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收音機》

《童年的收音機》

由運城市河東影視文化有限公司投資拍攝的數字電影《童年的收音機》,於2008年金秋,在華夏文明發祥地——山西運城安邑唐代太平興國寺塔下完成拍攝。該片講述了上世紀60年代末以“小眼鏡”為中心的一群孩子們為了製作自己喜愛的一台礦石收音機,克服重重困難而發生的一連串有趣的故事,反映出當時文化生活比較匱乏,但孩子們那種活潑可愛,天真爛漫,積極上進,追求科學,暢想未來的精神風貌。影片由北京著名導演韓赤飛執導,小演員均為當地兒童,孩子們細膩純樸的演技,喚醒人們對美好童年的追憶……

基本信息

概述

《童年的收音機》《童年的收音機》

影片描寫了在大時代背景下小孩們的別樣世界,巧妙地將紅色經典電影的語彙與童稚的想法結合在一起,充滿中年人才能體會的時代幽默感。收集各種製造材料也引發出不少輕鬆詼諧的笑料,而數位小演員的表演亦有可圈可點之處,屬國產片中較有特色的、老少皆宜的兒童喜劇佳作。

基本資料

《童年的收音機》《童年的收音機》

片名: 童年的收音機
英文片名: The Radio in My Childhood
導演: 赤飛
編劇: 王偉慶
主演: 邢仕達飾小眼睛
鄭偉飾新剛
王樹清飾柱子

尚國偉飾柱子爸
類型: 兒童
地域: 內地
國家: 中國
出品年份: 2009年

劇情簡介

《童年的收音機》《童年的收音機》
故事發生在六十年代末晉西南的一個小鎮,圍繞著以“小眼鏡”,柱子、新剛等幾個小夥伴製作礦石收音機的故事展開。
那是一個很少見到玩具的年代,小鎮的孩子們天天玩著自己的遊戲——頂拐拐,女孩子們能擁有一個美麗的雞毛毽子已經非常令人羨慕。
十一歲的王國慶常戴著一個小眼鏡,他是這個院裡的孩子王,因為愛看書,國慶總是顯得比別的孩子更有“學問”,他常常掛在嘴邊的都是一些“深奧”的科學問題,與小夥伴玩耍中的他也總把“科學”兩字掛在嘴上,這讓國慶贏得了“小科學”的綽號,因他常戴一個眼鏡,又得到一個名字“小眼鏡”,正因為有了“小眼鏡”的存在,也就有了另一個小夥伴和他搭檔,他就是見到“小眼鏡”就問個沒完沒了的新剛,因此八歲的新剛就有了“小問號”的綽號,為了擁有“小科學”那樣有學問,“小問號”又哭又磨了七八天,終於讓爸爸給他買了一本《十萬個為什麼?》,“小問號”因此也常常提一些科學問題去難別的小夥伴,這讓“小眼鏡”十分的奇怪。

獲獎情況

電影《童年的收音機》在獲得國家廣電總局給予精品兒童電影扶持資金後,入圍2009年第十二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國際電影展映五星光芒系列影展排行榜之首,入圍2009年第十五屆上海國際電視節

影片背景

《童年的收音機》《童年的收音機》
《童年的收音機》為運城人拍攝的運城第一部電影。高清數字電影《童年的收音機》由河東影視文化有限公司自籌資金拍攝,這部經過20多天緊張籌備的影片將結束運城沒有自拍電影的歷史。影片由北京導演韓赤飛執導,精心挑選的40多名演員實地拍攝,拍攝場地選擇在全國十大魅力城市運城市安邑古塔----神州七號航天員景海鵬的家鄉。

關於導演

導演簡介

赤飛導演赤飛導演
韓赤飛 又名赤飛 男 蒙古族。
一九八四年考入山西夏縣武警學院。八八年畢業後分配到內蒙古邊防局政治部,從事新聞工作。同年,本人創作的反映邊防幹警的電影劇本“紅魔牛”被內蒙古電影製片廠和內蒙電視台聯合拍成兩集電視劇“護身符”,此劇為內蒙首部商業片。
任記者期間,本人在全國及自治區各新聞媒體發表了大量的文字新聞作品;並拍攝了大量反映邊防系統的電視新聞和紀錄片。諸多作品在全國及省內外獲獎。創作的大量文學作品在諸多刊物連載,並深受內蒙古廣大邊防幹警喜愛。
九四年,考入北京廣播學院導演專業,九八年畢業。九七上學期間年,本人在公安部十四集大型公安紀實電視劇“神洲警士錄”中擔任編導。此劇於99年9月在電影頻道播出。
九八年九月考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深造。
97年,本人申請轉業到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工作,同年因工作需要借調到北京,在國家某部影視中心,從事專業編導工作。

關於主演

邢仕達邢仕達
姓名:邢仕達
籍貫:黑龍江
職業:演員
年齡:11歲
語言:國語
身高:155厘米
體重:37公斤
位置:中國,深圳
2004年開始接拍電視劇電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