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鏡脾切除術》

《腹腔鏡脾切除術》

《腹腔鏡脾切除術》是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編寫的一部衛生部醫學視聽教材,2002年7月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

《腹腔鏡脾切除術》一片由中山大學附屬醫院製作,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發行,是國家衛生部醫學視聽教材,該課件主要講述了在電視腹腔鏡下做脾切除手術的操作方法,手術術前、術後的準備工作以及注意事項等內容,適合醫學院師生以及臨床醫師使用。

基本信息

《腹腔鏡脾切除術》《腹腔鏡脾切除術》
名稱:腹腔鏡脾切除術
作者: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年7月
編碼:ISRCCN-M22-02-0039-0/V.R
語言:中文簡體
讀者對象:醫學院校師生、臨床醫師
定價:¥48.00
內容簡介:
本片為“十五”國家重點音像出版規劃品種、衛生部醫學視聽教材。本片首先介紹了腹腔鏡脾切除術的適應證、禁忌證、手術設備及器械、麻醉方法及體位;重點演示腹腔鏡脾切除術的手術操作過程;最後說明術後處理和圍手術期處理。本片由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製作,片長20分鐘。

手術操作介紹

手術人員及器械位置:
採用法式體位,器械擺放同膽囊切除術相反。
麻醉及體位:
採用氣管內插管全麻,術前留置胃管及尿管,病人頭高足低,手術操作時,右季肋區墊高,向右側斜位30度,必要時改為右側臥位,以利於左膈下顯露。
穿刺導管插入部位:
於臍左上方插入10mm導管針並置入腹腔鏡,目的在於很好觀察後腹膜及脾上極,左肋弓下作10mm的插入孔為術者持鉗操作用,於劍突下做10mm插孔,供助手插入無損傷抓鉗用,於心尖與臍連線中點偏左側做12mm插孔供Endo-GIA或電剝離鉤、分離鉗、鈦夾鉗、圈套等通過,肥胖者因其脾胃韌帶的脂肪組織較多,可於右上腹追加一個插孔,使用胃壁把持鉗,將胃大彎牽引開以利於脾門的處理。
手術步驟:
LS步驟與常規開腹脾切除大致相同,根據手術操作熟練情況,可以先處理脾門也可先處理脾周韌帶,視自己熟練程度及習慣而定。LS步驟如下:
1)脾下極與結腸脾曲的剝離
2)脾胃韌帶的打開
3)脾門部脾動、靜脈剝離
4)脾動、靜脈雙重結紮
5)脾背側後腹膜的分離
6)脾上極後腹膜及胃大彎處的游離
7)套用Endo-GIA進行脾切除
8)尼龍袋收取脾臟
9)於左側腹部做小切口取出脾臟
手術操作要點:
1)脾結腸韌帶的切開與分離:由脾下極開始,先用無創傷鉗或腸鉗將脾區結腸向下牽開,顯露出脾結腸韌帶、充分確認後,用電凝鉤分離,血管夾鈦夾,切斷,將脾結腸韌帶切開分離,由於結腸幾乎與脾下極相接,電凝或電切分離時,切不可碰到結腸壁。此處據脾門較近,且有脾動靜脈的分支存在,操作時應力求精準。
2)胃脾韌帶、胃短動、靜脈的分離與切斷:將脾下極挑起,電凝鉤剝離脾腎韌帶,暴露脾胃韌帶,用鉗子夾住脾胃韌帶,脾上極與胃大彎之間用電刀切開,較粗血管用鈦夾夾住、切斷。脾上極與胃噴門部之間較狹窄,內含胃短血管,必須小心仔細操作,如脾上極暴露困難可留在脾門處理之後再處理。
3)脾門部動、靜脈剝離:脾胃韌帶中下部分離後脾門部血管即可暴露,於胰尾上緣找到搏動的脾動脈主幹,用丸鉗剝離脾動、靜脈。如脂肪組織較多,可使用超聲刀,它可以破碎血管周圍的脂肪組織而致使較硬的血管組織保留下來,被破碎的組織和水一起被吸出體外,可達到安全剝離而無負損傷的目的。
4)脾動、靜脈雙重結紮:脾動靜脈用2-0絲線,通過體外結紮桿儘量於體外結紮後推向血管側。如果胰尾部與脾之間有少許距離的話,可以不進行脾動靜脈的剝離,結紮線可以自脾背側旋轉至脾動靜脈而進行一次性結紮,安全性較高,仍需雙重結紮,當然此種方法只有在脾周圍完全游離後方可進行,如胰尾與脾門距離緊密時,分離時注意勿損傷胰尾及脾包膜。
5)後腹膜的切開與分離:自脾下極開始分離,此時將視野移至脾的背側,將脾向內下方牽拉,脾背側的後腹膜用GCP鉗牽拉住,邊電凝邊切離,直至脾上極,分離脾膈韌帶、脾腎韌帶。
6)Endo-GIA行脾切除:由於脾動、靜脈已被雙重結紮,血運被阻斷,脾臟已為暗紅色,靠近末梢一側,用Endo-GIA完全切除脾臟。如脾上極及脾下極剝離充分,那么3cmGIA即足夠。
7)脾臟的取出:用尼龍袋收納脾臟,將其袋口的線繩引致體外,然後將裝入脾地尼龍袋取出體外。如無脾大,擴大D孔到2.5cm,經擴張器內拉袋口至腹外,展開切口,將剪刀從袋內將脾臟剪碎易取出。當有脾大時,可將皮膚切口擴大至4~5cm。
8)摘除脾臟後:檢查腹腔,確認左膈下、後腹膜等處已確切止血。於脾窩處放置引流管一根,至取脾的皮膚切口處引出,一般第二日拔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