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賢的智慧》

《聖賢的智慧》

智慧,是在眾人遇事時看不到結果、找不到解決方法的時候,能看得遠、有解決之道的能力。智慧不是單純的“知識”所能概括的,而是一種心靈素質和運籌的能力,是行為、實踐意義上的謀略方法,有著深刻的實用價值。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智慧也不是與生俱來的,沒有先人的積澱,我們的大腦無論多么發達。也不可能有現在的智慧。而在汗牛充棟的古代典籍里,如何甄選適用的智慧呢?在這個快節奏的現代生活里。我們莫若直接從中國思想智慧的發源之處——先秦諸子的生存智慧中尋起。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在其著作《歷史的起源與目標》中說:“公元前8世紀到公元前2世紀,是人類現有文明的原始積累期,即所謂的‘軸心時代’;人類一直就是靠這個軸心時代所產生的思想和創造的一切而生存的,並且每一次新的飛躍都勢必將回顧這一時期……”春秋戰國時期則正是中國思想文化發展的“軸心時代”。當時,社會結構的動盪、典章制度的更迭、王權式微諸侯異政的政治格局,營造了思想史上的百家爭鳴、百花齊放。那時的思想家頭腦里沒有固定的模式,沒有獨尊的權威,產生了充滿智慧、學識淵博的老聃、孔丘、管仲、莊周、孟軻、荀況、韓非等一大批思想巨子,這非聖即賢的古人們蜂起並作,各引一端,創造了無窮的智慧,正是我們學習、揣摩、品味的最好對象。
《莊子·秋水篇》有這樣一個故事: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河水浩瀚,以至兩岸不辨牛馬。掌管黃河之神的河伯驕傲起來,感到自己的偉大和壯闊。河伯順流而下,看到一望無際的大海,於是望洋興嘆,才知道自己的渺小與無知。而品讀聖賢的智慧,也會讓人產生這樣的感覺,往往不禁也“望洋興嘆”。心悅誠服。
讀古人的書,就像在聽一個個睿智的老人講述他所經歷的故事,可以豐富我們的閱歷,增添我們為人處世的學問和修養,而先秦聖賢們的哲學,尤其有這樣的效果。老子的深邃、孔子的淳厚、莊子的超逸、孟子的英氣、荀子的理智、韓非子的尖銳,都可以給我們深刻的啟迪。在這些聖賢的智慧中,都隱藏著豐富的現實意義,走進他們的精神世界,都會從中找到你所需要的某種東西。無論你是智是愚,是貧是富,是官是民,都可以從中受到教益。在這些聖賢面前,我們現代人可以品頭論足,可以各抒己見,但無不感到自己的無知、貧乏和卑微。
在浩如煙海的古代典籍中,逐一品讀一部部深邃難懂的宏篇巨著,實在有強人所難之嫌。為了適應現代社會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和讀書習慣。讓讀者更全面、更便捷地了解古代聖賢的思想智慧,《聖賢的智慧》選取了《論語》、《道德經》、《管子》、《莊子》、《孟子》、《荀子》、《韓非子》等書的部分內容,採擷其中最有影響、現今仍有活力和價值的名言警句,並附譯文和簡單的評析;為了提高可讀性,還為這些名言配上了相關的故事。使讀者能夠輕鬆愉悅地理解先賢名言的智慧精髓。
全書分為六輯。分別從“求知的態度與方法”、“素質的修養與提升”、“人生的價值與品位”、“為人處世的方法與原則”、“社會生存的謀劃與管理”和“思想境界的超脫”六個方面談起。使讀者能夠按其所需。充分領略聖賢的深刻智慧。

目錄

第一輯求知的態度與方法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人人平等,皆可成賢
專心致志,聚精會神
人之與學,如琢如磨
三人同行,必有我師
虛懷著谷,有容乃大
學元止境,樂而好之
心領神會,順其自然
兩視眼不明,兩聽耳不聰
知有所困,神有不及
事情雖小,不做不成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真學為己,假學為人
盡信其書,莢若元書
為師之道,溫故知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