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聶夫的成功投資》

《約翰·聶夫的成功投資》

《約翰·聶夫的成功投資》由三部分構成,第一部分走進溫莎是約翰·聶夫的童年以及求學過程直至進入溫莎基金的歷程。第二部分永恆的法則是對投資者最有參考意義的約翰·聶夫的投資思路和低市盈率投資法的詳細講解。第三部分流水賬則是約翰·聶夫30年投資過程的記錄,其中有很多成功以及失敗的案例,是非常好的案例教學教材。

基本信息

簡介

《約翰·聶夫的成功投資》約翰·聶夫的成功投資

內容概要:

有些人把聶夫稱為價值投資者,有些人稱他為逆向投資者,而聶夫更喜歡稱自己為低市盈率投資者。他認為,低市盈率的股票既有機會獲得更大的上漲空間,又有更小的風險損失。在這本自傳性的投資經典中,聶夫一邊生動地講述自己從事基金投資的半生歲月,一邊闡述自己的投資原則和技巧,既讓人讀得津津有味,又讓人獲益匪淺...... 

編輯推薦

《約翰·聶夫的成功投資》是嚴肅投資的必讀。聶夫的業績眾所周知,本書則理清了他如何創造業績的投資原則。我也向CEO推薦這本書,它展示了同一個世界的另一面。
——約翰·里德花旗前董事長兼CED
醜陋的股票往往是漂亮的。如果溫莎基金的投資組合看起來很容易讓人認同,那么可以說我們在敷衍了事。
——約翰·聶夫
我們把林奇和聶夫的風格比較一下,就會覺得很有趣。林奇是兔子,聶夫是烏龜。與傳統的龜兔賽跑故事不同的是,林奇是只勤奮的兔子,聶夫是只激情的烏龜,誰都不比誰差。讀林奇的書,總會讓人豪情萬丈,以為自己明天可以找到一大把成長10倍的股票;讀聶夫的書,會覺得投資很難,也許你終於找到一隻成長10倍的股票,可由於你沒有堅忍的耐力,結果是虧損出局。
——張志雄
能夠長久戰勝市場的投資經理屈指可數,約翰?是聶夫就是其中的一位。本書以強烈的聶夫風格和充滿魅力、幽默的筆觸,闡述了有關價值投資方法和長期回報的深刻見解。
——伯頓G.馬爾基爾《漫步華爾街》作者

前言

證券投資是很容易產生各種成功者和英雄的行業,每一次的牛市都會產生大量的“股神”、贏家和暴富神話。但是,通常這些來得快去得也快。想想看有幾個人還能記得幾年前的股市風雲人物?所以說,時間很重要,時間是甄別投資行業中成功人士的最有效武器,因為只有那些最頂尖的人才能在漫長的時間中屹立不倒。
經歷了漫長歲月檢驗的成功投資者並不多,而約翰·聶夫就是其中之一。約翰·聶夫執掌溫莎基金長達30餘年,期間創造了讓人瞠目的紀錄。我們都知道,大型共同基金很難長期戰勝市場平均,但是溫莎基金卻在超過30年的時間裡平均每年領先市場超過3%。這樣的成績看起來似乎沒多少說服力,但是要知道這是在承擔遠小於市場平均的風險下取得的,而且考慮到時間因素,能夠長期做到這樣成績的除了巴菲特等少數幾個人外,無人還能做到。
有一個值得我們關注的地方是,取得這樣的成績,約翰,聶夫並沒有使用什麼高深的投資技巧及數學模型什麼的,而是使用了最廣為人知的投資方法——低市盈率投資法。這就引出了一個問題,投資成績的好壞往往並不取決於某人是否掌握了某種投資聖經,而是取決於投資者是否能夠堅持簡單卻符合邏輯的投資策略。還好,約翰。聶夫並沒有隱藏自己成功的秘密,而是無私地將其30多年的經驗和總結公布了出來,在這本《約翰·聶夫的成功投資》中,我們可以重溫大師創造輝煌的過程和投資思路的總結記錄。
《約翰·聶夫的成功投資》由三部分構成,第一部分“走進溫莎”描寫的是約翰·聶夫的童年以及求學過程直至進入溫莎基金的歷程。第二部分“永恆的原則”,是對投資者最有參考意義的約翰·聶夫的投資思路和低市盈率投資法的詳細講解。第三部分“市場流水賬”則是約翰·聶夫30年投資過程的記錄,其中有很多成功以及失敗的案例是非常好的教學案例。
約翰·聶夫的投資風格概括起來有7條:
1.低市盈率:
2.基本增長率超過7%;
3.收益有保障;
4.總回報率相對於支付的市盈率兩者關係絕佳;
5.除非從低市盈率得到補償,否則不買周期性股票
6.成長行業中的穩健公司;
7.基本面好。
從這7條上看,聶夫的投資策略保守的很,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這是一個沒有保證的行業,溫莎追求的是,儘量讓回報和風險的天平傾向回報一側。這種風格實際上和格雷厄姆的安全邊際概念有異曲同工之妙,也都符合孫子兵法里的“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的原理。
第2、6、7條里我們可以看出,聶夫並不只是單純地追求低市盈率,也追求增長率,只是和現在流行的追求高增長不同,聶夫追求的是穩健的、可以控制的增長率。一方面這是從保守的角度出發,另一方面,歷史統計數據表明,高增長率是無法長期持續的。聶夫還很重視分紅率,認為分紅率是投資總收益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而高分紅率和低市盈率往往是相輔相成的。
聶夫本質上是一個逆向投資者,這和他小時候與路標都能辯論的執拗個性有關。聶夫擅長尋找那些目前處於“水深火熱”中,但是有潛力的逆向股票,通過這些投資,溫莎獲取了高額回報。不過這些收益也不是來得容易,因為堅持低市盈率的逆向投資策略,往往使得溫莎在牛市里落後市場,而在市場降溫時就會遙遙領先。應該說是聶夫的堅韌個性成就了其逆向投資的威名,也成就了溫莎的赫赫盛名。不過,我們在學習成功者的時候也不能照搬一切,逆向投資雖然有效卻也未必能適合所有的投資者,在投資策略上保持和自己的個性相符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這樣才能容易堅持下去。
對比同樣都是共同基金界大師級別的彼得·林奇,可以發現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兩人都熱衷於通過逛商場的方式來選股。聶夫通過逛商場發現的一號碼頭公司,在6個月內給溫莎帶來了100%的利潤。這都是最簡單的實地考察方法,我想這對於普通投資者尤其具有指導意義。作為普通投資者,大部分人沒有機會能拜訪上市公司老總,獲取上市公司經營狀況的第一手資料,但是通過這樣“踢輪胎”方式的考察,投資者一樣可以得到有關公司經營狀況的有效信息。
另外一個共同點就是兩個人都將目標股票進行了分類,可以按照不同的分類特點來採取不同的投資策略。和林奇將股票分成6類(請參考《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一書)不同,聶夫將股票分成了4類:(1)高知名度成長股;(2)低知名度成長股;(3)慢速成長股;(4)周期成長股。聶夫認為高知名度成長股是需要迴避的,因為高知名度成長股通常其市盈率也很高,一旦公司不能實現投資群體的期望,那么就會出現迅猛的下跌。我想闡釋這一觀點最好的例子就是在本次行情中藍籌股的表現了,曾經一度成為價值投資象徵的藍籌股們出現了大幅的下跌,成為最嚴重的受災區。聶夫推崇低知名度成長股,因為低知名度成長股完全符合其低市盈率穩健成長率的投資標準。一旦這些低知名度的成長股被市場發現,那么帶來的會是成幾倍的上漲。聶夫的投資案例中有很多這樣的成功案例。
第二部分“永恆的原則”中提到“賣出的理由”這部分,我認為是本書中最有價值的內容之一,尤其是在目前這種將價值投資和長期持有不賣出等同化的環境中,看一看大師的做法會有很好的參考意義。溫莎賣出股票的最終原因有兩條:(1)基本面變壞;(2)價格到達預定值。聶夫認為只要基本面安然無恙,不介意持有股票3年、4年甚至5年時間,但是這並不能阻止溫莎在適當的時機迅速獲利出局,溫莎曾經有過持有股票不足一個月的情況。
愛上一隻股票是很容易的事情,卻也非常危險,溫莎買入並擁有的股票都是為了賣出,這種觀點可能和國內投資者耳熟能詳的長期持有觀點相衝突,但是個人認為這種理念和做法更實際一些。因為考慮到機率問題,一個人在上千隻股票中選中一個百年老店、長期成長的好公司的機率有多大?可口可樂這樣的常青樹公司中國終有一天也會出現,但是更多的企業會遵循“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所以,作為普通投資者最好不要過高地估計自己的能力和運氣。投資也是一種事業,買和賣之間做到收放自如才能經營好自己的事業。
仔細分析聶夫的成功投資策略就能發現,包括巴菲特、林奇在內的大部分成功者的投資策略其實都很相似。說起投資,其實並無秘密可言,成功的方法就這么簡單地放在了投資者面前。那么決定一個投資者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到底是什麼呢7我認為就是“堅持”二字,只有能夠堅持這種簡單的投資策略的人,才能有機會最終勝出。讀一讀書中占了大量篇幅的溫莎投資流水賬部分,你就能對此有更深刻的理解,而這段實際投資過程的記錄結合聶夫的投資策略,也會是最好的投資教材。
孔子說:“溫故而知新”,用心學習成功者和先行者的經驗,必定能夠大大縮短投資者摸索和實踐的過程,而《約翰·聶夫的成功投資》則是提供這樣經驗的一本好書。
權成光

評價

(一)
無論過去現在,總時不時地有人冒出來宣稱,格雷厄姆原則已經過時了。尤其是在中國股市,經過一年超過70%的持續下跌,一些人們對價值投資和長期投資理念的信任度從沸點降到了冰點。

作為格雷厄姆原則的忠實執行者,約翰·聶夫長達31年執掌溫莎基金的成功經歷——22次跑贏市場,基金增長55.46倍,累計平均年複利回報率達13.7%,超過市場平均收益率3%以上——極有說服力地印證了格雷姆原則的長久生命力。
雖然有人稱聶夫為逆向投資者,但他本人更偏好另一個稱呼:低市盈率投資者。因為這更加精確地描述了他引領溫莎基金走向持續成功的投資風格。
聶夫的投資風格比較獨特之處,筆者以為,有三個方面:
第一是選股七要素。
1、低市盈率。一般低於市場平均值的40%至60%。低市盈率的股票通常是冷門股,能帶來雙重的獲利邊際:向上則積極參與了可能大幅增值的股票,向下則很有效防範了風險。

2、基本增長率超過7%。一個低市盈率股票到底值不值得關注,關鍵還得看其成長性。低市盈率的股票同時擁有7%以上的增長率,聶夫就認為它被低估了,股價上漲空間巨大,如果它分紅也不錯,更是機會難得。
3、收益有保障。除了公司的收益增長率,還重視分紅回報。低市盈率的投資策略的好處之一就是經常可以享受到很高的分紅,而且因為股價的形成總是建立在預期收益增長率的基礎上,分紅前後對股價的影響很小,所以股東分紅相當於是免費的。
4、總回報率相對於支付的市盈率兩者關係絕佳。總回報率是聶夫戰勝同行的法寶之一,它描述的是一種成長預期:收益增長率加上股息率。例如,一家公司的收益增長率是12%,股息率是3.5%,總回報率等於15.5%。聶夫偏好市盈率是總回報率一半的股票。
5、如果市盈率沒能獲得補償,不買周期性股票。對周期性股票,時機的把握就是一切。周期性行業的高峰和低谷很難

準確預測,對此聶夫採取了保護措施:只購買那些預計市盈率就要跌到底部的周期股。一般,採用低市盈率購買周期公司在公司報導收入增長的6至9個月之後獲利最大。
6、成長行業中的穩健公司。它們有著穩固的市場地位和巨大的上漲空間,當被壞訊息打擊而進入低市盈率狀態時加以關注。
7、基本面好。僅有低市盈率還不夠,基本面和平均標準接近,而市盈率卻很低,才說明公司的價值作未被充分認識。買賣決策取決於基本面的導向。
第二是“衡量式參與”投資組合策略。
傳統的投資組合策略是按照行業分類,而聶夫打破了這樣的束縛,發明了獨特的“衡量式參與”投資策略,重建了4大投資類別:高知名度成長股、低知名度成長股、慢速成長股與周期成長股。在這個全新的投資框架中,最與眾不同的

就是德高望重的藍籌成長股在重要性等級上處於最底層。原因不言自明,這些股票家喻戶曉,已被過度挖掘了。與此同時,一些單調乏味的股票反而在投資組合中占據突出地位。
第三是簡單務實的賣出策略。
聶夫認為,溫莎基金的出色業績不僅依靠選擇低市盈率的優質股票,還依靠一個堅定的出售策略,兩者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他賣出股票的最終原因只有兩條:
1、基本面變壞。通過兩個指標衡量:預期收益和5年增長率。如果對此失去信心,將全速撤離。
2、價格達到預定值。即建立目標價格,並且在股價靠近該價格的過程中持續賣出。“我們不會試圖抓住最後一美元,

在股價頂部逃走不是我們的遊戲法則。追求投資利潤最大化將面臨之後不斷下跌的風險,這是讓人悲痛欲絕的事情。”
10年前,我就讀過約翰·聶夫作為“低本益比射手”的傳奇故事。今天閱讀約翰·聶夫本人撰寫的《約翰·聶夫談投資》,頗有溫故而知新之感。我現在更多思考聶夫的“低市盈率投資哲學”持久成功背後的秘密。
秘密之一:逆向投資。
聶夫奉行嚴格、系統的逆向投資策略。深刻的頭腦一定是反向思維的頭腦。小時候聶夫就有和路標爭辯的傾向,長大後則和整個市場爭辯。格雷厄姆說過:“如果總是做顯而易見或大家都在做的事,你就賺不到錢。”低市盈率投資是逆向的,反大眾的,反人性的,正是因為和大家做的事不一樣,幾乎沒有競爭,“夫唯不爭,故無尤”,才具備持久成功的基礎。

密之二:物極必反。
清代劉熙載在《藝概·書概》的怪石論中說:“怪石以醜為美,醜到極處,便是美到極處。”無獨有偶,大洋彼岸的約翰·聶夫在《約翰·聶夫談投資》序“花旗的投資傳奇”中總結道:“對我們來說,醜陋的股票往往是美麗的。如果溫莎基金的投資組合看起來就很容易讓人認同,那么可以說我們在敷衍了事。”
醜陋的股票之所以變得美麗,和投資者收益的基本原理密切相關。西格爾教授在《投資者的未來》一書中曾說:“股票的長期收益並不依賴於實際的利潤增長情況,而是取決於實際的利潤增長與投資者預期的利潤增長之間存在的差異。”醜陋的股票通常都是公司碰到暫時困難,遭遇壞訊息的襲擊,人們的預期自然很低,而且往往誇大負面因素,走向極端,一旦真實的基本面情況沒有大家想像的那么壞,利潤增長超過了市場預期的水平,投資者就能從這個“剪刀差”中獲得高額收益,醜陋的股票反而變得美麗起來。
比爾·蓋茨曾經說過:“人們總是高估一年內發生的事情,而低估十年後發生的事情。”在目前的全球金融危機中,悲觀主義四處漫延,在看重眼前的人們眼裡,股票已經醜到了極處,那么,在聶夫式富有遠見、善於逆向思考的投資者眼裡呢?

(二)

證券投資是很容易產生各種成功者和英雄的行業,每一次的牛市都會產生大量的各類股神、贏家、暴富神話等。但是通常這些來得快去得也快,想想看有幾人還能記得幾年前的股市風雲人物?所以說,時間很重要,時間是甄別成功人士的最有效武器。因為只有那些最頂尖的人才能在漫長的時間中屹立不倒。經歷了漫長歲月檢驗的成功投資者並不多,而約翰·聶夫就是其中之一。約翰·聶夫執掌溫莎基金長達30餘年,期間創造了讓人瞠目的記錄。我們都知道,大型共同基金很難長期戰勝市場平均,但是溫莎基金卻在超過30年的時間裡平均每年領先市場超過3%。這樣的成績看起來似乎沒多少說服力,但是要知道這是在承擔遠小於市場平均的風險下取得的,而且考慮到時間因素,能夠長期做到這樣成績的除了巴菲特等少數幾人外無人做到。有一條值得我們關注的地方是,取得這樣的成績約翰·聶夫並沒有使用什麼高深的投資技巧,數學模型什麼的,而是使用了最廣為人知的投資方法,低市盈率投資法。這就引出了一個問題,投資成績的好壞往往並不取決於某人是否掌握了某種投資聖杯,而是取決於投資者是否能夠堅持簡單卻符合邏輯的投資策略。還好,約翰·聶夫並沒有隱藏自己成功的秘密,而是無私的將其30多年的經驗和總結公布了出來,在這本《約翰·聶夫的成功投資》我們可以重溫大師創造輝煌的過程和投資思路的總結記錄。
聶夫本質上是一個逆向投資者,這和他小時候和路標都能辯論的執拗個性有關。聶夫擅長尋找那些目前處於水深火熱中,但是有潛力的逆向股票,通過這些投資溫莎獲取了高額回報。不過這些收益也不是來得容易,因為堅持低市盈率的逆向投資策略,所以溫莎往往會在牛市里落後市場,而在市場降溫時就會遙遙領先。應該說是聶夫的堅韌個性成就了其逆向投資的威名也成就了溫莎的赫赫盛名。不過,我們在學習成功者的時候也不能照搬一切,這逆向投資雖然有效卻也未必能適合所有的投資者,在投資策略上保持和自己的個性相符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這樣才能容易堅持下去。
對比同樣都是共同基金界大師級別的彼得·林奇,可以發現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兩人都熱衷於通過逛商場的方式來選股。聶夫通過逛商場發現的《一號碼頭》公司在6個月內給溫莎帶來了100%的利潤。這都是最簡單的實地考察的方法,我想這對於普通投資者尤其具有指導意義。作為普通投資者大部分人沒有機會能拜訪上市公司老總,獲取上市公司的第一手經營狀況,但是通過這樣踢輪胎方式的考察,投資者一樣可以得到有關公司經營狀況的有效信息。
另外一個共同點就是兩人都將目標股票進行了分類,可以按照不同的分類特點來採取不同的投資策略。和林奇將股票分成6類(請參考彼得·林奇成功投資一書)不同,聶夫將股票分成了1.高知名度成長股;2.低知名度成長股;3.慢速成長股;4.周期成長股等四類。聶夫認為高知名度成長股是需要迴避的,因為高知名度成長股通常其市盈率也很高,一旦公司不能實現投資群體的期望,那么就會出現迅猛的下跌。我想闡釋這一觀點最好的例子就是在本次行情中藍籌股的表現了,曾經一度成為價值投資象徵的藍籌股們出現了大幅的下跌,成為最嚴重的受災區。聶夫推崇低知名度成長股,因為低知名度成長股完全符合其低市盈率穩健成長率的投資標準。一旦這些低知名度的成長股被市場發現,那么帶來的會是成幾倍的上漲。聶夫的投資案例中有很多這樣的成功案例。
賣出的理由:
這部分我認為是本書中最有價值的部分之一。尤其是在目前這種將價值投資和長期持有不賣出等同化的環境中,看一看大師的做法會有很好的參考意義。溫莎賣出股票的最終原因有兩條:1.基本面變壞;2.價格到達預定值。聶夫認為只要基本面安然無恙不介意持有股票3年、4年、甚至5年時間,但是這並不能阻止溫莎在適當的時機迅速獲利出局。溫莎曾經有過持有股票不足一個月的情況。愛上一個股票是很容易的事情,卻也非常危險,溫莎買入並擁有的股票都是為了賣出。
這種觀點可能和國內投資者耳熟能詳的長期持有的觀點相衝突,但是個人認為這種理念和做法更實際一些。因為考慮到機率問題,在上千隻股票中一個人選中一個百年老店長期成長的好公司的機率有多大?可口可樂這樣的常青樹公司中國終有一天也會出現,但是更多的企業會遵循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所以,作為普通投資者最好不要過高的估計自己的能力和運氣,投資也是一種事業,買和賣,收放自如才能經營好自己的事業。
仔細分析聶夫的成功投資策略,就能發現包括巴菲特、林奇在內的大部分成功者的投資策略其實都很相似,說起來有關投資,並無秘密可言,成功的方法就這么直白的放在了投資者面前。那么決定一個投資者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到底是什麼呢?我認為就是“堅持”二字,只有能夠堅持這種簡單的投資策略的人才能有機會最終勝出。讀一讀書中占了大量篇幅的聶夫的溫莎投資流水賬部分,就能對此有更深刻的理解,而這段實際投資過程的記錄結合聶夫的投資策略,也會是最好的投資教材。
孔子說:“溫故而知新。”用心學習成功者和先行者的經驗,必定能夠大大縮短投資者摸索和實踐的過程,而《約翰·聶夫的成功投資》則是這樣的一本好書。

作者

約翰·聶夫生於1931年,1955年進入克利夫蘭國家城市銀行工作,1958年成為信託部門的證券分析主管,1963年進入威靈頓管理公司,1964年成為溫莎基金經理,並一直擔任至1995年退休。在此期間,他將搖搖欲墜、瀕臨解散的溫莎基金經營成當時最大的共同基金。1985年底,溫莎基金為防止規模臃腫,停止接受新客戶。在31年間,溫莎基金總投資回報率55.46倍,而且累計平均年複利回報率達13.7%的紀錄,在基金史上尚無人能與其匹敵。在退休前,聶夫還一直兼任威靈頓管理公司的副總裁和經營合伙人。聶夫還曾義務為賓州大學管理校產基金,16年間成果顯赫,基金規模從最初的1.7億美元成長到了18億美元。他敏銳的投資才能使他的業務水平趨於完美。

在《約翰·聶夫的成功投資》自傳性的投資經典中,聶夫一邊生動地講述自己從事基金投資的半生歲月,一邊闡述自己的投資原則和技巧,既讓人讀得津津有味,又讓人獲益匪淺。有些人把聶夫稱為價值投資者,有些人稱他為逆向投資者,而聶夫更喜歡稱自己為低市盈率投資者。他認為,低市盈率的股票既有機會獲得更大的上漲空間,又有更小的風險損失。對於目前A股堅守在低市盈率大盤股的投資者而言,大盤股的疲弱表現讓人失望,不過約翰·聶夫的觀點或許能給人以信心。

讀後感

閱讀投資大師的著作,學習投資大師的成功經驗是投資者的必修課。今天,很大部分中國投資者早已對沃倫·巴菲特、彼得·林奇、喬治·索羅斯和吉姆·羅傑斯這樣的投資大師耳熟能詳。不過,值得我們學習的投資大師還大有人在,比如比爾·米勒,比如本文要介紹的約翰·聶夫(JohnNeff)。

在價值投資者圈中,很少人不知道聶夫的大名。他執掌溫莎基金31年,22次跑贏標準普爾500指數,投資增長55倍,在31年裡,每年超過標準普爾500指數3%。這3%看起來是一個小數,但是在31年時間裡,這個多出來的3%就是一倍多的贏利了。我們很想知道聶夫的投資理念,只是國內一直沒有出版他的論著,現在,機械工業出版社推出的這本《約翰·聶夫的成功投資》,讓我們有機緣去比較詳細地了解聶夫的投資理念了。

如今的資本市場上投資風格各種各樣,但在市場上能夠獲得長期穩定收益的投資理念並不複雜,也不像投資大眾通常想像的那樣,有什麼絕妙公式或孤本秘籍,在某種意義上說,簡單的事情最難做,聶夫的成功經驗,又一次印證了這一點。

外界稱聶夫是逆向投資者或價值投資者,他自己則說,他是低市盈率投資者。看市盈率選股,很簡單,任何一個投資者都能學會,我們周圍的一些投資者也偶爾為之,但能堅持下來的很少。問題不在於你確立什麼選股原則,難的是幾十年如一日,不管身處牛市還是熊市,不管是科技股升入雲霄還是消費類股墜入深淵,不追逐時尚,咬定青山不放鬆,只堅持低市盈率選股標準買入股票,在別人歡呼時冷靜,在別人恐懼時鎮定。這種做法顯得很呆板,似乎顯現不出大智慧,很難得到大眾的追捧和掌聲,所以注定是孤獨的事業。

但成功的投資就是這樣的呆板和簡單。

從1964年成為溫莎基金經理開始,到1995年退休,聶夫一直堅持這種投資風格,在31年的時間裡獲得了難以想像的成功,成為基金業歷史上的第一人。聶夫把他的投資風格歸結為以下幾點:低市盈率、基本增長率超7%、收益有保障、總回報率相對於支付的市盈率兩者關係絕佳、除非從低市盈率得到補償,否則不買周期性股票、成長行業穩健的基本面好的公司。

在這些要素中,低市盈率是基礎。但是這個基礎需要更多其他因素來支持,才可以保證低市盈率公司股票的價值。低市盈率不是因為公司突然大幅盈利造成的,也不是周期性公司進入收入高峰期導致的,更不是股市暴漲導致的投資收益大幅增長得到的,它一定是一個長期穩健發展的公司,只是因為市場冷落才出現低市盈率,這個市盈率的數值不是當前靜態的數值,而是根據公司未來的增長情況綜合考慮得到的。聶夫為了測度低市盈率,發明了總報酬率這樣一個新辭彙,它是指收益增長率加上股息率得到總回報率,總回報率除以市盈率得到總報酬率,總報酬率大於0.7的股票是溫莎可能買進的目標。總報酬率的計算方法,給那些想模仿聶夫投資風格的人提供了簡單可行的準則。

為何要選擇低市盈率股票呢?聶夫認為這樣的策略提供了雙重的獲利邊際:不像那些高增長率的股票,只要沒有達到增長預期,股價就會重創,而低市盈率股票的投資者本來就沒有想入非非的重大期望,公司盈利沒有達到預期或者近況不佳都不太會影響股價,可以說,在大盤下挫或公司盈利不佳時沒有多大風險;另一方面,如果大盤上漲或公司有了起色,股價就會快速上升,買入這樣的公司能獲得大幅增值。“市盈率上升潛力加上盈利改善,低市盈率股的股價增值不可小覷。”低市盈率投資者是價值投資者的一種形式,低市盈率提供了足夠的安全邊際,最大可能保證了本金不虧損的原則。

看起來如此簡單的投資方法,實行起來並不容易,不僅長期堅持很難,還要面對心理上的艱難挑戰。聶夫說:“我喜歡購買被冷落的股票,這種方法對我來說自然而然,但僅此還不足以戰勝市場,成功還需要足夠的恆心。當流行的觀點說你錯了的時候,你需要不為所動、堅持己見,這可不是本能或天性,相反,這是和人的天性相牴觸的。”從心理學角度來說,與大眾一致是心理上最輕鬆的選擇,與大眾相反則要遭遇心理煎熬。

低市盈率選股方法能夠成功,在某種意義上說,應該感謝的是那些頻繁的每日交易者。他們盯著電腦螢幕,不去設法了解公司的主營業務,對公司基本面毫無認識,對於市場上的大量信息無從取捨,沒有耐心加工整理這些信息並作簡單的邏輯推理,只是憑藉交易提示和膚淺認識進行買賣,他們不能對公司、行業、經濟趨勢做基本的分析,成為盲目的投機者,故而他們哄搶的股票常常是別人的殘羹剩飯,而恰恰把那些值得投資的好公司股票以低市盈率的價格奉送給了像聶夫這樣的投資者。令人憂心的是,這樣的局面隨著電子化交易的便捷,不是減少了而是加重了。正如聶夫說的:“天真的投資者總夢想著一夜暴富,但那永遠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對於這部分投資者,我們是最富感激之情的。我們這個國家過去是,現在是,而且很可能以後一直會是一片投機者的樂土。”投資和投機的區別不是哪個國家哪個市場的區別,而是一部分人理性,一部分人不理性的區別,或者說理性控制情緒還是情緒控制理性的區別。

聶夫將股票分成四類:高知名度成長股、低知名度成長股、慢速成長股、周期成長股,這種分類呈現的角度體現了成功投資需要的心理品質,即理性、耐性和冷靜,不站在聚光燈下,不追逐大眾喜歡的明星,在被冷落的地方發掘未來的明星。這種分類方式進一步保證了低市盈率選股成功的可能。
概括約翰·聶夫成功的投資經歷,就是選定一個簡單的原則,長期堅持下去,不隨大流,不怕寂寞,成功自然到來。“華爾街的喧囂無法擾亂我們的節奏,低市盈率投資雖然沉悶乏味,但始終是我們堅守的陣地。我們沒有什麼了不起,不過是有一些眼光,能夠堅持己見而已。市場的流行觀點只能充當我們的參照,但絕不可動搖我們的投資決定。”讓我們記住聶夫的這段話吧。

盤點有關股票書籍(一)

股票至今已有將近400年的歷史,它伴隨著股份公司的出現而出現,股票是一種有價證券,股票可以公開上市,也可以不上市。在股票市場上,股票也是投資和投機的對象。
《動能指標》
《約翰·聶夫的成功投資》
《華爾街點金人》
《黃金遊戲》
《機械交易系統》
《期貨交易技術分析》
《艾略特名著集》
《學以致富》
《沃倫·巴菲特之路》
《機構投資與基金管理的創新》
《克羅談投資策略》
《超越恐懼和貪婪》
《趨勢交易大師》
《打敗莊家》
《專業交易人士技術分析》
《積極資產配置投資者理財指南》
《投資思想史》
《從虧損到贏利》
《盤面細節分析》
《誰說圖表不會說謊》
《走進我的交易室》
《華爾街幽靈》
《世紀炒股贏家》
《證券混沌操作法》
《香港股史》
《非賭博式交易》
《看懂股市新聞》
《安東尼·波頓的成功投資》
《長贏投資》
《明明白白看年報》
《股票估值實用指南》
《超級交易員》
《散戶至上》
《股票投資就問三個問題》
《憨奪型投資者》
《股市穩賺》
《上市公司財務報表解讀》
《現金流量與證券分析》
《股市奇才》
《華爾街證券分析》
《股票大作手操盤術》
《金融市場技術分析》
《我如何在股市賺了200萬》
《中國式價值投資》
《華爾街狂人》
《股市趨勢技術分析》
《交易心理分析》
《鄧普頓爵士的金磚》
《在股市大崩潰前拋出的人》
《日本蠟燭圖教程》
《登峰之路》
《胡立陽股票投資100招》
《不落俗套的成功》
《30部必讀的投資學經典》
《股票買賣原則》
《通向財務自由之路》
《大投機家》
《股票操作學》
《短線交易大師》
《股票K線戰法》
《股市長線法寶》
《怎樣選擇成長股》
《道氏理論》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