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瓊瑤小說]

《窗外》[瓊瑤小說]

愛她的文學才華,給予她無微不至的 ,她向母親坦白了與康南的關係,並 也不是雁容夢裡的康南了。

內容簡介

江雁容是被同學們羨慕的文學才女,但數理化常不及格。父母對她態度嚴厲,常責備她不用功。她得不到家庭溫暖,常望著窗外遐想,編織自己的夢。高中三年級時,全校最好的語文老師康南擔任本班導師,他在雁容的周記中了解到她的煩惱和悲哀。他喜愛她的文學才華,給予她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雁容對康南由尊敬發展到愛戀。他們相愛了,學校傳出對他們的流言蜚語。因兩人相差二十歲,康南怕害了雁容,她則怕毀了一位好老師。兩人決心懸崖勒馬不再來往,但又難捨難分。大學聯考後,康南被學校解聘。雁容認為是自己害了老師,適值她大學聯考落榜,於是給康南寫絕筆書後服毒自殺。被搭救醒來後,她向母親坦白了與康南的關係,並請求母親同意她與康南結婚。母親佯作同意這樁婚事,但限定雁容在法定年齡二十歲時結婚,一年內兩人不能見面,並介紹江父的學生李立維與雁容相識。雁容仍暗地與康南會面。江母發現後去刑警隊控告康南勾引少女。康南又被省立女中解聘,被迫離開台北到南部鄉村學校任教。後來,雁容與李立維結婚,又因不堪丈夫的凌辱提出離婚而出走。她去南部鄉村學校,幻想找回與康南那段刻骨銘心的舊情。但康南的精神已經崩潰了,校長羅亞文不讓雁容再打擾他的生活。下課時,一個髒兮兮、老態龍鐘的老師走出教室,又從她眼前走過。他再也不是雁容夢裡的康南了。

瓊瑤介紹

《窗外》瓊瑤
原名陳喆,衡陽縣渣江鎮人。1938年4月20日生於四川成都,一九四九年隨父陳致平由大陸到台灣。父親陳致平是大學教授,母親袁行恕出身書香門第。高中畢業後不久結婚生子,做主婦的同時開始嘗試寫作,其後步入職業作家行列,並進入電視、電影製作行業,其間婚姻破裂。現任丈夫為其經紀人、出版人,經營家庭作坊式的皇冠出版公司,瓊瑤所有作品均由該公司出品。

1947年九歲在上海《大公報》兒童版發表了第一篇小說《可憐的小青》;十六歲時,用成人的口吻寫的小說《雲影》《晨光》雜誌發表。1957年台北第二女子中學畢業。1963年7月,出版了第一部短篇小說集《窗外》,從此躍登台灣文壇。她創作頗豐,作品已有數十部之多。許多作品都要再版十幾甚至幾十版,而且往往都被改編成電影或電視劇,在台灣和海外擁有大量讀者,尤其受到廣大青年的歡迎。

重要經歷:

1947年九歲在上海《大公報》兒童版發表了第一篇小說《可憐的小青》;

1947舉家遷上海,在上海《大公報》發表其第一篇小說《可憐的小青》;

1949遷往台灣台北,父親任教於師大國文系,母親任教於建國中學;

十六歲時,用成人的口吻寫的小說《雲影》在《晨光》雜誌發表;

1957年台北第二女子中學畢業;

1959結婚;

1963在《皇冠》雜誌刊出小說《窗外》,不久後出單行本,為瓊瑤出版的第一本書;1963年7月,出版了第一部短篇小說集《窗外》,從此躍登台灣文壇。她創作頗豐,作品已有數十部之多。許多作品都要再版十幾甚至幾十版,而且往往都被改編成電影或電視劇,在台灣和海外擁有大量讀者,尤其受到廣大青年的歡迎。1942隨家人由成都遷回故鄉湖南省,其後因抗日戰爭爆發遷回四川;

1964離婚;

1965作品首度搬上錦幕,包括《婉君表妹》,《菟絲花》,《煙雨濛濛》,《啞女情深》;

1968成立火鳥公司,拍攝《月滿西樓》和《陌生人》(改編自小說《幸運草》);

1976成立巨星公司;

1979與平鑫濤結婚;

1985出版《冰兒》,唯一沒有父母親角色的小說;

1986推出電視連續劇《幾度夕陽紅》;

1988首度返回大陸;

1990齣版《雪珂》,首部歷史古裝長篇小說。

寫作背景

《窗外》《窗外》寫作於1963年
《窗外》寫作於1963年,瓊瑤正處於內憂外患,生命的考驗達到白熱化的激烈高峰,她的天才經過長時期的積累、整合、鑄造、砥礪,厚積薄發,正在尋找痛快淋漓的突破口,《窗外》的寫作,正可謂適得其時。瓊瑤寫作《窗外》,不僅僅是天才,也不僅僅是運氣,那裡有她真實的情感寄託,有她的人生觀和方法論的自我總結和梳理,《窗外》是瓊瑤真實生命的一部分。

瓊瑤回憶她寫作《窗外》時的心情:“在寫《窗外》以前,我嘗試過很多長篇的題材,寫了《煙雨濛濛》的第一章,寫不出第二章。也寫了許多其他的第一章,就是寫不出第二章。總覺得心頭熱烘烘的,有件心愿未了。最後,我決心寫《窗外》,那是我自己的故事,是我的初戀,這件戀愛始終撼動我心,讓我低徊不已。我終於醒悟,我的第一部長篇,一定要寫我最熟悉的故事,我最熟悉的故事,就是我的故事。”

《窗外》是瓊瑤人生的寄託。在瓊瑤的這部小說前十四章中,真真實實可以看出她自己真實的故事,和自己真實的生活場景。《窗外》是瓊瑤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也是她第一部成功和引起轟動的小說,這部小說基本上可以說是瓊瑤那段初戀生活的寫實。瓊瑤自己也承認,書中的第一章到第十四章都很真實。所寫的江雁容的家庭背景,也是瓊瑤生活中真實的家庭背景,不同的地方只是書中把瓊瑤實際生活中的兩個弟弟合併成了一個人,以免人物太雜。《窗外》十四章以後的情節,和瓊瑤自己真實的人生,就大有出入了。瓊瑤初戀的經過,和它帶給瓊瑤的傷痛,在這部書中,都有著真實的描寫。

評價

《窗外》《窗外》文學少女的美麗與哀愁
《窗外》文學少女的美麗與哀愁
18歲的江雁容是同學們公認的才女,但數理化成績卻經常不及格。語文老師康南欣賞她的才華,也了解她的煩惱和悲哀。這段年齡相差二十歲的愛情,卻難以得到社會和家人的認可。江母佯裝同意這樁婚事,暗地裡卻向康南施加壓力,康南被迫離開。雁容與父母相中的青年李立維結婚,李立維的粗心和猜忌,令雁容痛苦不堪。她前往尋找康南,卻發現康南已經精神崩潰,而她又該何去何從呢?

《窗外》是瓊瑤最寫實的作品之一,其中的“江雁容”很明顯帶有瓊瑤自己的影子:再難的詩詞歌賦都可以手到擒來,對著數學試卷上的“X+Y”卻全然束手無策,這種嚴重的偏科,直接造成了她不為父母所喜、內向封閉的少女時代,還被同學戲稱為“林黛玉”。比瓊瑤略晚的女作家三毛,也是因為數學老師的一次體罰,而選擇了退學,並且因此自閉七年之久。

內地的高考制度比台灣地區的聯考更加嚴格,喜讀瓊瑤小說的讀者們,有相當一部分是跟瓊瑤、三毛一樣的“文學少女”,而且有著當年瓊瑤同樣的困惑———“假如把李白從小就關在一個現代化的學校里,每天讓他去研究硝酸硫酸,sin,cos,xy,正數、負數,不知他還會不會成為李白?那時,大概他也沒時間去‘五嶽尋山不辭遠’了,也沒心情去‘舉杯邀明月’了。”但是,無論是上世紀60年代的台灣地區還是80年代的內地,都沒有培養韓寒或者郭敬明的土壤,考大學都是每個孩子的必經之路,同時也成了這些文學少女們的夢魘。

除了苦澀自閉的“文學少女”,“師生戀”更是《窗外》也是瓊瑤本人一生中最驚世駭俗的情節。跟“江雁容”一樣,18歲的瓊瑤與自己語文老師相愛,受到母親的大力打壓。在學業和愛情的雙重壓力下,瓊瑤曾在三年內兩度自殺,後來只得與老師斷絕了來往,此後兩人再也沒有見過面。在母親央求下兩度聯考落榜的瓊瑤拒絕第三次考試,開始專心從事寫作,並且認識了被她叫做“慶筠”的第一任丈夫。很多讀者都控訴瓊瑤筆下的愛情“過於轟轟烈烈”,其實,這種“戲劇性”,早已存在於瓊瑤的現實生活當中了。

但讀者所不知道的是,《窗外》的出版,給瓊瑤帶來了灰暗生活中的一線生氣,也給她的家庭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因為在《窗外》中寫母親狀告老師“誘引未成年少女”等實情,瓊瑤的母親勃然大怒,認為自己被女兒所“出賣”,遂以“絕食”相威脅,瓊瑤則在母親床前跪了幾天幾夜。隨後幾年,隨著瓊瑤經濟條件的好轉,母女關係才逐漸穩定下來。基於母親的極力反對和精神狀況,瓊瑤幾經周折打贏了著作權官司,使得林青霞的處女作《窗外》始終未能在台灣地區公映,隨後瓊瑤自己投拍電影,林青霞這才成為瓊瑤戲第一女主角。這其中還有一個經常會發生的誤會:人們往往誤以為林青霞和秦漢在《窗外》中就是情侶檔,其實秦漢出演的是“李立維”,扮演“康南”的男演員則是胡奇。

影響

《窗外》寫作於1963年,1986年被引進到大陸。兩地的愛情小說,瓊瑤確實是一個橫跨三十多年的“品牌”。這部小說發行多少冊,已經無法統計,1970年代出生的女性中,沒有看過瓊瑤的,肯定是寥寥無幾。瓊瑤式雲裡霧裡死去活來的愛情,被貶為無知幼稚的代名詞。李敖曾經痛斥瓊瑤是將頭埋在沙堆里的駝鳥,被不食人間煙火的男女之情所困卻看不到社會的險惡與複雜,有人甚至稱瓊瑤小說為毒害青少年的“鴉片”。但奇怪的是,儘管瓊瑤小說少有讚譽,卻仍然吸引了無數少男少女沉迷其中,找尋自己心中的白馬王子白雪公主。或許在快餐愛情充斥的今天瓊瑤愛情里的唯美和忠誠,能讓人得到某些虛幻的滿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