶。它在新聞上除了全力為共和黨護航外,更重要的乃是擔當起中情局和五角大廈政治風向球的角色,為特定政策服務。該報這方面的所謂“獨家新聞”,經常都會被其他媒體引用。稍早前在形塑“中國威脅論”上,該報即發揮了極大的主導作用。該報“反中挺獨”的立場也早為人所知。它其實反映了中情局和五角大廈鷹派的立場。不久前下台的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倫斯斐)為鷹派代表人物,他即和《華盛頓時報》過往甚密。前兩年,文鮮明及該報努力運作美國的“非政府組織”,企圖領導並主控全世界“非政府組織”的議程及走向,結果引發軒然大波。這其實也顯示出該報在美國的“全球統戰”上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華盛頓時報》在一九八零年代後美國“右翼國家”的形成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由《華盛頓時報》的故事,它其實也提示了我們,當我們在研究美國時,不能只限於表面現象之觀察,更要注意它那支配結構的形成和意識形態基礎。在了解了這些之後,判斷它的政策走向才會更有依據!

相關新聞

《華盛頓時報》作價一美元象徵性出售《華盛頓時報》作價一美元象徵性出售

一、裁員40%《華盛頓時報》退守核心內容
美國報業似乎進入了淒風苦雨的階段。創刊三十多年後,《華盛頓時報》這份著名的右翼報紙也未能逃脫走向衰退的局面,於2009年12月2日宣布計畫裁員370人,這一數字約占員工總數的40%。作為大規模改革的一部分,該報還將向一些地區免費派送報紙。

為了確保報紙在未來的存活,公司表示印刷版的報導將主要集中在核心競爭領域:政治、國家安全、調查性報導和“基於傳統價值觀的文化報導”,並砍掉地方新聞、體育新聞以及特寫等板塊。這意味著《華盛頓時報》將終結其全方位報導模式,也表明該報將寶押在了發展電子媒體的出路上。

《華盛頓時報》總裁兼發行人喬納森·斯萊文在當天發表的聲明中宣布了這一決定。他表示,該報計畫轉變為21世紀的多媒體公司,通過數字廣播印刷和無線等多種媒體形式為客群服務,為此必須進行“大規模裁員”,裁員人數為370人。

該報將從明年初開始在“一些經過挑選的地區”免費投放,特別是聯邦政府辦公室和其他一些主要機構。報刊亭的投放也將縮減,針對家庭或單位的送報服務將漲價,而報紙零售價則保持不變。

斯萊文稱,這對報紙來說是非常好的發行戰略。他也指出,雖然這份報紙在華盛頓地區擁有很大的影響力,但是他們的報紙讀者都不是華盛頓經濟的主要推動者。“我們報紙的日發行量最近達到了85000份,而《華盛頓郵報》卻有超過58萬份。”

此外,該報也計畫提高其保守派評論版面的影響力,並擴大最近建立的TheConservatives.com的運營規模。報紙也將通過與TalkRadioNetwork聯合經營拓展晨間廣播節目服務,還將與下屬子公司合眾國際社合作發展線上銷售及其他領域的項目等。

二、《華盛頓時報》作價一美元象徵性出售

新浪財經訊台北時間11月3日上午訊息,據外電報導,深陷財務危機的《華盛頓時報》(WashingtonTimes)以一美元象徵性地出售給其創辦者統一教會(UnificationChurch)領袖文鮮明(SunMyungMoon)麾下的公司。
據該報官網周二公布,經過數月的爭論之後,該筆交易最終於本周一達成。《華盛頓時報》的執行編輯迪利(SamDealey)也向美聯社證實了這一訊息。
文鮮明的大兒子文顯進(PrestonMoon)自4年前接管該報以來,一直負責該報的經營活動。此次文鮮明麾下公司收購該報後,將承擔該報的所有債務。
由於主要收入來源——廣告業務下滑,《華盛頓時報》與許多報紙一樣深受重創。由於網路吸引大量讀者與商家,報紙的廣告業務進一步惡化。近年來,該報幾乎耗盡原有的廣告收入。為此,該報今年裁員約40%,並取消體育欄目。

2010年8月,該報宣布達成初步出售協定,但這樁交易遲遲未達成,引發市場擔憂該報可能會倒閉。收購該報的新東家似乎對重振該報充滿信心。該報周二在官網上公布,新領導層承諾將吸引更多的報紙訂閱者,同時將《華盛頓時報》的業務擴展至電台與網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