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也要講故事》

《紀錄片也要講故事》

作者是紀錄片行業的資深行家,親身參與製作過多部經典紀錄片作品,深諳在紀錄片中講故事的策略與技巧。

基本信息

看點

頂尖紀錄片大師介紹講故事的策略。

深入剖析多種紀錄片類型,探索讓故事更具吸引力的元素。

教你把握故事結構,處理故事與紀錄片之間的關係。

追求兼具複雜性和完整性的故事,用影像的力量征服觀眾。

內容簡介

封面封面

本書從運用紀錄片講故事的角度出發,介紹了怎樣發掘現實生活中的戲劇性事件,並對這些素材進行巧妙安排,給觀眾提供獨特的視角與體驗。從拍攝前的調查研究、撰寫拍攝計畫,到攝影和剪輯的每一個步驟,作者都提供了有力的指導和建議。此外,書中匯集了大量真實案例,以及十多位當代頂尖紀錄片大師和專業人員的特別訪談。本書為希望吸引到更廣泛觀眾的紀錄片製作者提供了極其實用的方法和技巧。

新版本中增加了許多當代焦點問題,比如對低成本獨立電影的關注,對《超碼的我》《輪椅上的競技》、《時光如水》、《決堤時刻》等近幾年紀錄片佳作的分析。

作者簡介

希拉•柯倫•伯納德(SheilaCurranBernard),著名電影人、作家和顧問,麥克道威爾•科隆尼藝術村和維吉尼亞中心藝術創作方向研究員,近來供職於普林斯頓大學。她在策劃、製作一些由美國國家電視台播映、影院放映、博物館以及課堂使用的紀錄片項目方面經驗豐富,作品曾獲得艾美獎創作藝術獎、美國廣播電視文化成就獎,以及美國歷史學家組織設立的埃里克•巴爾諾獎。

媒體評論

這本書無疑是傑出的、有效的……((紀錄片也要講故事》引導讀者了解創作紀錄片的每一個步驟,從結構故事、規劃各階段工作到拍攝和剪輯。

——《幕後》(Backstage)

希拉精通如何通過影像的力量征服觀眾。她對故事複雜性和完整性的追求是貫穿此書的主題。

——一獨立影像與製片人協會(AssociationofIndependentVideoandFilmmakers)

本書自2003年首版以來已經兩次再版(2007年、2010年)。我曾寫過一篇博文,題為《版次意味著圖書的生命力》。一部圖書七年之內出版三次,足以表明它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本書探討的問題“紀錄片講故事”同樣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單萬里,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研究員

寫作背景

無論紀錄片還是故事片,其實都是在講故事。對於紀錄片講故事這個問題的探討也並非始於今天,而是很早就開始了,至少可以追溯到一戰時期甚至更早。紀錄片借鑑故事片的技巧稱為“紀錄片的故事化”,故事片借鑑紀錄片的技巧稱為“故事片的紀錄化”,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形成優勢互補格局。美國學者帕·泰勒在1949年發表的文章《故事片中的紀錄技巧》中曾經指出:“紀錄片中早早就播下了虛構的種子,而紀錄的種子進入故事片卻是後來的事情。”1940年代末美國電影的一個趨勢是“紀錄片極力想打進故事片這個大框框裡去”,而且“在故事片中使用紀錄技巧的流行做法把一些乙級影片提高到了甲級影片的地位”[美國]帕·泰勒《故事片中的紀錄技巧》,原載《美國季刊》雜誌1949年夏季號,後編入劉易斯·雅各布主編《紀錄的傳統》(美國諾頓公司1971年版),中文見單萬里主編《紀錄電影文獻》,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1年版,第399~409頁。。然而,“為什麼人們往往認為在紀錄片中採用虛構技巧降低了紀錄片的檔次呢?”這是我在十多年前編輯《紀錄電影文獻》時提出的問題單萬里《紀錄與虛構》,見單萬里主編《紀錄電影文獻》,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1年版,第16-17頁。

2010年,上海白玉蘭國際紀錄片影展主席應啟明在分析國產紀錄片的狀況時指出:“紀錄片的‘故事化’和故事片的‘紀錄化’其實是當今電影發展進程中的兩股潮流。讓中國的紀錄片善於‘講故事’,這不僅僅是一種拍攝手法,更是符合現代人審美需求的一種表現形式。”一些國內紀錄電影導演也意識到創作理念的改變,比如紀錄電影導演杜海濱表示:“紀錄片不是新聞片或者秘密途徑流通的地下電影,如今電影紀錄片的發展完全超乎了想像。紀錄片也要有觀影的快感,也要喚起觀眾的好奇心。”又如電視紀錄片《故宮》的導演周兵在拍攝電影紀錄片《外灘》時表示:“這部紀錄片要開口講故事,節奏要快。”此前,他在拍攝電視紀錄片《敦煌》時就引入了講故事的手法,結果大獲好評參見良友網(http://www.1926cn.com/news/content_3755.shtml)佚名文章《國產紀錄片院線受冷遇,“故事化”紀錄片前景好》。

過去時時去,未來天天來;誰能告訴我,何時是現在?這是我編輯《紀錄電影文獻》期間經常問自己的一個問題。此後,我一直思考這個問題,至今也未找到合適的答案。歷史是什麼?歷史是已經過去的事。未來是什麼?未來是即將過去的事。現在是什麼?現在是連線歷史與未來的橋樑。這座橋樑非常短,短得令人難以想像,我們說漢語的人甚至無法在現在說完“現在”兩個字,因為當我們說“在”的時候,“現”就已經成為歷史了。歷史永不駐足,現在流動不居,未來馬上就來,轉眼即成過去。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我們幾乎時刻生活在歷史中,生活在故事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