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時無線通信導論》

《空時無線通信導論》

本書還涵蓋了空時多用戶通信和系統設計折衷的內容。本書的讀者對象是無線通信專業的研究生和工業領域中的無線設計者。在本書的網站上有家庭作業和其他的支持性材料。

基本信息

簡介

無線設計者在不斷地尋求改善頻譜效率/容量、連結可靠性以及無線網路覆蓋區域的方法。與適當的傳送和接收技術聯繫在一起的多天線空時無線技術,為改善無線性能提供了功能強大的工具。這種技術的某些方面已經合併到3G移動和固定無線標準中。為未來的行動網路、無線區域網路(LAN)和廣域網(wAN)規劃了更高級的空時技術。

本書講述了空時無線傳播空時信道分集和容量性能空時編碼空時接收機對單載波調製的干擾對消以及對正交頻分復用(OFDM)和直接序列(Ds)擴頻調製的擴展。ArogyaswamiPaulrajI是空時無線通信技術的先驅。他在印度理工學院獲得博士學位,是史丹福大學的電子T程教授,他在史丹福大學負責管理智慧型天線研究小組。他是近300篇研究論文的作者並擁有18項專利。在到史丹福大學之前,他在印度工業界中有多個職位,領導軍用聲納和高速計算的項目。他為固定無線接入創立了lospan無線,以發展多輸人多輸出(MIMO)空時技術。他是IEEE的fellow,也是印度國家工程學會的成員。
RohitNabar。是智慧型天線研究小組的一名研究生,於2003年2月在史丹福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目前他是蘇黎世ETH的一名博士後研究員。
DhananjayGore是智慧型天線研究小組的一名研究生,於2003年3月在史丹福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目前他是加利福尼亞史丹福大學的一名博十後研究員。

目錄

圖目錄
表目錄
本書縮略語
本書符號
1緒論
 1.1 無線、天線和陣列信號處理的歷史
 1.2 在無線中利用多天線
1.2.1陣列增益
1.2.2 分集增益
1.2.3 空間多路復用(SM)
1.2.4 干擾抑制
 1.3 空時無線通信系統
2 空時傳播
 2.1引言
 2.2無線信道
2.2.1 路徑損耗
2.2.2衰落
 2.3 宏小區散射模型
 2.4 信道作為空時隨機域
2.4.1 廣義平穩性(WSS)
2.4.2 非相關散射(US)
2.4.3 均勻信道(H0)
 2.5 散射函式
 2.6 極化和場化各種信道
 2.7 天線陣列拓撲結構
 2.8 退化信道
 2.9 互易性及其含義
3 空時信道和信號模型
 3.1引言
 3.2 定義
3.2.1 SISO信道
3.2.2 SIMO信道
3.2.3 MISO信道
3.2.4 MIMO信道
 3.3 空時信道物理散射模型
3.3.1SIMO信道
3.3.2 MISO信道
3.3.3 MIMO信道
 3.4 擴展信道模型
3.4.1 空間衰落相關性
3.4.2 視線(LOS)成分
3.4.3 交叉極化天線
3.4.4 退化信道
 3.5 H的統計特性
3.5.1 H的奇異值
3.5.2 H的Frobenius範數平方
 3.6 信道測量和測試
 3.7 採樣信號模型
3.7.1歸一化
3.7.2 SISO採樣信號模型
3.7.3 SIMO採樣信號模型
3.7.4 MISO採樣信號模型
3.7.5 MIMO信號模型
 3.8 空時多用戶和空時干擾信道
3.8.1空時(ST)多用戶信道
……
4 空時信道容量
5 空間分集
6 傳送端未知信道信息的空間編碼
7 空時接收機
8 在傳送端利用信道信息
9 空時OFDM和擴頻調製
10 MIMO-MU
11 空時同信道干擾抑制
12 MIMO信道的性能限制和折衷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