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儒行》

《禮記·儒行》

《禮記·儒行》是一篇魯哀公與於孔子對話的記載文本。

原文

魯哀公問於孔子曰:「夫子之服,其儒服與?」孔子對曰:「丘少居魯,衣逢掖之衣,長居宋,冠章甫之冠。丘聞之也:君子之學也博,其服也鄉;丘不知儒服。」哀公曰:「敢問儒行。」孔子對曰:「遽數之不能終其物,悉數之乃留,更仆未可終也。」哀公命席。孔子侍曰:「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強學以待問,懷忠信以待舉,力行以待取,其自立有如此者。儒有衣冠中,動作慎,其大讓如慢,小讓如偽,大則如威,小則如愧,其難進而易退也,粥粥若無能也。其容貌有如此者。儒有居處齊難,其坐起恭敬,言必先信,行必中正,道塗不爭險易之利,冬夏不爭陰陽之和,愛其死以有待也,養其身以有為也。其備豫有如此者。儒有不寶金玉,而忠信以為寶;不祈土地,立義以為土地;不祈多積,多文以為富。難得而易祿也,易祿而難畜也,非時不見,不亦難得乎?非義不合,不亦難畜乎?先勞而後祿,不亦易祿乎?其近人有如此者。儒有委之以貨財,淹之以樂好,見利不虧其義;劫之以眾,沮之以兵,見死不更其守;鷙蟲攫搏不程勇者,引重鼎不程其力;往者不悔,來者不豫;過言不再,流言不極;不斷其威,不習其謀。其特立有如此者。「儒有可親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殺而不可辱也。其居處不淫,其飲食不溽;其過失可微辨而不可面數也。其剛毅有如此者。儒有忠信以為甲冑,禮義以為乾櫓;戴仁而行,抱義而處,雖有暴政,不更其所。其自立有如此者。

儒有一畝之宮,環堵之室,篳門圭窬,蓬戶甕牖;易衣而出,并日而食,上答之不敢以疑,上不答不敢以諂。其仕有如此者。「儒有今人與居,古人與稽;今世行之,後世以為楷;適弗逢世,上弗援,下弗推,讒諂之民有比黨而危之者,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奪也,雖危起居,竟信其志,猶將不忘百姓之病也。其憂思有如此者。儒有博學而不窮,篤行而不倦;幽居而不淫,上通而不困;禮之以和為貴,忠信之美,優游之法,舉賢而容眾,毀方而瓦合。其寬裕有如此者。「儒有內稱不辟親,外舉不辟怨,程功積事,推賢而進達之,不望其報;君得其志,茍利國家,不求富貴。其舉賢援能有如此者。儒有聞善以相告也,見善以相示也;爵位相先也,患難相死也;久相待也,遠相致也。其任舉有如此者。

儒有澡身而浴德,陳言而伏,靜而正之,上弗知也;粗而翹之,又不急為也;不臨深而為高,不加少而為多;世治不輕,世亂不沮;同弗與,異弗非也。其特立獨行有如此者。「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諸侯;慎靜而尚寬,強毅以與人,博學以知服;近文章砥厲廉隅;雖分國如錙銖,不臣不仕。其規為有如此者。儒有合志同方,營道同術;並立則樂,相下不厭;久不相見,聞流言不信;其行本方立義,同而進,不同而退。其交友有如此者。溫良者,仁之本也;敬慎者,仁之地也;寬裕者,仁之作也;孫接者,仁之能也;禮節者,仁之貌也;言談者,仁之文也;歌樂者,仁之和也;分散者,仁之施也;儒皆兼此而有之,猶且不敢言仁也。其尊讓有如此者。儒有不隕獲於貧賤,不充詘於富貴,不君王,不累長上,不閔有司,故曰儒。今眾人之命儒也妄,常以儒相詬病。」孔子至舍,哀公館之,聞此言也,言加信,行加義:「終沒吾世,不敢以儒為戲。」

解讀

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就一直扮演著封建主流文化的角色。儘管在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佛教和道教曾多次對它發動強有力的攻擊,致使儒的地位一度下降,但是始終沒能撼倒這棵大樹。儒以其深刻的內涵、多變的形式,適合了各代統治者的需要,先後統治了中國思想界兩千多年。可以說,如果沒有近代西方文化的傳入,儒的統治時間還會更久。
因此,不讀懂儒的精神,就無法理解傳統文化;不理解傳統文化,就看不透當今社會的文化變遷,也就無法把握中國未來的文化走向。然而,什麼是儒,儒的精神究竟體現在何處?《禮記·儒行》篇以具體的十六條行為準則,道出了古人對於“儒者”的要求。

《禮記·儒行》《禮記·儒行》
一 自立
二 容貌
三 備豫
四 近人
五 特立
六 剛毅
七 自立
八 為仕
九 憂思
十 寬裕
十一 舉賢授能
十二 任舉
十三 特立獨行
十四 規為
十五 交友
十六 尊讓

《禮記·儒行》論述人格

“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強學以待問,懷忠信以待舉,力行以待取。其自立有如此者。儒有衣冠中,動作慎。其大讓如慢,小讓如偽,大則如威,小則如愧,其難進而易退也,粥粥若無能也。其容貌有如此者。

“儒有居處齊難,其坐起恭敬,言必先信,行必中正。道塗不爭險易之利,冬夏不爭陰陽之和,愛其死以有待也,養其身以有為也。其備豫有如此者。

“儒有不寶金玉,而忠信以為寶;不祈土地,立義以為土地;不祈多積,多文以為富。難得而易祿也,易祿而難畜也。非時不見,不亦難得乎?非義不合,不亦難畜乎?先勞而後祿,不亦易祿乎?其近人有如此者。

“儒有委之以貨財,淹之以樂好,見利不虧其義。劫之以眾,沮之以兵,見死不更其守。鷙蟲攫搏,不程勇者。引重鼎,不程其力,往者不悔,來者不豫,過言不再,流言不極。不斷其威,不習其謀。其特立有如此者。

“儒有可親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殺而不可辱也。其居處不淫,其飲食不溽,其過失可微辨而不可面數也。其剛毅有如此者。

“儒有忠信以為甲冑,禮義以為乾櫓。戴仁而行,抱義而處,雖有暴政不更其所。其自立有如此者。

“儒有一畝之宮,環堵之室篳門圭窬蓬戶瓮牖,易衣而出,幷日而食。上荅之,不敢以疑。上不荅,不敢以諂。其仕有如此者。

“儒有今人與居,古人與稽,今世行之,後世以為楷。適弗逢世,上弗援,下弗推,讒諂之民有比黨而危之者,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奪也。雖危,起居竟信其志,猶將不忘百姓之病也。其憂思有如此者。

“儒有博學而不窮,篤行而不倦,幽居而不淫,上通而不困。禮之以和為貴,忠信之美,優遊之法,慕賢而容眾,毀方而瓦合。其寬裕有如此者。

“儒有內稱不辟親,外舉不辟怨。程功積事,推賢而進達之,不望其報。君得其志,苟利國家,不求富貴。其舉賢援能有如此者。

“儒有聞善以相告也,見善以相示也,爵位相先也,患難相死也,久相待也,遠相致也。其任舉有如此者。

“儒有澡身而浴德,陳言而伏,靜而正之。上弗知也,麤而翹之,又不急為也。不臨深而為高,不加少而為多。世治不輕,世亂不沮,同弗與,異弗非也。其特立獨行有如此者。

“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諸侯慎靜而尚寬,強毅以與人,博學以知服。近文章,砥厲廉隅。雖分國,如錙銖,不臣不仕。其規為有如此者。

“儒有合志同方,營道同術,並立則樂,相下不厭。久不相見,聞流言不信。其行本方,立義,同而進,不同而退。其交友有如此者。

“溫良者,仁之本也;敬慎者,仁之地也;寬裕者,仁之作也;孫接者,仁之能也;禮節者,仁之貌也;言談者,仁之文也;歌樂者,仁之和也;分散者,仁之施也。儒皆兼此而有之,猶且不敢言仁也。其尊讓有如此者。

“儒有不隕獲於貧賤,不充詘於富貴,不慁君王,不累長上,不閔有司,故曰儒。今眾人之命儒也妄常,以儒相詬病。”

http://www.backbird.com/printpage.asp?BoardID=37&ID=207678?>

http://happycampus8.blog.hexun.com/4661197_d.html

http://hi.baidu.com/lux19881001/blog/item/5539671eab7e?>57f71ad57600.html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