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南懷瑾講人生智慧全集》

《聽南懷瑾講人生智慧全集》

《聽南懷瑾講人生智慧全集》仿佛一泓清水,清明透徹又無邊無底。沉浸在國學大師思想的汪洋中,頓時渡光浮動,光華閃現,無價的瑰寶呈現在你我眼前。南懷瑾先生將儒、釋、道三家思想之精華,西方哲學與諸子百家之智慧融合,深入淺出,化深奧晦澀為平易曉暢,向你講述人生大得大失間的成敗智慧。大師之言,字字珠璣;大師之語,意蘊無窮。平實的話語揮灑如詩,智慧的箴言豁達飄逸。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聽南懷瑾講人生智慧全集》是從典籍中擷取處世智慧精華,在現實中闡發人生成敗感悟。
幽默親和,娓娓道出圓融睿智處世箴言
深入淺出,信手拈來平易通達成功捷徑
品名師之言,悟先賢之道,感悟人生智慧。
一位哲人曾說過,人生成敗如過眼煙雲。但在我們短暫的一生中,當使生命燦爛如夏花般多姿多彩。永不停止追求成功的勤奮步伐,亦不能深陷失敗的泥塘而不自拔。南懷瑾先生的微言大義就像玫瑰色的晨星,閃爍在寂寞的清晨,溫暖著我們希望的眼睛。
處在競爭激烈的時代,我們僅依靠自身的所學不足發安身立命。這時,先賢哲人的話語,會讓你我如吸甘露,如飲醍醐。人生的成敗智慧指給你是通知往成功的捷徑。

目錄

眼界決定成敗
極高明而道中庸
眼界決定境界
李斯的老鼠哲學
往遠處看,向平處行
成大事者以秒過,俗人只道一揮間
偽詐之人的小小世界
最忌平時記恨人,心無天下暗乾坤
君子務本而道自生
人品與地位的比例關係
唯大丈夫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
跟孔子學謙卑
生死之盟與千里赴約
朗朗性情,寬寬度量
化奇巧為本真,歸絢爛於平淡
最後的成功屬於誰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陋巷簞食也逍遙
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
失意須隱忍,欲來要克制
心態是生活的晴雨表
身處泥濘,遙看滿山花開
獨木橋上,先讓對面的人過來
心有勁,則力無窮
子欲養而親不待,莫賦心中永久的悔
心存孝義自感天
行孝宜趁早,莫等人去空悲切
大愛若汪洋,可納無極
且止怨,且尊親,可憐天下父母心
孝之以順不如孝之以敬
能聽三分嘮叨,可做一等孝子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
變化萬千處世經,做人才是最根本
被人誤讀的老子
何必學尾生
世界上最短的距離
耐得住寂寞的孔夫子
在捨得之間選擇最佳人生路
曲到好處方為上
入門休問榮枯事,但看容顏便得知
百萬短來三寸長
鴻雁傳書一紙飄,兵卒未動戰亂消
用三寸直打七寸
落地生根悔不能,當初不如不出聲
寡言則過少,巧言則路多
壯士威武兮,不猛
雄辯不勝,大音希聲
有朋自遠方來
曲意示恩不如報之以直
借石攻玉的交友技巧
交友的分寸:親如蜜而淡若水
難有是知己,得一必珍惜
多益少損的交友之道
當學孟之反
周而不比的靈活之法
拿什麼來維持你,友情
相愛才是家,容忍為常
家不是講理的地方
有緣人共度,共渡有緣人
人生最重要的一道選擇題
愛情的夏天和婚姻的冬天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藏於籠中,不如放之穹廬
常聚感溫馨,絲雨潤人
用人之長與忘人之短
一個人與一群人的博弈
“雙管齊下”的管理之道
管理:成為一個真正的人
多疑則散,豪爽則聚
做人常自省,為人敢擔當
管仲的管理智慧
“原心”與“原跡”的評判標準
通行職場的智者法則
馮道:狼虎叢中也立身
謀略的成本問題
明哲保身的法寶:抱殘守缺
中庸之道
得人心者得天下
和光同塵的充盈之道
六尺屋檐,八尺大漢低頭過
紅顏彈指老,剎那芳華
誰是最患得患失的人
“吃虧“是福,於大舍處大得
得失如煙雲
幸福是一種態度
命運的辯證法
一生都在禍福中
紅顏易消逝,身養正氣存
千古成敗寸心知,一生得失
德天下者得天下
鐵鞋踏破處,燈火闌珊中
生命中的堅持與放棄
成風濁雨,一生坦蕩
丹青一世,潑墨人生
正義在可與不可之間
不虞之譽求全之毀

前言

國學大師膏懷瑾先生曾親筆題寫過一副對聯,上聯日:上下五千年,縱橫十萬里;下聯日:經綸三大教,出入百家言。口氣非凡,但確非妄言。先生的一部全集,從說孔孟的《論語別裁》、《孟子旁通》,到談老莊的《老子他說》、《莊子講記》,一直到佛和禪的一系列著作,洋洋灑灑,幽默風趣,見大智慧於淺顯處,把傳統文化的精髓講得妙趣橫生而不失厚重。南懷瑾先生以其豐富傳奇的人生閱歷及廣博深厚的文化積澱,吸引了無數有志於將中華文化發揚光大的後輩學人。人們在他的著作里,在他的演講中,都深深地感受到了其淵博的學識、儒雅的風度和幽默的談吐。
這是一個浮躁的時代,但是南懷瑾先生的著作,卻像久旱過後的一場甘霖飄然灑向乾枯的大地。讓“淺閱讀”時代的人們突然有種清新溫潤之感,在欣賞南懷瑾先生的風度和學識的同時,領略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對習慣“言必稱希臘”的某些人,也是一種洗禮。
飛速發展的社會,快節奏的生活,層出不窮的新概念、新事物,令人們對周圍的一切,常常有一種應接不暇之感。人們不是在不經意間被潮流和流行風尚所吞沒,成為沒有思想的軀殼,就是在信息叢林中,變得無所適從,感到生命的彷徨和雜亂無章。
古人云:“雲煙影里現真身,始悟形骸為桎梏;禽鳥聲中聞白性,方知情識是戈矛。”生命中的那些源自本真的東西,若隱若現,漂浮恍惚,看似伸手可及,但是卻抓它不住。於是,我們在喧囂中,把本應該體驗的美好狀態,悄然錯過。一切都太快了,只有雜亂;一切都消失了,無跡可尋。生命本應該燦爛,可它卻在表面的繁華中,漸漸落寞。人們極需要一種溫婉,那種可以放一切歸於平靜的溫婉。只有在那個時候,才是在面對真我。在與真我對話的過程中,才漸漸知道,原來一切是那么簡單,幸福是那么簡單,成功亦是那么簡單。
南懷瑾先生以其卓然的文化底蘊和高超的語言技巧,講經說法,讀史悟道。把那種沉浸在先哲背後的智慧展現了出來,擺在了我們的面前。這些智慧深沉而清新,古樸而凝重。他用妙手輕輕拂動,將一切外飾都抹掉,於是我們看見了那些歷久彌新的智慧光華和率真的生命哲學,以及在絢爛喧囂中歸於平淡的人生風景。著名詩人卞之琳先生寫過這樣的詩句:“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生活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道風景,有人從生活中看到了滿山的花開,有人卻看到了滿目的荒蕪和泥濘。南懷瑾先生的智慧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參考標準,卻沒有現成的答案。也正因為其有強大的包容性,我們才得以領悟先生智慧的海量無邊和深遠寬泛。
其實,無論是做人的準則,還是為人的心態,不管是交友的態度,還是說話的技巧,我們都可以從南懷瑾先生的書中找到先哲對這些問題的主張和看法。南懷瑾先生就像一個布道者,他把老子、莊子、孔子的智慧,以通俗的方式,一一講來,趣味橫生。讓我們在輕鬆閱讀中領略生活藝術,知曉生存之道。其實這一切只是合乎法則而從心所欲,是尊重生命而彰顯尊嚴,是大悟後的灑脫,是躁動後的寧靜,是紛亂中的和諧,是十字路口的指南針。
本書名日《聽南懷瑾講人生智慧全集》,其實不足以涵蓋南懷瑾先生思想的全貌。由於編者功力有限,只能從南懷瑾先生智慧的語言中,尋找線索,加以發散,以書心得。行文拙劣處,難免給人以拾人牙慧的感覺,算是貽笑大方了,所以還請寬容的讀者海涵。
一本著作的完成需要許多人的默默貢獻,閃耀的是集體的智慧,其中體現著許多艱辛的付出,凝結著許多辛勤的勞動和汗水。
本書在策劃和編寫過程中,得到了許多同行的關心與幫助及許多老師和作者的大力支持,在此向以下參與本書編寫的人員致以誠摯的謝意:廉勇、歐紅梅、周珊、張艷紅、柳絮恆、趙一、趙紅瑾、齊紅霞、齊艷傑、陸曉飛、趙廣娜、徐春艷、王非庶、李秀敏、王傑、張保文、李亞莉、何瑞欣、杜莉萍、李衛平、李敏、梁素娟、許慶元、姚迪雷、毛定娟、尹娜、王巧、楊婧、王娟娟張艷芬、許長榮、王愛民、李琳、李偉楠、王鵬、羅華傑、武敬敏、甘艷河、閻妍妍、楊英、羅婷婷、李良婷、上官紫微、楊艷利、于海英、曹慧利、肖冬梅、張乃奎。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借鑑和參考了大量的文獻和作品,從中得到了不少啟悟,也汲取了其中的智慧菁華,謹向各位專家、學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因為有了大家的努力,才有了本書的誕生。
本書名為《聽南懷瑾講人生智慧全集》,實際上凝結的智慧遠遠不止南懷瑾先生一家,書中引用的材料無一不是眾多智慧的結晶,除了上麵點到的人外,還有大量的作者為本書作出了貢獻。為防掛一漏萬,在此就不一一點名了,總之凡是對本書有貢獻的人,我們都真誠地表示感謝。

精彩書摘

眼界決定成敗
極高明而道中庸
南懷瑾先生在他的著作里,最推崇的一種境界就是《中庸》里所講的“故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尤其是“極高明,而道中庸”,這種境界南懷瑾先生不但常提,而且他本人也是這么實踐的。其實這種所謂極高明的境界在平凡生活中就可達到,並不一定非得在很高的地位才能獲得。境界高遠,卻立足於現實,體現了超凡境界與現實態度的統一。
晚清名臣左宗棠曾在江蘇無錫梅園題字:“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擇高處立,就平處坐,向寬處行。”這二十四個字的意思很簡單,就是:要有遠大志向,卻只求中等的緣分,對於享福則下等的就行;為人處世要站得高,站得高才能望得遠,但是真正行動起來,卻比較低調,不顯山露水,做事情要有餘地,為人寬容。這句話實際上就是“極高明,而道中庸”的人生哲學。
上古有三帝:日堯,日舜,日禹。他們都是這種哲學的實踐者。古書上說堯非常厲害:“其仁如天,其知(智)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雲。富而不驕,貴而不舒。”雖然富貴但是不炫耀不驕傲。堯即位之後,首先是任人唯賢,促使內部達成統一。他做事比較平淡和低調,親自考查百官的政績,獎勵高賢,懲罰貪佞,這種身為萬乘之尊、卻依然事必躬親的作風,正是他務實的一面。堯當帝王時,能夠以天下為己任,他在位時世風淳樸,人們相處和睦,也是得益於他的高瞻遠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