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之年

父母之年

父母之年,漢語古語,釋義為一方面高興,一方面又害怕。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發音 yī zé yǐ xǐ,yī zé yǐ jù

釋義 一方面高興,一方面又害怕。

出處 《論語·里仁》:“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原文】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譯文】

孔子說:“父母的年紀,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為他們的高壽而高興,一方面又為他們的衰老而恐懼。”

【評析】

春秋末年,社會動盪不安,臣弒君、子弒父的犯上作亂之事時有發生。為了維護宗法家族制度,孔子就特彆強調“孝”。所以這一章還是談“孝”,要求子女從內心深處要孝敬自己的父母,但是孔子提倡的孝,並不是絕對服從父母,在《孝經·諫諍章第十五》中有這樣一段:

曾子曰:“若夫慈愛恭敬,安親揚名,則聞命矣。敢問子從父之令,可謂孝乎?”

子曰:“是何言與,是何言與!昔者天子有諍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諸侯有諍臣五人,雖無道,不失其國;大夫有諍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家;士有諍友,則身不離於令名;父有諍子,則身不陷於不義。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諍於父,臣不可以不諍於君;故當不義,則諍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

可見孔子提倡的孝也是理性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