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夢》

我相信媽媽的話,天一黑,月亮上來的時候,我便悄悄地躲在大樹後面,想偷看荷花變成女孩子在月光下跳舞的情景。 我沒有忘記我的誓願,我怎么可以偷荷花姑娘的銀子。 這是孩子的誓願,也是“人”的本真。

基本信息

篇名:荷花夢
體裁:散文
作者:柯藍

作品原文

小時候,母親帶我去鄉下外婆家。外婆家門口,有一個水塘長滿荷花,我不知道為什麼荷花長在水裡。
我問媽媽,媽媽對我說,有一群女孩子,打著綠傘、穿著花衣來到鄉下,被妖怪看見,施展魔法,把她們統統變成一株株荷花,囚禁在水塘里。只有在妖怪打盹兒的時候,她們才會偷偷地變成人,在月光下跳舞。
我相信媽媽的話,天一黑,月亮上來的時候,我便悄悄地躲在大樹後面,想偷看荷花變成女孩子在月光下跳舞的情景。
等了半天,什麼也沒有看見。我躲在大樹後面十分傷心。等我長大了,我一定要殺死妖怪,把這些可愛的荷花姑娘救出來。
這是我童年立下的誓願。
過了一陣兒,外婆一家人從水塘中摘回一木盆蓮蓬。小小綠色的圓圓的蓮蓬,用手掰開,裡面有一粒粒的蓮子,大家都剝去皮,放進口裡,都說又香又甜。外婆剝了一粒,要塞進我嘴裡,說:“這蓮蓬是荷花姑娘的錢包,這荷包里裝的是一粒粒的銀子。”我十分生氣地跑開了。
我沒有忘記我的誓願,我怎么可以偷荷花姑娘的銀子。
還是那天晚上,飯桌上端出一碗熱騰騰的蓮藕。先前我在灶屋裡就看見一支支雪白的蓮藕,很像荷花姑娘的胳膊,他們又洗又用刀切。我氣急地跑到水塘邊,看見滿地殘荷敗葉,叫我十分驚駭。我低著頭往回走,我已經明白,那一群荷花姑娘永遠不可能變回原形在月光下跳舞了。
母親要我吃那碗嘗鮮的蓮藕,我端著飯碗走開了。接著,我便哭吵著要離開這個有水塘的外婆家。
忘了過了多久,忘了不知在什麼地方,忘了不知在什麼時候,我開始吃蓮子,開始吃鮮嫩的蓮藕,開始丟失了我童年的荷花夢。
同時,不論在什麼地方,看見滿池的荷花,有紅的,有白的,有紫色的,一株株亭亭玉立,迎風飄香,我也再不會相信這一池荷花,在月光下會變成一群荷花姑娘,打著綠傘成群結隊地跳舞。丟失了童年荷花夢之後,也丟失了我的童真。
我不知道,丟失了童年的天真,我應該快樂,還是應該憂傷?
誰能回答我,誰能與我同夢。

作品鑑賞

這是一篇猶如荷花般優美的散文。
天真是“善”的自然流露。
當媽媽以悽美的故事回答了我“為什麼荷花長在水裡”的問題後,我不僅沒有覺得媽媽在欺騙我,還真的“躲在大樹後面,想偷看荷花變成女孩子在月光下跳舞的情景”。於是立下了“等我長大了,我一定要殺死妖怪,把這些可愛的荷花姑娘救出來”的誓願。
為了這個誓願,“我”沒有“偷荷花姑娘的銀子”,也沒有“吃那碗嘗鮮的蓮藕”,並“哭吵著要離開這個有水塘的外婆家”。天真的夢在外婆家徹底破碎了,“那一群荷花姑娘永遠不可能變回原形在月光下跳舞了”。
行文至此,讀者也一同感受了作者荷花夢破滅的心理歷程:傷心而立誓願——生氣而不吃蓮子——驚駭於一池殘荷敗葉——哭吵著離開外婆家。通過這樣的層層蓄勢,將“誓願”推向極致,讓讀者深深地體會到作者的一腔“天真”。作者用簡約的語言,為我們講訴優美的人性——天真。
這是孩子的誓願,也是“人”的本真。然而當再不會相信荷花,會變成荷花姑娘,打著綠傘成群結隊地跳舞的時候,我開始吃蓮子,開始吃鮮嫩的蓮藕。於是,消失的是“荷花夢”,丟失的是“童年的天真”,當這本真消失了,我們還能慶賀自己的“成長”嗎?
成長固然不可避免,但如果成長一定要以“丟失童真”為代價,那么我們就不會有成長的快樂,而只有“丟失童真”的憂傷。
本文以“天真的語言”描寫了“天真的荷花夢”,雖只是寫了一個“荷花夢”的破滅,但文章處處散發出清幽淡雅的語言風格。“天真”本就是人性純度的一種標誌,而童年是人性最純的階段,作者以清幽淡雅的語言來抒寫“天真”,可謂“文質合一”。第三段講:“天一黑,月亮上來的時候,我便悄悄地躲在大樹後面,想偷看荷花變成女孩子在月光下跳舞的情景。”這是“童年天性”的流露,“躲”、“偷看”寫出了“我”的迫切心情,作者就是採用這樣沒有任何修飾的語言來描寫“天真”的。
由此這樣猜想:作者正是由性情的天真,而力求藝術的“天真”。

作者簡介

筆名亞一、木人,原名唐一正,1920年生,湖南長沙人。1937年參加八路軍,次年入黨。先後入陝北公學和魯迅藝術文學院學習,畢業後在陝甘寧邊區文化協會工作。先後任延安民眾報社記者、主編。延安文藝座談會後,寫成反映人民抗日鬥爭的章回體中篇小說《洋鐵桶的故事》。1945年寫成反映陝甘寧邊區大生產運動的中篇小說《紅旗呼啦啦飄》。建國後,在上海歷任《勞動報》副社長兼總編輯、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黨組副書記、上海電影劇本創作所副所長、《文藝月報》編委等職。1958年與文秋合寫長篇小說《藺鐵頭紅旗不倒》。1961年回湖南深入生活,從事專業創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