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奔日記》

《私奔日記》

本書是池莉著名小說《來來往往》中主人公原型首次現身。作者鼓足勇氣,以一顆坦然而誠實的心,不避諱、不粉飾、不矯情,公開講述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公奔”故事,真誠剖析了自己。這是特殊時代一個特殊人物的純粹寫實,是研究當下轉型期社會婚姻、家庭、倫理的一個典型樣本。字字滴血,句句流淚。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私奔日記》私奔日記

私奔日記》講述的是,上世紀九十年代末的一個夏天,在鄂中的一個小縣城裡,一位年屆不惑的文化局長(即作者)遇見了他生命中摯愛的女孩,兩人傾心相愛。李福壽跟妻子談過離婚的事,妻子說,離婚可以,拿30萬來。而李福壽前半生所賺的錢加在一起也湊不足10萬。於是,他決定放棄一切,一封辭職信放棄名利虛妄,離開72歲的老母,別下年僅13歲的兒子,拋棄15年的髮妻,毅然決然地與心愛的她私奔遠方。
李福壽稱,自己當時在仕途上是很有發展的,在所有人眼裡是一個非常正派的人,但是最終還是走了一條混蛋走的路。各種關於他的流言蜚語滿城飛揚,組織上也找他談話,此前精心樹立的威信和良好的口碑消失殆盡。 

作者簡介

壽哥,真名李福壽,作家,策劃人。8年教書育人,10年為官從政,15年流浪私奔。曾任湖北某縣委宣傳部副科長、縣文化局局長,閩南某報總編助理,某中央媒體閩南辦事處主任。1981年開始寫作,先後發表小說、散文、報告文學逾100萬字。

創作背景

李福壽強調出書是為了給社會、親人以及自己一個交代,並且懺悔謝罪。離開家鄉後長居在廈門市的李福壽自稱,私奔是這輩子做得最大、最對、最錯、最出格、最轟動、最出洋相的事情。拋棄了美好的前程,過上艱難的私奔生活,他表示也曾後悔過,“自尊、自信都受到多重打擊。這些心靈煉獄的過程在書中記載很詳細。”
不過,他堅持認為自己是一個對任何行為都能夠負責任的人。“評價我的道德品質,這是大家的事。至於我對自己的評價,我只能說我是一個好人。”

宣傳回應

因該書打出“池莉《來來往往》主人公原型首次現身自曝隱私”等宣傳語,引發一片熱議。

本報記者昨日聯繫到正在香港參加書展的池莉。她聽說此事後,回覆說:“我寫《來來往往》無原型,但歡迎對號入座。”記者了解到,她於1997年4月12日在漢口完成《來來往往》小說初稿,次年為之寫了一篇創作記憶文章,但並未提到原型之事。而據李福壽交代,他的私奔時間是1997年6月18日,乃是該小說創作之後發生。
為新書作序的原孝感市作協主席胡士華證實:“當年李福壽帶著女孩私奔的新聞,不僅轟動了當地,也轟動了全地區文化系統,一下子成為大家談論的中心。”

作者訪談

李福壽:我的私奔與“王功權私奔”有本質區別
長江商報:你認識作家池莉?真的是她小說《來來往往》的主人公原型?
李福壽:我不認識池莉,但聽說過她。說我是原型,這是出版社為了行銷而這樣宣傳的,他們也知會了我,我允許這樣用了。我當年南下不久看過《來來往往》,覺得男主人公康偉業的私奔經歷和心理與我的很吻合。我1997年私奔時的確曾引起了本地乃至湖北文化系統很大的轟動,但不能根據這來猜測我就是池莉寫作的原型。
長江商報:現在針對你們這個說法,池莉說歡迎對號入座。你怎么看?
李福壽:哈哈,池莉蠻通情達理。但我本人不贊成這個說法,也不會對號入座。我這輩子做人就是這樣,從不會傍大款、名人,大大小小的事情也見多了。
長江商報:這本《私奔日記》是你什麼時候寫的?為什麼現在拿出來出版?
李福壽:我十幾年前就寫了這本日記,2000年在《天涯》雜誌上還刊發了頭兩章。以前是怕全發表了會傷害親人,現在孩子大了,表示有限的理解了,我才想著出版。去年送到出版社,一直修改到今年4月。
出版這本書是希望給社會、我的親人以及自己一個明確的交代。我以人格擔保,不會迴避任何事實,甚至自己丑陋、不道德的方面,而做一個透明的、坦誠的、真實的交代,這樣我的內心才能釋懷。我希望更加堅定不移地不容自己虛假地去為人、為文。至於讀者看後怎么評價,與我關係不大了,我也不會作申辯。
長江商報:前陣子,鼎輝投資合伙人王功權因私奔事件而成為網路熱點。不同的時代背景下,你怎么看現在的私奔現象?
李福壽:首先我覺得王的事情與我的有本質的區別。我對他的所作所為表示理解和尊重,因為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這是個人的事情,旁人說什麼都沒有意義。我至今認為,我當初的選擇是沒有錯的,採取了不妥的方式,且傷害了別人。

私奔囧途

私奔10年後鼓足勇氣來出書,記者問李福壽目的何在?是賺錢?是懺悔?是告誡?還是……李福壽說:“我希望用這本書對這件事就此畫一個句號。私奔的事發生後,流傳著各種說法、評論,有些人的言辭甚至非常骯髒。但是所有這些我通通接受和理解。只是現在,我要用自己的嘴說出一個事情的真實全貌,我為什麼會走到這一步,我要對社會,對家人,對自己,有一個交代。”

李福壽說,任何事情都是只有自己摔了跤才會知道痛,說教都是沒用的。“即使我當初不私奔,我的婚姻肯定也是死亡的,但是當時我周圍卻有很多人來干涉我的生活。每個人都有權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是選擇的方式,一定不要傷害別人。我的錯是傷害了別人。”

不僅傷害了別人,也傷害了自己,李福壽說,私奔的日子他如生活在煉獄里。慘到什麼程度?初到廈門時,吃了上頓沒下頓,一天只能吃一頓飯。“當時我找了份工作,公司午飯都是免費的,菜是固定的,但是飯可以隨便吃。於是我就把菜留著晚上給私奔的老婆吃,我自己光吃飯。”還有一次,李福壽和私奔老婆兩個人身上只有20塊錢了,第二天的生活即將沒了著落。

出版反應

李福壽說,《私奔日記》上市第一天,他就遭遇“反小三聯盟”的巨大爭議。成立於廈門的首個“反小三聯盟”有上萬人正在焦急等待加入QQ群,情緒激動。其中,潛伏加入的徐氏女透露,群中正在大力探討《私奔日記》,有人認為,當官任上與小三私奔,是一種“以權謀私”的現象;也有人認為,放棄官職與小三私奔廈門,是一個好男人的勇敢表現,“敢作敢當敢愛,比王功權男人多了,靠譜,值得嫁。”還有人認為,“感情事很複雜,不是一句半句能說清楚的。”一場風暴蓄勢待發,李福壽直言“有點怕”。他說,並不想成名成家,書中也盡力隱去與孩子前妻相關的信息,“不想再傷害他們,現在輿論很可怕,很擔心再次傷害親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