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樹下》[電影]

《菩提樹下》[電影]
《菩提樹下》[電影]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中文片名《菩提樹下》,外文片名是The Limey。

影片概述

《菩提樹下》《菩提樹下》
中文片名: 《菩提樹下》
外文片名:The limey
導演:史蒂文 索達伯格 (Steven Soderbergh)
主演:喬治·克魯尼
類 型:動作
首映日期:1999-01-01
所屬分類:動作

影片簡介

著名的韋氏詞典中“Limey“的解釋之一是”英國水手“,在這部史蒂芬.索德伯赫的的作品中,我們的主人公曾經做過水手。這位倔強的英國人來到洛杉磯一心要為自己的愛女復仇。所以本片取名“Limey”意為講述一個在洛杉磯因為憤怒、復仇而迷失了自己的人--威爾森。

導演介紹

《菩提樹下》《菩提樹下》
索德伯格1963年1月14日出生於喬治亞州,在路易斯安那州長大。他父親是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教育學院院長。讀高中時,他加盟大學電影班,開始用一些二手設備製作16毫米短片,高中畢業後,他來到好萊塢,成為一個自由編輯。索德伯格在好萊塢的時間是短暫的,很快他重返家鄉,繼續他的短片製作和劇本創作,他的一部關於搖滾樂的記錄片,為他贏得了一個機會去執導一部標準長度的音樂片,而這部影片一舉榮獲了1986年度葛萊美獎的提名。

初次成功後,26歲的索德伯格開始拍攝一部有關性、謊言和錄像帶為主題的影片,該片獲得了巨大了成功,在1989年加納電影節上,他成為電影節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獲獎者,這部探索社會性心理的影片在國際上引起了廣泛關注,也使此片的導演成為世界影壇的金童子之一。

1993年到1995年他又陸續拍攝了兩部影片,但結果都很糟。1998年,索德伯格拍攝了《盲點》(Out of Sight),這是他繼1989年成功後,又一部受到極好評價的影片,而且取得了很好的票房成績。這部影片是根據埃爾莫爾-倫納德的小說改編而成的,它忠實地保留了小說的原創精神,生動地展現了喬治-克魯尼和珍妮弗-洛佩茲之間的情感變化。接下來,他拍攝了《英國佬》 (The Limey),影片講述一個曾經是騙子的人(特倫斯-斯坦普飾)為不明不白死去的女兒復仇的故事。2000年他因導演《艾琳-布勞克維奇》 (Erin Brockovich)再次受到廣泛喝采,該片由朱莉婭-羅伯茨主演,主題是揭露一樁環境醜聞,影片受到了觀眾和評論界近乎狂熱的追捧。近年來的作品包括大腕雲集的《羅漢》系列。

除了做導演外,索德伯格也常為其他導演擔當製片人和編劇的角色。他為格雷格-莫托拉的影片《日行者》(The Daytrippers)(1996年)和加里-羅斯的影片《Pleasantville》擔任過製片人;為戴維-西戈爾和斯科特-麥吉的影片《縫合》 (Suture)(1994年)做過執行製片,1998年,他還與人合作編寫了驚險影片《守夜人》 (Nightwatch)的劇本。
《菩提樹下》

相關評論

菩提本無樹
一個老混蛋,一個職業罪犯,在LA的街頭。不斷閃現的前塵往事,他記憶中的幼年的女兒,他想像中的漂亮的女兒,還有他現實中連觸及都無法做到的女兒。

威爾森,搶劫罪,入獄9年之後,他接到女兒好友的信,原來他期待的見面已經不可能了……他來到LA,隻身去尋找警方認定的事故背後的陰謀。他在女兒的朋友的幫助下找到了真相和仇人,可是最後他的底線只是了解事實,而不是殺戮。

劇情可以說簡單到家,但是在索德伯格的手下變的充滿層次感,應該是得益於那些不斷浮現的交錯的鏡頭,還有老人心中的幻想所致,在時空交疊中,可以體會到老水手的無奈和孤獨,這種孤獨不僅來自於現實,也來自於他將要面對的精神世界的空虛。在犯罪之後,他得到了最嚴厲的懲罰:他不止一次的說監獄是讓人改邪歸正改過自新的地方,但是他也不止一次的栽進去。當我們幾乎相信他將手刃仇人為女報仇的時候,他卻180度的轉彎,饒恕了偽君子。

也許他只是要知道真相安慰一下自己,也許他從女兒的遺像中挖掘到那個靜毖的微笑後的東西,也許他覺得命運本該如此。他坐在飛機上,隔壁的婦女傾聽他的訴說,並對他的監牢生涯感到畏懼,他依舊在自言自語……

電影結束前,年輕時代的威爾森坐在地上,吉他,民謠,香菸;妻子撫摩他的頭髮……如果可以輪迴的話……

《菩提樹下》悟道了

如果不是慕索德伯格的名,怕是永遠沒機會看這么一部不鹹不淡的影片。劇情簡單,全是俗套的累積,即使在索德伯格的妙手之下也無法有更多修正。唯一亦真亦幻的是不斷閃回搖曳的若干鏡頭(人臉上的奇異光斑),包括如Beatls MV一樣拍攝的英國場景。也多虧翻譯者想出《菩提樹下》這種胡亂譯名,倒是也有幾分貼切這恍如前世的記憶片段。

本片借鑑的是傳統硬漢偵探小說。“為女報仇”的情景設計,開頭便直奔主題,突出了悲壯意味。主人公老頭子不苟言笑,也屬於酷哥類型;偏與各色人等(特別是警察)打交道時又顯出圓滑的老狐狸本色,完全就是標準的硬漢偵探。不同之處在於本片不注重探案,注重是結尾的反戈一擊(“硬漢身上也有缺口”)。索德伯格偏愛的“一根筋”的人物,在結尾少見的“突然悟到了”,如果前面鋪墊不夠,“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寓意,會顯得不倫不類且異常搞笑。以結尾的說服力來看,索德伯格塑造人物算是基本成功吧。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