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拉瑪相會》

《與拉瑪相會》

《與拉瑪相會》是英國科幻小說家阿瑟·克拉克所寫的一部科幻小說,於1972年出版。

基本信息

與拉瑪相會》(RendezvouswithRama)是英國科幻大師阿瑟·克拉克的代表作之一,出版於1972年。故事發生在22世紀,有一個五十公里長的圓柱體形外星太空船闖入太陽系,人類派出探險隊前去調查,目睹了飛船內部許多奇異的構造,發生了許多奇異的事件。書中科學邏輯嚴謹,是一部十分經典的硬科幻作品,喜歡硬科幻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本書獲得1973年星雲獎和1974年雨果獎的最佳長篇小說獎。

簡介

與拉瑪相會
阿瑟·克拉克(a·c·clarke)

太空衛士計畫
2077年9月ll日,那是一個特別美麗的夏日。早晨,格林威治時間上午9點46分,歐洲大部分居民都看到一個光彩奪目的火球出現在東方天空,過了幾秒鐘,它的亮度就超過了太陽。當它在天空中移動時——開始的時候是寂靜無聲的——後邊留下了一根不斷翻騰著的煙塵柱。
這個火球在奧地利上空開始分崩離析,造成一系列極為猛烈的空氣震動,因而使100多萬人永遠失去了聽力。1000噸重的務員和石塊,以每秒50公里的速度向義大利北部平原撞擊過去,瞬息之間,它就燒毀了人類世世代代的勞動成果。帕多瓦和維羅純這兩個城市從地球上消失了。這場從天而降的災難,使亞得里亞海的海水以震耳欲聾的聲音衝上陸地,威尼斯所殘存的光輝遺蹟就這樣永遠葬身海底。
60萬人因此而喪失,總的損失超過萬億美元,但它對藝術、歷史和科學——也就是對於今後整個人類——造成的損失卻無法用數字來計算。
這第一次打擊的震驚過去之後,人類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團結精神行動起來了。人們明白,雖說這種災禍1000年之內未必會重演,不過,也可能就在明天又發生,而後果也將會更加嚴重。
一百年前的人類世界比現在窮困得多,資源也少得可憐。那時人類為了互相殘殺,曾不惜工本地想方設法要毀掉對方發射的武器。這種努力從未見效,不過那時所取得的技術成就卻沒郁拋棄,現在,人類可以在廣闊無垠的舞台上,為了一個遠為崇高的目的而使用這種技術了。決不允許足以給地球造成災害的大隕石再突破地球的防線。
這就是“太空衛士”計畫的由來,50年以後,“太空衛士”以一種為原來的設計師們所未曾料想到方式,證明了它確實有存在的必要。
發現“拉瑪”
到2130年的時候,以火星為基地的雷達平均每天會發現12顆新的小行星。“太空衛士”的電子計算機自動計算出它們的軌道,並將有關資料儲存到計算機寵大的記憶系統中去。
在這些小行星中,“太空衛士"所要留神注意的只是少數幾顆小行星,它們能飛到離太陽較近的地方,可能會危及地球的安全。在太陽系的全部歷史裡,能在離地球一百萬公里的距離內運行的小行墾銀少,其數量還不到全部小行星數量的乾分之一。
最初編為31/439號的小行星還在木星軌道以遠的地方運行時,就被發現了。在這樣遠的距離,雷達一掃就能發現,這可是前所未見的事,由此可見,31/439號一定是顆特別大的小行星。電子計算機從其回波強度推算出它的直徑至少有四個公里,這樣的一顆巨星過去一百多年來竟未披髮現,人們竟如此粗心大意地忽視了它的存在,真是咄咄怪事。
人們計算了它的軌道,謎終於被揭開——不過又產生了另一個更加令人不解的謎。31/439號小行星獨來獨往,孤身在星海中遊蕩,它正在對太陽系進行一次空前絕後的訪問——因為它運行極快,太陽的引力場永遠無法將它捕獲。31/439號終於開始受到人們的注意,這位太空浪子的數字代號很快被取消,而得到了一個提高身價的正式名稱。天文學家借用印度教的神名。因此,31/439正式被命名為“拉瑪”。
新聞界為這位太空墾足足忙亂了好幾天。從望遠鏡里看去,“拉瑪”仍不過是一顆模糊不清的個五等星--它還太小,人們看不到它的圓面。在今後幾年裡,也許能讓某個作正常業務飛行的太空飛船飛近它,拍攝一些清晰的圖象照片。擔這個奇怪的天體以每小時十萬公里以上的速度在群星之間馳騁,要與它進行實體接觸,飛船要耗費大量燃料,這個代價太大了,實在不上算
不過,天文學家的興奮心情卻與日俱增。這顆新的小行星給他們帶來了越來越多的不解之謎。首行是小行屋的光度曲線問題,“拉瑪"沒有光度變化,解釋是要么它根本就不自轉,要么它完全對稱,這兩種解釋看來都不大可能成立。威廉.斯但頓博士使用架設在月亮背面的、直徑為二百米的反射望遠鏡,進行了足足十五分鐘的觀察,第二天用電子計算機對觀查結果進行處理,當這些結果最終在螢光屏上顯示出來的時候一他最終才明白過來,這些數字究竟意味著什麼。
原來,“拉瑪"本身反紋的太陽光強度不是絕對穩定而無變化的,他有一點極其微小的變化,稍不注意就會被忽略掉,象其它所有小行星一樣,"拉瑪”確確實實在自轉。但是,一個小行星的正常“白天”一般為幾個小時,而“拉瑪”卻僅為四分鐘。在這小小星體的“赤道”上,自轉速度每小時竟達一乾公里以上。除去兩極以外,想在任何其它地點登上這顆星球都是相當危險的,因為在“赤道”上的離心力大到足以以幾乎相當於地球重力的力量把任何附著不牢的物體甩出去。這樣的一個物體屆然能完整地存在,一直沒有分崩離析,這確實是令人驚奇的。
也許是一個死寂了的太陽,一個瘋狂轉動的中子球。它的比重可能達每立方厘米幾十億噸。
一想到這點,斯坦頓那恐怖的腦子裡就閃過了那位星客從群星當中飛來,猛撞在木星上,又掠過地球朝太陽奔去。它給地球帶來了颶風、海嘯,使許多城市被汪洋大海吞沒的悲慘景象。過了一會兒,斯但頓如釋重負地鬆了一口氣。這全是無稽之談,他應該為自己剛才的胡思亂想而感到羞愧。“拉瑪’不可能由超密物質構成。沒有一顆具有桓星質量的死寂天體能偷愉摸摸鑽進太陽系而不披人們發現。

相關詞條

《遺傳》《一則報導》《異界機甲》
《移魂怪物》《一個神經分裂症患者》《一隻下金蛋的鵝》
《一隻下金蛋的鵝》《一個地方》《一切很美只因有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