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奴傳》

《芙奴傳》

《芙奴傳》是最著名的川劇之一,它的演出弘揚了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中國的特色文化之一。

《芙奴傳》

正文

川劇作品。原名《苦節傳》,由清初葉時章所作《琥珀匙》傳奇演變而來,是川劇彈戲四大本之一。1955年,四川省川劇劇目鑑定委員會改編,易名《芙奴傳》,由四川省川劇院第一團演出。1959年,席明真李明璋周裕祥進一步整理、加工,由重慶市川劇院演出。同年出版單行本。

《芙奴傳》《芙奴傳》
劇本共10場,描寫杭州才女陶芙奴與蘇州書生席賢春相慕締婚,約定在西湖相會。席賢春因母親病重,急於歸家,未能赴約。杭州知府蘇冉游西湖,見芙奴貌美,欲霸為妾;遂誣良為盜,捕芙奴父陶蘭舟入獄,逼死陶母,抄沒陶家家產,罰芙奴入菜花院為官妓。盲藝人賈連,素受芙奴資助,聞訊至菜花院探望,並與芙奴商定,將陶家遭遇寫成唱本《芙奴傳》,在杭州城散賣。太湖英雄陳剛初見傳,殺死蘇冉,救出芙奴。陶芙奴與席賢春、陶蘭舟得慶團圓。《苦節傳》原本歌頌陶芙奴賣身救父的孝心,以及陶芙奴對席賢春矢志不移的節操。改編本把批判的矛頭從市井歹徒轉向杭州知府蘇冉,揭露了封建統治者的殘暴和貪婪;強調陶芙奴對愛情的忠貞不渝和對惡勢力的敢於反抗。改編本的突出成就是塑造了賈瞎子的形象,通過他的不忘故舊、見義勇為,寫出了一個卑微人物身上的高尚美德,以及被迫害人民之間的深厚情誼。有關賈瞎子的《遇陷》、《寫傳》、《賣傳》幾場戲,戲劇性強,生活氣息濃郁,很有藝術特色。(見彩圖)

《芙奴傳》《芙奴傳》

配圖

《芙奴傳》《芙奴傳》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