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工程師》

《結構工程師》

《結構工程師》是由華東建築設計院同濟大學主辦的理論與實踐並重的學術性期刊。以廣大土木建築工程設計科研、施工和結構工程師為主要對象,也是未來的工程師——大學生以及教師的良好讀物。

基本信息

本刊是理論與實踐並重的學術性期刊,以廣大土木建築工程設計科研、施工和結構工程師為主要對象,也是未來的工程師——大學生以及教師的良好讀物。

《結構工程師》《結構工程師》

聯繫方式

主管單位:教育部

主辦單位:華東建築設計院同濟大學

主編:呂西林

地址: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郵政編碼:200092

電話:021-6598494563217420-8220

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結構工程師》《結構工程師》

國際標準刊號:ISSN1005-0159

國內統一刊號:CN31-1358/TU

單價:10

定價:60

徵稿簡則

《結構工程師》由國家教育部主管,同濟大學、華東建築設計研究院主辦,同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協辦的學術性刊物。主要刊登有關設計方法研究、結構分析、抗震與抗風、地基基礎、試驗研究、結構加固與改建、工程施工、科技動態、文獻綜述等方面的文章。關鍵字:結構工程師徵稿簡則華東建築設計研究院同濟大學學術性刊物設計方法結構分析地基基礎
學科分類:TU-4[工業技術>建築科學] O52-55[數理科學和化學>高壓與高溫物理學]
相關文章:主題相關

網站

期刊網站開通網上投稿系統,網址:http://www.structural-engineers.com.cn

免費視聽網址:http://sztol.cn/Audition/edu24ol/GongCeng/jiegou/Audition_1054.shtml

教授介紹

呂西林教授

《結構工程師》呂西林

呂西林,1955年生,同濟大學結構工程與防災研究所所長,是我國恢復研究生制度後同濟大學培養的第一名博士,主要從事結構抗震研究及工程套用工作。1994年入選跨世紀優秀人才計畫;1996年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2000年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2001年獲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主要的學術兼職有:中國地震學會兩屆理事及地震工程專業委員會三屆副主任委員、中國建築學會抗震防災分會副理事長、中國建築學會高層建築抗震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建築學會建築結構分會副理事長、全國超限高層建築工程抗震審查專家委員會委員、上海市超限高層建築工程抗震審查專家委員會委員、國際結構控制協會會員、國際雜誌《亞洲建築與建築工程》主編、《結構工程師》主編、《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副主編、《建築結構學報》等6本學術雜誌的編委。

呂西林教授師從朱伯龍教授,自1980年開始從事工程結構抗震理論和套用方面的研究。先後主持了50多項地震工程領域的國家及省部級重要科技項目和重大工程研究,其中國際合作項目7項、縱向科研課題19項、重大工程服務項目26項。創建了高層建築振動台模型試驗技術和抗震分析模型及方法,主持完成了30多個大型複雜高層建築的抗震研究,其中包括全球結構高度第1的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大廈等重大工程。開發了組合消能減震支撐新體系、阻尼器連線主樓與裙房進行消能減震的新體系、以及組合基礎隔震系統,獲得國家專利並套用於重大工程。參與國家協會標準《矩形鋼管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的編制。進行了建築結構抗震的基礎研究,編著了《鋼筋混凝土結構非線性有限元理論與套用》著作,被教育部評為首批研究生教學用書(1998年)。

在“結構抗震防災新技術研究及其工程套用”方面研究取得了創新性的成果,研究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2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1等獎3項,省部級科技2等獎和3等獎11項,獲專利9項。主編技術標準4本,參編3本。發表論著220多篇(部),論著被SCI收錄20篇,EI收錄66篇,ISTP收錄23篇,被他人正面引用2309次。

呂西林教授投身科研工作的同時還非常重視教學工作,先後為本科生講授“工程結構抗震”、為研究生講授“鋼筋混凝土非線性分析”等課程。目前已經培養了地震工程領域的博士37名,碩士34名,博士後出站人員11人,目前在讀博士生22名,在讀碩士生8名。培養的學生中6人晉升為教授,15人晉升為副教授,為地震工程科技工作後備力量的培養做出了一定的貢獻。由於在地震科技工作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在2007年8月被中國地震局、科技部、國防科工委、中國科學院和國家科學基金委等五部委授予“全國地震科技工作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刑選

2008年第三期

《結構工程師》《結構工程師》

山坡地區建築的基礎設計
鄭毅敏;盧宇航;胡宇濱;沈偉宇;趙昕
山坡地區工程地質情況複雜,地勢起伏變化,持力層埋藏深淺不一,基礎設計難度較大。結合泉州師範學院眾多實際工程,分析了山坡地區工程地質特點,並對山坡地區的持力層與基礎形式選擇做了分析。在山坡地區由於基岩埋藏相對較淺,承載力較高,同一結構單元內可同時採用兩種不同的基礎形式,並可選擇多種基岩作為其持力層。另外對山坡地區的嵌岩樁基設計、施工勘察與樁基檢測亦做了研究。最後以泉州師範學院圖書館為例,詳細介紹了山坡地區基礎設計過程,通過估算不同基礎形式的不均勻沉降大小驗證了同一結構單元採用不同基礎形式的可行性。
【作者單位】:同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上海200092(鄭毅敏;胡宇濱;沈偉宇;趙昕);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上海200092(盧宇航)
【關鍵字】:基礎工程;山坡地基礎;嵌岩樁;基礎選型;樁基設計
【分類號】:TU470
【DOI】:CNKI:SUN:JGGC.0.2008-03-008
【正文快照】:
1概述在山坡地區,工程地質情況較為複雜,地勢起伏變化,持力層埋藏深淺不一,建設場地內可能存在多種地質情況。工程設計,尤其是基礎設計時存在一定的難度。泉州師範學院東海校區為典型的山坡地區,通過對該校區眾多項目的設計,得到了一些山坡地區基礎設計經驗。泉州師範學院東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