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工記譯註》

《考工記譯註》

《考工記譯註》是一部出版書籍,作者是聞人軍。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考工記譯註》對我國第一部手工技術彙編《考工記》做了詳細地譯註。
·查看全部>>
·《窗里窗外》林青霞唯一自傳>>·《超好看》南派三叔主編65折熱賣>>

內容簡介  

 《考工記》是我國第一部手工技術彙編,聞名中外的科技名著。相傳春秋戰國時作,列為《周禮》“冬官”,為儒家經典的一部分。《考工記》譯註。將古樸的原文譯成白話,詳加注釋,將《考工記》中有關“百工之事”及官營、家庭手工業的“三十二工”結合現代科學技術分列細述。附“考工記著作年代新考”等,供相關讀者閱讀參考。
·查看全部>>

目錄

前言
卷上
總敘
一、輪人
二、輿人
三、輔人
四、攻金之工
五、築氏、冶氏、桃氏
六、鳧氏
七、栗氏、段氏(闕)
八、函人
九、鮑人
十、韗人、韋氏(闕)、裘氏(闕)
十一、畫繢
十二、鍾氏、筐人(闕)
十三、巾荒氏
卷下
十四、玉人、楖人(闕)、雕人(闕)
十五、磬氏
十六、矢人
十七、陶人、
十八、梓人
十九、廬人
二十、匠人
三一、車人
二二、弓人
插圖目錄

附錄

一、馬融《周官傳》節錄
二、鄭玄《三禮目錄》節錄
三、陸德明《經典釋文》節錄
四、林希逸《庸齋考工記解》節錄
五、徐玄扈先生《考工記解》跋
六、江永《周禮疑義舉要》節錄
七、考工記圖
八、考工記圖後序
九、程瑤田《考工創物小記》節錄
十、考工記的年代與國別
十一、《考工記》成書年代新考
十二、《考工記》的版本源流
後記
·查看全部>>

前言 

 《考工記》是我國第一部手工藝技術彙編,名聞中外的古代科技名著。已故科學史家錢寶琮先生曾經指出:“研究吾國技術史,應該上抓《考工記》,下抓《天工開物》。”這一見解十分精闢。恩師王錦光先生曾聞道於錢先生,後來他把這個師訓傳給了我。的確,綜觀中國古代技術史,如果說明末的《天工開物》(初刊於1637年)給我國古代技術傳統以成功的總結,那么為其作出光彩的開端的,就非《考工記》莫屬了。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博士(JosephNeedham,190ff-1995)在其煌煌巨著《中國科學技術史》中,視《考工記》為“研究中國古代技術史的最重要的文獻”。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錢臨照(1906-1999)先生稱“考工記乃我先秦之百科全書”(《(考工記)導讀》1996年第二版題字),代表了科技史界的主流看法。《考工記》的作者佚名,文字簡古,亦非一時一地一人所作。關於它的成書年代,曾經有過種種說法。其中郭沫若先生的“春秋末年成書說”,在海內外產生過較大的影響;但不少領域的專家學者認為它是戰國時期的著作。也有早至西周、春秋早期,晚至秦、漢成書的觀點。時至今日,《考工記》成書年代之爭仍在繼續。筆者認為:《考工記》的內容絕大部分是戰國初年所作,有些材料屬於春秋末期或更早,編者間或引用周制遺文;在流傳過程中,已有所增益或修訂。然從總體上說,《考工記》採用齊國的度量衡制度,引用不少齊國方言,大部分記載能和戰國初期的出土文物資料相互印證,不妨稱之為戰國初期齊國的官書。
·查看全部>>插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