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的秘密》

《秘密的秘密》

《秘密的秘密》是有史以來最暢銷的心靈書,在美國已經銷售800萬冊,全球銷量已經超過1500萬冊。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葡萄牙、日本、韓國、丹麥、荷蘭、巴西、愛爾蘭、西班牙、澳大利亞、馬來西亞和中國等各大暢銷排行榜第1名,翻譯成40多種語言,風靡全球。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秘密的秘密》《秘密的秘密》

內容簡介:《秘密》,有史以來最暢銷的心靈書,在美國已經銷售800萬冊,全球銷量已經超過1500萬冊。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葡萄牙、日本、韓國、丹麥、荷蘭、巴西、愛爾蘭、西班牙、澳大利亞、馬來西亞和中國等各大暢銷排行榜第1名,翻譯成40多種語言,風靡全球。一直以來中國人所關心的“命”和“運”,一直以來人們談論的“性格與命運”,這樣的命題後面隱藏著什麼?為什麼有些人的運氣好到令許多人嫉妒,而有些人卻總是抱怨“自己天生是個倒霉蛋呢”?《秘密的秘密》在為你解讀《秘密》和“吸引力法則”的同時,也為崇尚中庸之道的中國人指明了幸運背後的秘密。一旦掌握了這個秘密,你就不用再抱怨沒有出生在比爾·蓋茨的家裡,也不用抱怨沒有遇到好的機會和貴人。在這一刻,你只要改變你的想法,你就開始轉“運”了,而且是“好運連連”。

作者簡介:林田,原名蔡慶紅,生於廣東,在美獲教育傳播碩士學位,先後執教於美國哈佛大學、波士頓東北大學。曾在台灣《皇冠》雜誌發表12萬字長篇心理治療小說《紐約之心》。她立志成為優秀的奇蹟導師,用她的人生之旅激勵他人步入輝煌燦爛的明天。

目錄

第一章 《秘密》石破天驚 

第一節 朗達·拜恩的故事

第二節 《秘密》的機關:吸引力法則

第三節 無價之寶:感恩石

第四節 當下擁有成功的笑臉

第二章 誰與爭鋒:五步成功法

第一節 你不想要什麼?

第二節 你渴望什麼?

第三節 寫下來

第四節 想像已經擁有

第五節 全能的宇宙幫你實現

第六節 五步成功法小貼士

第三章 無往不勝:清除障礙

第一節 全然自由法(上)

第二節 全然自由法(下)

第三節 聖多娜三步法

第四節 夏威夷四句通關密語

第五節 萬有吸引磁鐵:財富磁鐵

第六節 萬有吸引磁鐵:愛情,魅力磁鐵

第七節 萬有吸引磁鐵:健康磁鐵

第八節 頂級免費智囊團

第四章 豐收試驗田

第一節 21天無抱怨

第二節 藏寶地圖

第三節 與恩典共舞

第四節 嫁給百萬富翁不如成為百萬富翁

第五章 自我催眠速成法

第一節 世界上最好的催眠師

第二節 魅力勢不可當(上)

第三節 魅力勢不可當(下)

第四節 財富自由之路 

第五節 全新的你

第六章 成功王國的崛起

第一節 創教鼻祖:拿破崙·希爾

第二節 嫡傳弟子:鮑勃·普瑞克特

第三節 勵志之父:韋恩·戴爾

第四節 能量醫治的先鋒:卡羅琳·梅思(上)

第五節 能量醫治的先鋒:卡羅琳·梅思(下)

第六節 天籟之音:比爾·哈里斯

第七章 身心靈整合關懷之東西文化匯合

第一節 靜坐內觀療法(專業篇)

第二節 靜坐內觀療法(通俗篇)

第三節 在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

第四節 從《當下的力量》進入《新世界》

附錄一:源遠流長的靜思冥想附錄二:神奇的大腦

08版圖書信息

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描述了“《秘密》奇蹟”,並對此分析。出版業的專家、文化評論家和記者們都參與了討論:電影、圖書和“秘密”這一理念為什麼會在社會上引起巨大反響?這與當前的社會和政治氛圍有何關係?

第二部分嘗試發掘歷史、科學、神學方面的證據。據《秘密》的作者朗達·拜恩說,這些證據已經佐證:吸引力法則有效。我跟在《秘密》中登場亮相的幾位人士作過交談,他們當中有思想開明的神學家、量子物理學家、腦科學家、心理學家;我還跟另一些學者做過交流,這些人並未在電影和書中露面,但同樣回復了我的電話和電郵,並同意接受採訪。令我驚訝的是,許多流行文化、美學、電影學教授拒絕採訪,理由竟是他們從未聽說過《秘密》,僅管這是他們的專業領域。

第三部分對《秘密》中提到的13位歷史人物作了審視。《秘密》認為這些偉人都運用過“吸引力法則”——他們是:貝多芬、莎士比亞、愛迪生、卡內基等——哪怕他們本人並不確切知曉這一法則。(“那些將財富吸引到他們生命中來的人,自覺或不自覺地運用了‘秘密’。”引自《秘密》)我考察了這些人物的人生哲學、信條和宗教信仰,並考證出:吸引力法則是否在他們的事業和人生中發揮了效用。事實令人驚訝——貝多芬的書架上確實擺著一些接近《吸引力法則》的書。這些書和他所獲得的成功是否有關,則另當別論。

推薦

詮釋早、暢銷千萬冊的勵志寶典直擊秘密的真正核心,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重大發現少數人受益的成功法則。

了解為全秘密,就沒有做不到的事不論你是誰,你想要什麼,這個秘密都能給你!

《秘密》全球勵志暢銷

創下美國西蒙•舒斯特出版史單月再版破200萬冊、四個月銷量破500萬冊紀錄。《出版人周刊》預測:《秘密》將成為史上最暢銷的勵志書。橫掃美國、加拿大、英國、愛爾蘭、澳大利亞……各大排行榜第一名,被譯為30餘種語言出版發行。美國最有影響力的電視節目主持人歐普拉、奧斯卡影后妮可•基德曼、名主持人賴利•金強力推薦。榮獲“諾提勒斯書獎”(NautilusBookAward)。全世界許多億萬富翁,都是從《秘密》學到致富的思考與行動方法,名列50大成功學經典

《<秘密>的秘密》深度閱讀

這個“秘密”是什麼?“秘密”真的行之有效嗎?《秘密》背後隱藏著怎樣的真相和驚喜?《秘密》源自何處?歷史、科學、宗教在《秘密》中扮演了何種角色?《秘密》獲得成功,誰是幕後英雄?《秘密》真能算得上是個大秘密嗎?

作者簡介

江唐,男,山東人,70年代末出生,西安交大法學碩士,自由職業翻譯。多年來廣泛涉獵外國文學作品,喜愛電影和音樂,熱愛翻譯事業,曾參與旅遊叢書、電影叢書的譯介工作。

目錄

特邀專家武志紅作序推薦

吸引力法則:奧秘還是幻覺?

英文版序秘密公諸於世

第一部分《秘密》現象

第1章 由底層升至頂尖:秘密是如何傳播的

第2章 希望的奧秘

第3章 吸引力法則

第二部分《秘密》背後的思想

第4章 華萊士·沃特斯時代的致富思想

第5章 《秘密》的科學依據

第6章 聖經和佛:《秘密》的宗教根源

第三部分 天才、哲學家、偉人和商業巨擘:他們真的知道“秘密”嗎?

第7章 創作型天才:貝多芬、莎士比亞和愛默生

第8章 改變時代的人物:愛迪生、邱吉爾和愛因斯坦

第9章 秘密的賺錢生意:卡內基、斯通和福特

結論幸福的真正奧秘

延伸閱讀

書摘

第一部分《秘密》現象

第1章 由底層升至頂尖:秘密是如何傳播的

目前要判斷《秘密》是否會進入歷史上最暢銷圖書榜為時尚早,考慮到名列暢銷榜底部的書也有近3000萬冊的銷量,這一門檻可說是相當之高。位列榜首的圖書五花八門,包括:聖經(500億冊~600億冊)、《毛澤東語錄》(9億冊)、《哈利•波特與魔法石》(1.07億冊)和理察•巴赫的《海鷗喬納森》(4000萬冊)(以上數據來源於維基百科和亞馬遜網站)。不過,《秘密》銷售勢頭良好,印量已有近400萬冊。非出版業人士也許不清楚這些數字的含義——對銷量達到10萬冊的成績都沒有概念,更不用說100萬冊了。事實上大多數圖書,要是能賣到五位數,就值得慶幸了。

“圖書作者面臨的形勢是,每年都會有20萬種書出版。也許某一年出版商會說‘書太多啦’,然後將數量壓縮為每年19.5萬種。”康斯坦絲•塞爾解釋說。她是出版經紀公司國際行銷部主任。她說,新作者還會面臨這樣的局面:“獨立書店紛紛倒閉,連鎖書店每況愈下”。圖書本身還要跟各種電子媒體產品爭奪市場,這也正是塞爾和其他業內人士認為《秘密》大大改寫了銷售局面的原因;若非藉助DVD,《秘密》很難引人注目。的確,如果不是先有了記錄片,圖書也就不會問世——《秘密》圖書是DVD暢銷的跟風產品,圖書里的內容也跟DVD保持一致(書里的大部分內容是記錄專家的採訪對話)。

《秘密》DVD和圖書都引發了許多爭議(聖經和《哈利•波特》也一樣)。到目前為止,圍繞朗達•拜恩的《秘密》及行銷傳奇,不可避免地產生大量的批評和爭議,文化領域的教授稱之為“助長”——人們對某件事情談論得越多,它的生命力就越髮長久。這一切的風潮,如今已經成為《秘密》傳奇,成為出版業、網路行銷、融合文化、樂觀主義、憤世嫉俗、集體無意識、大眾心理等方面的課程。

啟迪與起源

吸引力法則並非新生事物。多少年來,它有著多種多樣的名稱:“積極思考”心理學、循環流動說、宗教信仰、意念力,或是“失落的致富經典”法則。甚至還有跟它對著來的:墨菲法則。所以說,朗達•拜恩不過是將一條古老(古老得遠在《秘密》面世數個世紀之前)法則老調重彈。當《紐約時報》記者艾倫•薩爾金就《秘密》向朗達•拜恩發問時,她說:“不,不,不,假如你看過《萬能鑰匙》,你就會明白,這是很昂貴的知識,非得花錢買才行。”朗達•拜恩指的是查爾斯•哈尼爾的“最神奇的24堂課”,初版於1912年,定價約為1500美元——在當時,這可是一筆巨款。今天,我們大家都可以以低價書的形式買到,我甚至還找到了免費的網路版。顯然,朗達•拜恩相信,儘管吸引力法則算不上新奇,可是將多種思想彙編成易於領會、便於購買的形式,堪稱創舉。

根據《秘密》官方網站(www.thesecret.tv),朗達•拜恩最早想拍部記錄片的想法,是在“臨近2004年底的一個春l3里”湧現出來的。在身處西半球的我們看來,這話看起來自相矛盾,不過朗達•拜恩的根據地是在澳大利亞,地處南半球,那兒的時令正好和我們的相反。那一時刻,這位50多歲、已有一雙兒女的母親,正處於人際關係和財政方面的危急時刻,她把希望重新押在這部記錄片上。據朗達•拜恩講,她女兒海莉給了她一本勵志大師華萊士•沃特斯的《失落的致富經典》。該書出版於1910年,至今仍在印刷發行。

《失落的致富經典》闡釋了宇宙的秘密法則,其中最主要的,是吸引力法則——他是這樣表述的:

後文將會對沃特斯作進一步介紹。需要注意的一點是,這些引文基本思想在《秘密》中有所反映,這種相似之處也表明了:朗達•拜恩的確讀過沃特斯的作品,照搬了《失》的想法。不過,大多數有關吸引力法則的書,所講的差不多都類似,因此,朗達•拜恩是否只是受了沃特斯這本書的啟發,就無從知曉了。

艾倫•薩爾金曾就《秘密》一書為《紐約時報》撰稿,文中談到,朗達•拜恩不僅與其他講述“吸引力法則”的書相類似,還與記錄片《我們到底知道多少?!》“百分之百地相似”。《我》是一部關於心靈科學和意念力的紀錄片,由威廉•昂茲、貝琪•查斯、馬克•維森特於2004年攝製。薩爾金將《秘密》形容為“注水的通俗大眾版《我們到底》;你會有似曾相識之感,不過《我》對科學問題的關注要甚於心靈”。

“《我》在澳大利亞出品的時間遠早於《秘密》。”《我》的製片人貝琪•查斯說,她曾採訪過《秘密》DVD的一名製片人。她問《我》是否對《秘密》有所影響。“他含糊其辭。很明顯,《我》必定會對《秘密》的攝製人員產生影響,而且兩部記錄片的採訪對象互有交集,交集部分的採訪對象包括:物理學家弗萊德•沃爾夫和約翰•哈格林。”

根據《秘密》官方網站發布的《秘密》DVD片頭所說,對吸引力法則作了較為深入的發掘,發現有些“在世”的人體驗到了這一法則的存在,還就此寫書、錄製音像製品、舉辦研討會、在美國各地巡迴演講——而不是據為已有,秘而不宣。

朗達•拜恩發現了巨大的市場商機。她自稱想把零散的信息歸攏到一個容易傳播的地方,也就是一部紀錄片裡——對這一媒介,朗達•拜恩十分熟悉。《秘密》DVD取得成功,其部分奧秘在於,朗達•拜恩是一位精明強幹的電視製作人,對於自己要做的事心中有數。《秘密》網站上有她的澳大利亞電影公司的資料,其中開列了一份令人印象深刻的清單,上面是些備受好評的現實題材和紀錄片風格的節目,其中包括《世間最了不起的廣告》,還有些特殊題材的:《兒童不宜》、《坎城》、《有史以來最搞笑的廣告》、《性愛細胞》。還有一套節目《澳大利亞行止不端》,“探索了澳大利亞人自稱其在良知受到考驗時採取的做法和他們面臨誘惑時作出的真實行為之間的差別”。《OZ國曆險記》,一套為澳大利亞電視台特別製作的節目,長達一小時,內容為“平凡的”澳大利亞人遭遇各種奇妙現象的經歷,從全城集體目擊UFO到單對單的外星人綁架案,無所不包。

知道在美國有許多從事推廣吸引力法則的人,朗達-拜恩便動身前往西半球,與一批勵志專家、一名心理學家、一些玄學家一道,開始了拍攝。“《秘密》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首次將24位專家及其追隨者納入到一部影片之中。”暢銷書《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的作者約翰•格雷如是說,他也曾在《秘密》DVD中露面。作為一名富有經驗的電視製片人,朗達•拜恩知道自己所要做的,就是迎合普通大眾的口味。“他們把同樣的事,以令人振奮的方式表達出來,再配上好看的畫面,就會令人印象深刻。我們所處的是一個視覺的社會,人們看電視的時間比看書多;沒有什麼能把我們的注意力長時間地吸引住,所以她有意將理念表述得淺顯易懂。”格雷說。

在這些朗達•拜恩招募來參演《秘密》的專家中,包括長期執業的吸引力法則專家傑瑞•希克斯和埃瑟•希克斯。希克斯夫婦是當今知名度最高、最受歡迎的兩名吸引力法則演講家——在成功勵志領域中的地位,相當於搖滾明星——所以自然而然地,朗達•拜恩找到了他們。這對夫婦自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便投身於吸引力法則方面的演講和寫作當中。他們自稱傳播的信息源於神靈的指引,是一個名叫亞伯拉罕的“精魂”借埃瑟之口傳達的(他們不用“靈媒”這樣的字眼)。他們的書《吸引力法則》,於2006年9月由HayHouse出版社出版,更早的一本《有求必應》同樣由HayHouse出版社於2005年10月出版,都是以亞伯拉罕的語氣寫的。

希克斯夫婦頗為多產。在過去二十年里,他們推出了600多種掛名亞伯拉罕的著作、卡片、日曆、磁帶、CD和DVD。朗達•拜恩找到了希克斯夫婦,請他們參加《秘密》第一版的演出。2006年底,希克斯夫婦在致友人和同僚的一封信中(Google搜尋“JerryandEstherHciks’lettertofriends”會找到很多內容)講述了一些內容,包括他們參演《秘密》一事是如何操辦的,及他們為此感到多么沮喪。之前他們同意參加演出,並與朗達•拜恩的公司簽署了協定,協定約定,會支付給他們一小筆網路收益和錄像直接銷售額的10%。最終埃瑟的“亞伯拉罕的聲音”充當了《秘密》第一版的解說,但埃瑟和傑瑞都沒出現在鏡頭中。

《秘密》解開的線索

《秘密》DVD第一版於2006年3月發行。根據艾倫•薩爾金在《紐約時報》上對此次爭端所作的報導(發表於2007年2月25日),在希克斯夫婦和朗達•拜恩之間,發生了一些爭執,埃瑟要求把她從《秘密》中剪輯掉。埃瑟對朗達•拜恩安排她在《秘密》中的出場方式表示不滿,因為她發現自己完全沒有露面。朗達•拜恩後來將錄像重新作了剪輯,將埃瑟•希克斯露面的訪談補加了進去。

不過據希克斯夫婦信中所講,《秘密》DVD的發行配售方式經過修改,與原先的承諾(在電視上播放,通過錄像銷售渠道出售)不一致:朗達•拜恩曾要求他們修改契約,他們曾簽字同意,用其他不同的方式發行。朗達•拜恩原先的確打算走傳統的電視播映路線,不過有幾位知情人報料,當時2006年冬奧會的節目正當道,於是她改變了主意,決定允許《秘密》DVD線上看,每下載觀看一次,須支付4.95美元。事實證明,這一行銷策略相當高明。

由於雙方無法達成協定,朗達•拜恩對《秘密》再次進行了重新剪輯,將埃瑟的聲音和畫面,還有對她的智力投入的答謝詞,徹底作了刪除。為彌補埃瑟•希克斯留下的空缺,朗達•拜恩與麗莎•尼克斯合作。麗莎是《給非裔美籍準備的心靈雞湯》(由傑克•坎菲爾德捧紅的《心靈雞湯》系列之一,傑克也參與了《秘密》一片的演出)的作者。朗達•拜恩還找來了瑪希•西莫夫,她是《給女人準備的心靈雞湯》的撰稿人(在書中的致謝章節里,朗達•拜恩的確對希克斯夫婦和亞伯拉罕的教誨表達了謝意)。

其他有所貢獻的參演人員,沒有一人獲得報酬。不過當然了,他們從自己在《秘密》中登場亮相這點上也獲益匪淺,這點我將在後文提及。據《紐約時報》稱,希克斯夫婦兩人表示,他們從最早的“希克斯夫婦版”《秘密》的銷售額中,賺到了50萬美元左右,不過在如今重新剪輯的《秘密》新版DVD的銷售額中,他們分文未獲。

希克斯夫婦在信中稱,當他們看到這部記錄片時,覺得還不錯,而且他們相信,這部影片以一種十分簡潔明了的方式,闡述了亞伯拉罕的吸引力法則,令人易於接受。《秘密》的確說出了吸引力法則最基本的原理,其闡述過於輕鬆簡單,這也是飽受批評的一個方面,這些批評來自於那些對其基本原理早已熟諳的人。

克里斯丁•皮卡莫尼,是“一心”圖書俱樂部的總編,也是研讀吸引力法則經典著作的專家。她指出,希克斯夫婦的作品與《秘密》有顯著區別。“區別在於,希克斯夫婦給出的是純粹的內容——你可以反覆聆聽或觀看他們的錄像講座,每次都會有新收穫,”她說“《心想事成》、《審慎的意念具有驚人的力量》和《吸引力法則》,風格直白,但蘊藏著多個層次的信息。《秘密》是騙人的貨色。當我第一次閱讀時,我逼著自己調整心態,還告誡自己:‘別管它是不是讓我想起了別人的東西,先給它作個明確的評價吧。”’

不止一位知情人告訴我,希克斯夫婦其實並不像信中表現的那么豁達大度。如果他們果真比表現出來的更為憤怒(當然,這樣更可信),也很難責怪他們。艾倫•薩爾金說他們容易發火,是因為他們曾經被另一位作者林•格拉布霍恩利用過,希克斯夫婦認為,格拉布霍恩對他們的作品多有借鑑,卻沒向他們充分表示感謝。格拉布霍恩過去是紐約市的一名廣告業人士。在去華盛頓州以前,她在洛杉磯開辦過一家有視聽設備的培訓公司,在華盛頓,她還經營著一家按揭經紀公司。格拉布霍恩在20世紀90年代,聽了一堂希克斯夫婦的勵志課,這堂課令她深受觸動。根據艾倫•薩爾金的說法,後來格拉布霍恩想出了一個主意,她同希克斯夫婦聯繫,並問:“如果我把這份材料帶走,寫成一本書,你們介意嗎?”

希克斯夫婦對這一問題是如何回答的,如今已無從查證。不過格拉布霍恩滿懷自信地將她的主意付諸實施了。《打擾了,你的人生正在等待:情感的驚人力量》一書便是她的成果,在20世紀90年代末,她將該書自費出版,後來又賣給了一家小出版社HamptonRoads,於l999年發行。相關的輔導書和研討班相繼推出,其中最著名的是她的《101堂人生課》。“她剽竊了希克斯夫婦的成果,這也正是希克斯夫婦為朗達而鬱悶的原因。這對夫婦覺得,人人都在算計他們。”薩爾金說。

格拉布霍恩於2004年5月5日去世,因此(據官方網站介紹)101堂人生課程已經停辦,不過她創辦的網上活動仍然可以進行,她的書和音像製品仍然可以買到。既然吸引力法則並非新鮮事物,而且這一觀念是免費的,那么人人都能免費使用,並對其進行解釋。不過,格拉布霍恩的確在《驚人力量》一書的前言部分,提到了希克斯夫婦。在前兩頁的內容里,她講述了自己的精神追求,她渴望著從人生中獲取更多。還提到自己與“博學的物理學教授”邂逅和研究“深奧科學”的經過。

接下來她寫下的話,讓我們明白:為什麼希克斯夫婦會感到如此憤慨。

經過研究,她發現,希克斯夫婦試圖闡發的題目中確有要義,於是作了這樣的決定:“因此,我將德克薩斯州希克斯夫婦頗為粗淺的指點,用我自己平實的散文文體和風格,在此重新加以探討。*”這裡的星號,與該頁底端的腳註相對應,上面紀錄了一個信箱地址——照我看,是希克斯夫婦的;注文簡簡單單地寫道:“690070信箱,聖安東尼奧,德克薩斯州78296。”希克斯夫婦從未從格拉布霍恩的“重新探討”中得到任何補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