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根斯坦的侄子》

《維根斯坦的侄子》

伯恩哈德說:“想到死亡一切都是可笑的。”他以極富音樂性的文字,犀利的誇張、重複和幽默,將人類境遇中種種愚鈍與疾病,痛苦與冷漠,習慣與禁忌推向極端,展現了人與人之間溝通的艱難。

基本信息

看點

維根斯坦的侄子維根斯坦的侄子

•最值得期待的德國純文學作家:托馬斯•伯恩哈德是“二戰”後德語文壇最富爭議的文學鬥士,曾獲得過奧地利國家文學獎,畢希納文學獎等重量級文學大獎。被耶利內克認為是比自己更應該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文學大師,深受帕穆克等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推崇。

•最特立獨行的文壇鬥士:他曾被兩次提名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但主動聲稱即使獲獎也會拒領。他的作品刺痛了奧地利許多權勢者,經常遭到禁止出版或禁止上演。他也在去世前立下遺囑:他所有的已經發表的或尚未發表的作品,在他去世後在著作權規定的年限里,禁止在奧地利以任何形式發表。

內容簡介

“現在我知道了,我們許多年從一個人身旁走過,卻不知道這人是誰。現在我知道了,數十年我曾從一個人身旁走過,而不知道他是誰。”

作為伯恩哈德作品系列的第一卷,本書包含了三個關於死亡的故事。

《波斯女人》:關於愛情、報復和死亡的故事

《維根斯坦的侄子——一場友誼》:關於友誼、理解與死亡的故事

《制帽匠》:關於親情、尊重與死亡的故事

作者簡介

托馬斯•伯恩哈德ThomasBernhard,奧地利著名小說家、戲劇家,被稱為“阿爾卑斯山的貝克特”、“敵視人類的作家”、“以批判奧地利為職業的作家”、“災難與死亡作家”。公認為“二戰”後德語文壇最富爭議與影響力的作家之一,作品被譯為45種語言。特立獨行的伯恩哈德,以批判的方式關注人生(生存和生存危機)和社會現實(人道與社會變革)。文字極富音樂性,以犀利的誇張、重複和幽默,將人類境遇中種種愚鈍與疾病,痛苦與冷漠,習慣與禁忌推向極端,向紛亂昏暗的世界投擲出一支支光與熱的火炬。譯者簡介:馬文韜,北京大學德國語言文學系教授,奧地利伯恩哈德基金會顧問委員會委員,德國格里姆豪森協會理事。著有《瑞士德語文學史》。譯著有小說《黑白天使》、《歷代大師》,詩歌《傅立特詩選》、《特拉克爾詩選》等,戲劇《畢德曼與縱火犯》、《罵觀眾》、《安道爾》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