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無人

胡無人,漢道昌⑾。 懸胡青天上,埋胡紫塞旁。 胡無人,漢道昌。

作品原文

胡無人
嚴風吹霜海草凋⑵,筋乾精堅胡馬驕⑶。
漢家戰士三十萬,將軍兼領霍嫖姚⑷。
流星白羽腰間插,劍花秋蓮光出匣⑸。
天兵照雪下玉關⑹,虜箭如沙射金甲。
雲龍風虎盡交回⑺,太白入月敵可摧⑻。
敵可摧,旄頭滅⑼,履胡之腸涉胡血。
懸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⑽。
胡無人,漢道昌⑾。

注釋譯文

【注釋】
⑴南朝梁王僧虔《技錄》中有《胡無人行》,乃李白此詩所本。
⑵“嚴風”句:謂冬天的寒風將雪颳起,塞外湖沼邊的水草凋零。嚴風,冬天的風。海,胡地沙漠中的湖沼,即所謂“海子”。
⑶“筋乾”句:意謂胡人的弓強馬壯。筋,指弓弦。乾,指弓體。《周禮·考工記·弓人》:凡為弓,冬析乾而春液(浸漬)角,夏治筋,秋合三材。驕,馬強壯的樣子。
⑷“漢家”二句:謂漢家派猛將與胡兵交戰。《史記·匈奴傳》:(公元前87年,武帝元光二年)漢伏兵三十餘萬馬邑旁。《漢書·霍去病傳》:去病以皇后姊子,年十八為侍中。善騎射,再從大將軍。大將軍受詔,予壯士,為嫖姚校尉。顏師古註:嫖姚,勁疾之貌,。霍嫖姚,即霍去病,這裡泛指猛將。
⑸“流星”二句:言戰士腰插白羽箭,寶劍出匣,光芒四射。流星,喻箭之疾速。秋蓮,喻寶劍潔白清冷。
⑹“天兵”二句:寫胡漢交兵。漢兵在大雪紛飛中,開赴玉門關;胡兵射箭如沙,頑強對抗。天兵,王師,即漢家軍隊。
⑺“雲龍”句:喻兩軍廝殺之激烈,如龍虎相鬥。《易·乾》: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
⑻“太白”句:謂這次戰爭,胡兵可被打敗。太白,星名,一名啟明星,傳說此星主殺伐,詩文中常指戰事。摧,挫敗。
⑼旄頭滅:消滅胡兵。旄頭,也作髦頭,即昴星,為胡星。這裡代指胡兵。
⑽紫塞:北方邊塞。晉崔豹古今注》:《都邑》:秦築長城,土色皆紫,漢塞亦然,故稱紫塞焉。
⑾詩末一本還有五句:“陛下之壽三千霜,但歌大風雲飛揚,安用猛士兮守四方。胡無人,漢道昌。”其中“但歌”二句引漢高祖劉邦大風歌》詞入句。蘇軾等人謂這幾句為後之好事者畫蛇添足,按詩意,應刪去。
【譯文】
嚴寒的北風吹來霜雪,海子邊的牧草盡凋零。胡人駿馬,筋乾精堅,驕氣昂然。
我漢家戰士三十萬,一點也不示弱,有漢朝霍嫖姚一樣的將軍領軍。
流星白羽箭袋腰間插著,秋蓮樣的劍花光耀劍匣。
我朝天兵在雪光照耀下,直驅玉門關。胡人強虜的飛箭如沙瀑一樣射穿我軍將士的金甲。
雲龍風虎盡呈威風交戰,待到太白金星與月共輝的時候,敵軍將被摧毀。
敵人可摧毀,敵軍頭領被剿滅,履胡人之腸涉胡人之血。
懸胡人於青天之上,埋胡人於紫塞之傍。
胡人無戰士,我國家才會興旺。

作品鑑賞

安史之亂安史之亂
《胡無人》是一首以漢代唐,描寫一次出征,向胡兵展開激戰的戰歌。詩的內容與安史之亂時的情景不合,並非作於安史之亂爆發之後,當作於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末天寶(唐玄宗年號,742~756)初。胡人只能指胡酋胡將胡兵。李白在詩中極力描寫衛、霍等漢將的英勇無敵,這是針對李林甫所謂“胡人勇決習戰”的,該詩為反對李林甫的建議而作。
此詩寫胡漢交戰。“漢”並非特指漢朝,漢朝以後,凡中原漢族所建立的王朝,皆稱“漢”。詩人站在中原漢族的立場上,希望漢軍戰勝胡兵,清除中原漢族疆域邊境上北方遊牧民族貴族武裝的侵擾,讓邊疆人民過上寧靜的生活。此詩的主題思想是有積極意義的,是愛國主義的表現。
全詩可分為三段。前六句為第一段,寫胡漢兩方兵強馬壯。首句寫邊地風雪凋草,為烘托戰爭的殘酷。極力描寫胡漢雙方兵強馬壯,暗示將有激烈的戰爭發生。寫漢軍的人多勢眾,將謀兵勇,反映出詩人希望漢軍克敵制勝的感情傾向。中間四句為第二段,以龍虎交戰為喻,寫戰鬥的激烈。“天兵照雪”、“虜箭如沙”,如黑雲壓城,使人不寒而慄。剩餘部分為第三段,表達詩人希望漢軍大敗胡兵,進而徹底消滅胡人的強烈願望。
有無“陛下之壽三千霜,但歌大風雲飛揚,安用猛士守四方”這三句詩不能確定,若加上這三句對全詩則起畫龍點睛的作用,而且是全詩的要害。
所以可能你還會看到另一個版本:
嚴風吹霜海草凋,筋乾精堅胡馬驕。漢家戰士三十萬,
將軍兼領霍嫖姚。流星白羽腰間插,劍花秋蓮光出匣。
天兵照雪下玉關,虜箭如沙射金甲。雲龍風虎盡交回,
太白入月敵可摧。敵可摧,旄頭滅,履胡之腸涉胡血。
懸胡青天上,埋胡紫塞旁。胡無人,漢道昌,
陛下之壽三千霜。但歌大風雲飛揚,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胡無人,漢道昌。

作者簡介

李白

李白像李白像
(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自稱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葉(唐時屬安西都護府,在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少年即顯露才華,吟詩作賦,博學廣覽,並好行俠。從25歲起離川,長期在各地漫遊,對社會生活多所體驗。公元742年(天寶元年)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視,又遭權貴讒毀,僅一年余即離開長安。公元744年(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杜甫結交。安史之亂爆發後,他懷著平亂的志願,於公元756年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爭奪帝位失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中途遇赦東還。晚年漂泊東南一帶,卒於當塗(今屬安徽)。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